摘要:2025年6月1日,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生效,为长期饱受账款拖欠之苦的中小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新规以“刚性约束+信用惩戒”双管齐下,直指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账款的顽疾,堪称史上最严“清欠令”!
2025年6月1日,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生效,为长期饱受账款拖欠之苦的中小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新规以“刚性约束+信用惩戒”双管齐下,直指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账款的顽疾,堪称史上最严“清欠令”!
核心条款速览:
1. 付款期限“一刀切”
机关、事业单位: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后,30天内必须付款,合同最长延期不得超过60天。
大型企业(含国企、央企、运营商等):最长付款周期压缩至60天,彻底禁止以“第三方未付款”“验收拖延”等借口变相赖账。
逾期成本翻倍:拖欠款项需按每日万分之五支付利息,合同约定利率不得低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拖得越久,代价越高。
2. 堵死“变相拖欠”漏洞
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防止“纸面兑付”变相延长账期。
叫停“背靠背条款”,不得以“上游未付款”“按比例分期”为由卡住中小企业脖子。
3. 全国投诉平台+信用“黑名单”
国务院上线统一投诉渠道,企业被拖欠后可直接提交证据,30天内必须收到反馈,复杂案件最长不超90天。
拖欠方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机关单位面临经费限制、公务消费冻结,大企业则被限制招投标、融资,甚至直接列入“老赖”名单。
4. 资金周转“及时雨”
中小企业可用应收账款抵押贷款,机关单位需30天内配合确认债务关系,加速资金回笼。
这场“清欠风暴”,不仅是法治的胜利,更是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尊严的捍卫!
叫好!迟到的正义终于来了
“辛辛苦苦干工程,垫资垫到破产,甲方却一拖三年!”——这样的血泪控诉,在建筑、制造、服务行业中屡见不鲜。许多中小企业主为了维系客户关系,对拖欠敢怒不敢言,甚至被迫接受“以票抵债”“无限期分期”的霸王条款。新规的出台,无异于一把利剑,斩断了“大企业霸权”和“官僚拖延”的锁链,让中小企业终于能挺直腰板说一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警惕!好政策别成“纸老虎”
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策落地往往面临“执行打折”。过去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以“流程审批慢”“领导换人”为由继续拖欠,或通过关联企业转移债务逃避监管。此次新规虽强化了信用惩戒,但若地方保护主义不破、监管问责不严,仍可能让部分“老赖”钻空子。
呼吁!让法治成为“最硬内核”
中小企业的生存,关系着数千万家庭的生计,更是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此次《条例》不仅是一纸文件,更是对“契约精神”的重塑。它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拖垮中小企业,就是拖垮中国经济!”我们期待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态度亮剑,让每一笔拖欠款都成为悬在失信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真正实现“不敢拖、不能拖、不愿拖”!
守约就是稳经济,治“拖”就是救企业
国务院这一记重拳,打在了拖欠问题的“七寸”,也打出了中小企业的信心。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唯有让每一个“老赖”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能让“诚信支付”成为市场共识。
此刻,我们想说:
中小企业主们,请记住——你的每一分血汗钱,都有国家法律撑腰!
机关、大企业们,请谨记——6月1日后,拖欠超60天不再是“潜规则”,而是“高压线”!
转发这条政策,@你的合作方:按时结账,咱们还是好朋友;若再拖欠,黑名单上见真章!
评论区聊聊:你被拖欠过最久的一笔账款是多久?新规实施后,你打算如何维权?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