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品茶香茶韵 共享美好生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09:52 2

摘要:一盏清茶,千年风雅。今年5月21日是第6个“国际茶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茶文旅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生态为底色,展示茶文旅融合实践成果,共同庆祝“国际茶日”。从茶园到景区,从品茶到研学,茶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让游客沉浸于氤氲茶香,更让“小绿叶”变为致富的“金名片”

一盏清茶,千年风雅。今年5月21日是第6个“国际茶日”,全国各地纷纷推出茶文旅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生态为底色,展示茶文旅融合实践成果,共同庆祝“国际茶日”。从茶园到景区,从品茶到研学,茶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让游客沉浸于氤氲茶香,更让“小绿叶”变为致富的“金名片”。

茶园飘香游人乐

一片茶叶,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文旅融合、茶旅融合的纽带。

古色古香的茶席沿池畔排开,竹制灯笼与茶文化主题彩旗在微风中摇曳……“千年茶韵·味动昌宁”茶食、茶点、茶饮比拼大赛近日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区举办。活动以赛为媒,依托昌宁县万亩茶园和特色果蔬资源,打造了一场“从田间到舌尖”的创意盛宴。茶主题创意菜采用乡村传统的烹饪方法,将茶与各种食材完美结合,让茶的味道有了全新的味觉体验,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参赛选手王建康说:“我给大家带来的美食是翡翠碧波鲜果虾仁、茗香黄焖牛排,在传统美食制作工艺中融入茶元素,希望带动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和周边百姓致富。”

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昌宁依托茶园打造茶韵公园、茶元素主题街区、云雾茶海等茶主题旅游场所,推出贡茶研学、古茶名山探访等旅游线路。2024年,昌宁县累计接待游客5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0%。

5月21日,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一派热闹景象。游客们有的身着传统服饰,体验新茶炒制;有的在民宿中品茗观景,体验“茶山即景区”的魅力。湖南游客张先生说:“从采茶到茶艺表演、非遗体验,茶主题活动越来越丰富。”

从“百里绿茶产业带”到“盐茶古道”旅游路线,岚山区正以“海、茶、山”资源为底色,打造“吃有茶味、住有茶香、游有茶韵”的全域茶旅体验。

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岚山将“海、茶、山”巧妙融入茶旅融合发展蓝图,打造了“茶乡凤鸣”“甲子春望”等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出“茶之源”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盐茶古道”旅游路线等,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良性循环。

业态融合体验新

一片茶叶,既能品出千年茶韵,更能解锁多种互动玩法。

5月2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了“茶和天下共享非遗——武夷茶·华夏行”武夷山水非遗茶文化主题活动。宋代点茶表演、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浦城剪纸、竹编技艺等非遗项目集中展示,不少游客围坐在茶席上赏茶韵、品茶香。北京市民王女士说:“我平常就喜欢品茶,这次不仅能参与点茶、竹编,还第一次知道了朱熹也是爱茶之人,晚年还自号‘茶仙’。”

在活动现场的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展区,一盏盏融合传统匠心与现代美学的茶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记者看到一盏薄胎茶杯,茶汤倾注时,杯身宛若覆上一层流动的薄纱,千里江山的纹样若隐若现,十分灵动好看。

“大口窑青白瓷具有薄如纸、青如天、明如镜、声如磬的特点,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南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雪芳手持薄胎“丹桂杯”介绍,“南平市浦城县被称作‘丹桂之乡’,我从小就是闻着桂花香和茶香长大的,我将桂花香韵融入茶杯瓷胎,每一只杯子都是对家乡、对茶文化的深情告白。”

从唐代煎茶的古朴到宋代点茶的雅致,茶蕴含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国际茶日”当天,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正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火热进行。展会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主题,集“展、赛、演、品”等内容于一体,推出了展示展销、茶事活动、文化传播、国际交流等系列茶旅融合活动。

安徽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汪斌介绍,本届博览会首次打造了“徽茶文化市集”,涵盖徽茶茶艺、新式茶饮、汉服国风等多个板块,创新“茶+文化”“茶+文创”等多个场景,融合非遗展演、文化互动等体验功能。游客不仅可以参与传统茶艺表演、观看皖南花鼓戏等非遗项目,还能体验从采茶到冲泡的全过程,感受茶文化的活态传承。

在博览会的“后备厢茶馆”区域,南京游客李先生夫妇正惬意地坐在露营椅上,品尝用便携茶具现泡的六安瓜片。“这种喝茶方式真特别,比在茶馆里更有感觉!”李先生赞叹道,“听说六安还推出了茶园民宿和茶文化体验项目,我们准备去住几天,好好感受下当地悠久的茶文化。”

增收致富促发展

一片茶叶,既能浸润舌尖,又能点亮乡村振兴的万家灯火。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藏在茶山深处的小村庄马坡村正通过“生态种植+精深加工+文旅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四季皆宜的乡村旅游新体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上是茶旅融合发展基地,山间是茶叶销售一条街,背着竹篓的茶农穿梭于茶树之间……5月21日,不少游客在这里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品尝香气醇厚的马坡茶。“我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这片美丽的茶山。坐在这里品春茶很有诗意。”游客陈芳说。

近几年,马坡村新建了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拓宽了茶园观光步道,当地村民瞅准商机,纷纷架起了特色小吃、饮品摊位。马坡村茶农张大爷满脸喜悦地说:“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有一批从小在茶山、茶园里“泡”大的新茶人,正为安化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安化县洢水四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吴江宇是一名“00后”全能型新茶人。在他看来,茶旅融合的终极目标是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公司从2012年起建设标准化有机茶园,帮助当地茶农培育有机绿色茶园。为了突破单一茶叶种植收益有限的困境,我们积极探索‘茶园+景区’模式,推出了茶主题非遗体验业态,让茶园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现场。游客在茶园中不仅可以体验采茶、制茶的完整流程,还能深度参与梅山傩戏面具制作、竹鸡口哨手作,在茶园健步走、围炉煮茶时,也能直观感受零农药、全生态的种植环境。”

吴江宇介绍,公司不断创新茶旅融合业态,在茶园开设“黑茶盲盒墙”,游客可以随机抽取不同年份的陈化茶样,对比闻香后制作《风味笔记》,并在茶饼包装上绘制个性涂鸦;开发推出“黑茶溯源小程序”,游客扫码即可查看茶叶种植地块、渥堆发酵的温湿度曲线,甚至能回看自己参与制茶的实时影像。

安化县一位茶农笑着说:“以前茶叶论斤卖,现在带游客体验采茶、制茶论场次算,茶叶不愁没销路,真是满山的‘金叶子’,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