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民马拉松与文明之城的双向奔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09:55 2

摘要:2003年,首届厦门马拉松赛的发令枪响,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同时响起。自此,一场全民马拉松与文明之城的双向奔赴正式开启。厦门将马拉松赛事作为推动体育文化建设、推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办出了享誉世界的体育赛事——厦门马拉松赛

2025建发厦门马拉松赛现场。(资料图)

厦马赛道旁,文明志愿者为参赛选手提供志愿服务。厦门市委文明办供图

通过“冠军进校园”等活动形式,厦门积极培育青少年体育精神。厦门市体育局供图

医护志愿者为厦马选手检查身体。(资料图)

厦门马拉松蓝色公益发起“降塑不降速”公益亲子净滩活动,守护美丽海岸线。厦门市体育局供图

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生机勃发。在厦门,有一项特殊的体育赛事,与城市同呼吸共成长,成为彰显厦门城市魅力和文明品格的一扇窗。

2003年,首届厦门马拉松赛的发令枪响,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同时响起。自此,一场全民马拉松与文明之城的双向奔赴正式开启。厦门将马拉松赛事作为推动体育文化建设、推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办出了享誉世界的体育赛事——厦门马拉松赛入选全球仅有的13个“世界田联精英白金标赛事”,获得世界田联授予的全球唯一的“全球特别贡献奖”“可持续发展代表性赛事”,厦门也因体育文化的滋养更显健康活力、文明时尚。

以体育赛事

凝聚群众力量

厦门马拉松赛与文明城市创建共享“文明基因”,都源于市民对厦门深沉的爱。这份爱意代表建设更加美好宜居城市的共同心愿,激发出市民踊跃参与的巨大热情。

时间回到2002年底,正值厦门市两会召开,《厦门日报》开通电子邮箱,邀请市民为城市建设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市民“马达”来信提出:他在散步时发现,绕行厦门岛一周大约42千米,正好是一个全程马拉松的距离,由此建议在厦门环岛路举办马拉松赛,通过赛事将厦门的美景呈现在世界面前。报道刊出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中国田协的支持下,首届厦门马拉松赛仅用三个月就完成筹备,鸣枪起跑。

从一个人的建议,到一座城的参与,厦门马拉松生动诠释了“市民力量托举城市文明”的厦门城市标识。

厦门坚持政府主导,市民、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参与,将厦门马拉松赛演绎成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明接力——赛事组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文明参赛宣导”“跑者服务跑者”“关门不关服务”“分枪起跑”等举措极大提升了跑者的参赛体验;发出文明参赛、文明观赛倡议,推出观赛指南,打造文明赛事;热心企业踊跃赞助,新闻媒体倾情参与,为赛事提供资金支持,营造浓烈氛围;数以万计文明志愿者为选手提供志愿服务,成为赛道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2018年,中国田协授予厦门“马拉松城市”的荣誉称号,是全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马拉松体育文化深深植入厦门城市肌理。通过这一赛事平台,厦门积极推进两岸体育融合发展交流合作,每年均有数千名台胞来厦参赛或观赛,各类体育交流活动持续开展。厦门马拉松赛还与国际体育组织、国际马拉松友好城市保持密切交流联系,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体育精神

培育文明风尚

马拉松赛事的深入人心,激发市民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在厦门点燃全民健身热潮,为文明城市增添了健康的底色。

在厦门马拉松赛品牌带动下,海沧半程马拉松、环东半程马拉松、厦门工学院马拉松、厦门大学半程马拉松等赛事相继落地,形成了覆盖全年、遍布全城的马拉松赛事体系;众多国内国际体育赛事选择厦门作为举办地,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观看顶级赛事,体育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厦门市委市政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厦门山海健康步道、环东彩虹跑道、筼筜湖健身步道等一批群众性健身康养项目相继建成。截至2024年底,厦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3平方米,排名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其中各类健身步道679处,总长度达1330多公里。同时,厦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做法成为全国先进典型,目前已有183所学校向市民开放,市民参与体育活动更加便捷,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如今,厦门有超百万市民注册“厦门i健身”智慧服务平台,市民中有经常锻炼习惯的人群占比达45.3%,城市国民体质健康监测达标人数占比达93.1%,在全国名列前茅。

厦门积极发挥体育明星效应,组织全球顶尖运动员,奥运会、亚运会冠军走进校园,和青少年学生分享赛场拼搏和追梦故事;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推动体育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以体育人,凝聚积极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赛事组委会积极响应“爱心厦门”建设号召,进一步挖掘厦马人文内涵——成立国内首个马拉松赛事公益基金,开展“红绿蓝”三色公益:“红色公益”倡导社会关爱与扶助,捐建239个马拉松爱心图书角、1个儿童科学创想中心、8座爱心驿站;“绿色公益”倡导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在内蒙古沙漠种植24万余株固沙植物,打造了占地5625亩的“厦门马拉松爱心林”;“蓝色公益”倡导减少污染、关注海洋健康,通过“降塑不降速”净滩活动,捡拾海洋垃圾超过1800公斤……与公益同行,让奔跑更有温度。

因为在公益领域的有益探索,厦门马拉松获得国际马拉松路跑协会颁发“绿色环保奖”,成为全球第七个、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赛事。在赛事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引领性做法,在全国马拉松赛事中得到推广。

以体育文化

激活城市发展

如今,厦门马拉松赛已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赛事范畴,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厦门市委市政府以马拉松赛事为抓手,不断提升道路交通、市容景观、医疗救护、餐饮住宿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每年赛事前夕,都会组织相关部门对赛道沿线进行路面维护、景观美化等工作,每年修复破损路面约1.37万平方米,更新苗木3300株,植树2600平方米,摆放鲜花约1.76万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赛道的环境质量,还改善了市民的日常出行体验。

赛事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体育产业要素聚集,带动体育装备产业的壮大。目前,厦门有超过300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包括特步、安踏在内的6家国产知名运动品牌,将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设在厦门。这些品牌紧抓马拉松赛事带来的市场机遇,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与升级。厦门已发展成为中国运动鞋、服装、运动眼镜、户外用品的主要出口基地。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健身器材出口基地。

近年来,厦门进一步聚焦“体育+”创新消费场景,深入推进体育与旅游、会展、时尚、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各类赛事期间举办“马拉松美好生活节”“钻石体育消费节”“多巴胺潮玩节”等配套活动;打造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精品目的地等体旅融合项目,让体育真正成为造福市民群众、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声音

厦门鹭跑团团长张建东:厦马很接地气 善于倾听跑者建议

我从2012年开始参加厦门马拉松,每一届都不落下。厦马是一项很接地气的赛事,很善于倾听跑者的各种建议,比如当年我们提出“跑者服务跑者”的建议,就得到采纳。一场完整的马拉松比赛距离是42.195公里,对于大部分休闲跑者来说,他们不一定有能力跑完全程,更多的是想参与和感受厦马。于是我们向赛事组委会建议,能不能让这些跑者去赛道上服务选手,同为跑者,他们更了解选手的需求,也更懂处理一些赛道上的突发状况。很快,2017年的厦马就推出了“跑者服务跑者”体系,这在当时是全国首创,反响也很好。这些年厦马越办越好,和整座城市形成互动,许多市民会来观赛,氛围非常好。希望厦门能深入挖掘马拉松赛事IP,打造属于全城的狂欢节,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快乐。

厦马公益跑者黄小旭:厦马是一项很有温度的赛事

在成为一名厦马公益跑者前,我已经在国外参加过十几年的公益跑者活动。回到厦门生活后,我惊喜地发现厦马具有许多和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它成立了国内首个马拉松赛事公益基金会,建立起“红绿蓝”三色公益体系……它的公益理念和我跑马拉松的初衷十分契合,通过马拉松这项运动,连接许多有温度的人,大家一起来做公益,力所能及去帮助他人。从2019年至今,我参加了许多厦马公益活动,我们到内蒙古阿拉善的沙漠里植树,也在平日里参与厦门净滩公益行动。厦马已不仅仅是一项长跑体育赛事,它所传递的文明、公益理念,让我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温度的赛事。

亮点

“文明城市”吸引顶级赛事登鹭

世界田联钻石联赛、CBA全明星周末、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近年来,越来越多重大体育赛事落户厦门,2024年在厦举办的国际和全国级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就达40多场,厦门的城市名片不断擦亮,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体育更加丰富。

厦门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国际体育名城”为目标,坚持“顶级赛事引领、本土品牌深耕”的发展思路,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

“依托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经验,我们形成了‘赛前维护—赛中调度—赛后恢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保障各类赛事顺利举办。”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在厦门马拉松赛中,赛前会做好赛道管制、道路清扫,赛后1小时会完成赛道保洁,恢复道路交通。3.5万人顺利开跑的背后,还包含着5000多名志愿者的默默奉献,公安、医疗等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等等,这些都是城市文明高效的体现。这些管理经验,成为厦门申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优势之一。

厦门市民的文明素养也为赛事注入灵魂。在世界田联钻石联赛期间,运动员多次点赞现场观众“热情而不喧哗、加油不失礼节”的观赛文化,通过邀请国外运动员体验糖画、砖花制作、拓印、汉服等传统文化,开展“冠军进校园”活动等形式,展现厦门文明包容、开放多元的一面,传播体育精神,推动体育文化与城市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记者 卫琳)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