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源于张某与某装修公司签订的约12万元装修合同,张某支付首付款后因个人原因提出解约,双方因退款问题僵持不下,张某气愤之下在社交平台发布“被某装修公司坑惨了,上当受骗”等视频内容,导致矛盾升级,装修公司认为张某的言论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以名誉侵权为由将张某诉至
近日,贺兰法院法官与县综治中心调解员携手,成功化解因装修退费引发的两起纠纷,促成双方当场履行协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案结事了。
装修解约起纠纷
事情源于张某与某装修公司签订的约12万元装修合同,张某支付首付款后因个人原因提出解约,双方因退款问题僵持不下,张某气愤之下在社交平台发布“被某装修公司坑惨了,上当受骗”等视频内容,导致矛盾升级,装修公司认为张某的言论侵犯了他们的名誉权,以名誉侵权为由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张某则反诉装修公司,要求退还之前支付的首付款。
现场调解化干戈
法院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委派至综治中心,调解员多次沟通无果,遂联系承办法官请求协助,见此情形,法官敏锐察觉到双方需要面对面沟通,“电话里说不透的理,咱们当面聊更清楚。”当即与调解员前往装修公司,引导当事人双方换位思考,既劝告张某合同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网络发表不当言论同样可能构成名誉侵权;又告知该装修公司代理人,双方虽然签订了合约,但张某有提出解约的权利。经过法官和调解员耐心释法析理,双方的对立情绪有所缓解,最终该装修公司主动同意返还部分首付款,双方达成和解。三天后,张某收到了某装修公司的退款,张某也通过自媒体平台为某装修公司进行澄清,两起纠纷圆满化解。
联动解纷显成效
这场因“装修解约”引发的纠纷,通过法官专业指导与调解员情感疏导,既解开了纠纷的“事结”,更疏通了当事人的“心结”,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贺兰法院助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印证。贺兰法院通过与综合中心的紧密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立案后委托调解工作,把应调尽调、能调尽调、依法及时审理落到实处,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蓬勃生机。
来源:天道酬勤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