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青海”采访手记② | 在神性与烟火之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09:59 1

摘要:天下河水往东流,偏有此河向西淌,这条“逆流之河”像一首倔强的诗,一股碧流永无休止地向西而去,流入浩瀚的青海湖,仿佛要替高原说出那些未曾言明的心事。

5月20日清晨,海南州共和县的薄雾还未散尽,车轮已碾过草原的呼吸,驶向倒淌河。

天下河水往东流,偏有此河向西淌,这条“逆流之河”像一首倔强的诗,一股碧流永无休止地向西而去,流入浩瀚的青海湖,仿佛要替高原说出那些未曾言明的心事。

倒淌河景区

根据地质学家的考察,倒淌河源于两亿多年前的地壳运动,高原隆起,青海湖成为完全闭塞的湖,使本来向外泄的河只好头向西流去。但在民间,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文成公主思乡的眼泪。

在藏族民俗文化体验馆,记者们一起换上了青海各民族服饰。有人系上蒙古族银扣,有人戴土族花袖,有人披上回族纱巾,风起时,衣袂翻飞如彩旗。

我选了一件淡青色绣满云纹的安多藏袍,指尖触碰衣襟的刹那,心底泛起一种别样的情愫:藏袍的针脚里藏着不同民族的纹样,却共用一根线串联起斑斓的底色。就像青海,不同文明在经纬交织时,仍保持着各自的肌理。

藏族民俗文化体验

喝一碗酥油茶,糌粑带着青稞的味道。玛尼石堆沉默如偈语,五彩经幡在风中书写六字真言,恍惚间仿佛听见河水与经文共振的嗡鸣。

午后,阳光把青海湖染成一块流动的翡翠,浪花把云朵揉碎成万千银鳞。在黑马河班禅敖包与湖水亲密接触,在东格尔亲水栈道邂逅了成群的海鸥。这就是这一路最令人向往的青海湖了。

青海湖边和海鸥亲密接触

在青海湖边,我们遇见了两种朝圣者:磕长头的信徒用身体丈量信仰,举着相机的游客用镜头打卡震撼。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封闭完整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从海拔5291m的岗格尔肖合力山到3196m的青海湖,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地、湿地、荒漠、聚落、农田,千百年来,这个复合生态始终系统保持着良好的原生状态。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从先民延传至今的守护和敬畏。

就像今天我们探访的莫热村,从曾经以农牧业为支柱的传统村落,到如今以民宿旅游带动扶贫产业的生态观光园,村民们一边熟悉地使用着网络直播推荐移动式智能流浪舱,一边依然习惯绕着敖包诵经祈福,这一刻,神山圣湖与人间烟火达成了完美的和解。

青海湖边的经幡

青海湖教会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科学理性的"烟火气",也需要敬畏自然的"神性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从来不是让现代文明取代传统信仰,而是让二者在对话中孕育新的可能。就像那些在光伏板下依然顽强生长的格桑花,在最现代的装置里,绽放着最原始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始终为心灵留一片神性的栖息地。

归途时,夕阳正把经幡的影子拉得很长。坐在电瓶车的最后一排,看着青海湖渐行渐远,慢慢缩成一条蓝线,像天地间未写完的句点。

青海,明天见。

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青海共和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