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文化“出圈” 产业“破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0:01 2

摘要: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文简称“文博会”)开幕。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成为引领和推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届文博会共设8个展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人民网 刘森君摄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系列评论之二

□姜媚

对产业来说,一个持续的、不断成长的产业博览交易会,有助于成为一个撬动产业做大做强的支点,推动产业与市场双向奔赴。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文简称“文博会”)开幕。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成为引领和推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源远流长的文脉、快速发展的产业,是文博会拔节生长21年的底气。

创办以来,文博会以文立心,大力组织各地,组织各地文化企业、专业机构和文化属性强的优质项目参展,通过优化展陈布置,提升各专业展馆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展示一个“文化中国”。

在地方文化展区,移步换景间便能领略到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成果和文化新业态,体悟“文化+”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四川展馆的超高清大熊猫全景直播、三星堆-金沙裸眼3D视频、数字诗人李白现场作诗等互动性体验场景,展现不一样的“蜀韵风貌”;山东展区的汉服霓裳秀,复刻画作中仕女赏花、戏犬、漫步等经典场景,重现盛唐典雅风华。

文博会上包含了几乎所有最新的文化产品品类,既是中国文化的“种草大会”,也是广泛交流的行业盛会。

参展企业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到本届超6000家。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专业机构参与到文博会中来,促使文化产业各类要素加速聚集,构建起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凝聚起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本届文博会吸引了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过300家,既有华为、腾讯、网易、泡泡玛特等“老朋友”,也有近期火热的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黑神话:悟空》制作公司游科互动等“新势力”。

产业聚集为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选择在文博会进行“首展”“首发”“首秀”。本届文博会将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包括国内首家对话式开发者AI大模型、186件珍稀琥珀艺术藏品等国内外多个重磅新项目、新产品将首次亮相文博会。

有位参展商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文博会,能最迅速地捕捉到行业趋势,这也让我们得以提前在全球布局,以此来验证我们的创新性产品和商业模式。”

可以说,文博会已成为集聚和展示全球文化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平台,促进文化产业交流、交易,为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活力和动能。

数智时代,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

在文博会现场,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化内容、模式和业态创新的生动案例比比皆是。比如,上海展区,《山海经》里的上古神兽化身“陨石编磬”奏响天外之音;湖南出版展区,“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线上数字展馆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

从2017年设立“文化科技馆”,到2023年设立“数字中国展区”,到今年的“人工智能展区”,文博会突出展示新型企业、新型业态和新型发展模式,引领技术革命,重构消费场景。数字化已成为文博会的一个重要底色。

对普通观众来说,文博会好逛好玩好吃好买就足够有吸引力了,但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来说,交易能力才是文博会更有看头的一点。

2005年,文博会从“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交易”的属性正式成为文博会的核心功能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历届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超过3万亿元。本届文博会有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为此,文博会还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推动交易实效迈上新台阶。

从新产品到新业态,从新趋势到新商机,透过文博会这一滴水,折射出中国文化产业的澎湃新气象。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