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邦食品、宋城演艺……35家浙企“扭亏为盈”,他们是如何逆袭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09:28 2

摘要:逆袭的故事总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每一条“V型反转”曲线亦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危机与转机可能只有一步之遥的资本市场,从深渊中攀援而来的艰难险阻背后,往往暗藏着企业家对市场法则的敬畏、对技术变革的拥抱以及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逆袭的故事总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每一条“V型反转”曲线亦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危机与转机可能只有一步之遥的资本市场,从深渊中攀援而来的艰难险阻背后,往往暗藏着企业家对市场法则的敬畏、对技术变革的拥抱以及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在2023年的年报中,共有102家浙江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负值。一年后,其中的35家打响了胜利的翻身仗,在利润报表上录得正值。此外,另有35家公司收窄了亏损幅度,朝着拐点又迈进了一步。

在周期波动与技术革新的双重变奏下,浙股如何答好“扭亏为盈”这道题?

减法与乘法的平衡

2025年5月6日,在“五一”假期前完成停牌一天的天邦食品成功“摘帽”,股票简称也从“ST天邦”变回了“天邦食品”。一年前,由于2021年至2023年扣非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天邦食品加入了“ST阵营”。

“屋漏偏逢连夜雨”,三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接近90亿元、负债率一度高达87%的天邦食品,因已有到期债务无法清偿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于2024年3月启动重整及预重整,并在8月正式向法院递交申请且获得通过。

事实上,天邦食品的三年巨亏,颇有些“时运不济”的意味。其所处的生猪养殖业,近三年正处于周期中的低谷波段。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即使是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行业巨头,也无法在这一年摆脱净利润为负的烦恼。

为了应对棘手局面,天邦食品首先大胆做出“减法”。2024年一季度,天邦食品累计出售了参股公司史记生物32.91%的股权,产生了10.43亿元的投资收益。在主营业务方面,天邦食品则持续通过淘汰低产能母猪、清退低效闲置产能、实施“北猪南调”以实现轻资产低成本运营等方式,用“减法”来提升生产效率。

2024年5月开始,生猪出厂价格开始自15元/公斤向上爬坡,8月一度触及20元/公斤的高点。成功将育肥完全成本压低的天邦食品,也迎来了通过“乘法”将构筑好的利润空间规模化的机会。自当年二季度始,天邦食品的生猪养殖业务便实现扭亏为盈;2024全年,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实现利润7.35亿元,进而在年报中体现为2.57亿元的扣非净利润。同样围绕生猪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另一家浙江A股上市公司华统股份,也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变动曲线与天邦食品趋同。

扭亏为盈之后,提质增效成为天邦食品的新挑战。在2024年年报中,天邦食品表示,公司计划用2到3年时间完成既有产能满负荷生产。董事长张邦辉也表示:“相较商品猪出栏规模增长,我们更关注经营效率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过“减法”和“乘法”保障主营业务利润之外,天邦食品也引入了新的“自变量”。今年5月9日,天邦食品公告称,与产业投资人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和南宁漓源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重整投资协议》。天邦食品将通过转增股份的形式,获得两家企业合计7.4亿元的投资款。

全球版图的几何推演

4月下旬,主营园林设备的大叶股份开始了堪称“疯狂”的股价拉升节奏,连续4个交易日均达到或接近“20cm”涨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区间最高价已接近启动前的3倍之多。

大叶股份超95%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受制于欧美主要客户去库存,公司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下滑了约三分之一,净利润也由正转负。不过,随着去库存的结束,大叶股份凭借产品的高性价比,业绩迅速回暖,2024年营收大涨近九成。

这一年,坚定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大叶股份还迎来了位于墨西哥的工厂建成完工。据悉,该工厂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已部署冲压、焊接、喷涂、注塑、弯管和其他核心零部件制造及本地化供应链。大叶股份还透露,该工厂在具备大幅缩短向北美客户交付产品时间、降低产品海运成本、提高客户交付效率等优势的同时,出口美国的产品符合《美墨加协定》要求,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加征关税。

2024年9月,大叶股份披露重大资产购买预案,以20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深耕行业近60年的欧洲知名园林机械制造商AL-KO Geräte GmbH的100%股权。大叶股份表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在园林机械领域的市场份额,并将在欧洲拥有本地化的生产制造基地及技术中心,形成中国、墨西哥、欧洲、美国的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值得一提的是,标的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18.02亿元,远远超过大叶股份当年度的营业收入(9.28亿元)。

今年2月,大叶股份正式完成这笔收购。待一季度AL-KO Geräte GmbH完成并表,大叶股份的营业收入即大增138.72%至15.18亿元,已经接近2024年全年营收,归母净利润也收获了超300%的涨幅。

扭亏为盈的佩蒂股份,同样是海外市场需求回暖的受益者。经历了一个由主动去库存转向主动补库存的周期,佩蒂股份在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后重回上升通道,2024年录得净利润1.82亿元,与2023年亏损1109.11万元相比,实现质的飞跃。

2024年全年,被称为A股“宠物食品第一股”的佩蒂股份在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3.71亿元,占整体营收超80%。纷至沓来的海外订单带动了公司在东南亚所建工厂的业绩,越南各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高位,柬埔寨工厂的产能也快速爬坡。佩蒂股份表示,越南德信和柬埔寨爵味合计实现净利润超亿元,成为主营业务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在国内和东南亚之外,佩蒂股份又成功落子新西兰。2024年3月,其在新西兰建设的4万吨高品质主粮产线具备大生产条件。在2024年超过90%的营收来自咀嚼食品(咬胶)和零食的情况下,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的佩蒂股份表示,主粮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开拓,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

机械臂画出辅助线

机器人,无疑是2024年的热点话题。当传统制造与新兴科技融合碰撞,相关概念的不断热炒,催生了一大批“翻倍牛股”。一个半月的时间内,温岭上市公司爱仕达的股价便从不足8元一度冲高到24元。

作为国内炊具行业巨头,爱仕达在2024年卖出了超3000万只/套炊具,这一业务板块实现营收21.55亿元。连亏三年之后,其归母净利润终于扭亏为盈。

不过,真正让资本聚焦,并顶托爱仕达股价一路上行的,却是公司从2016年开始踏上的工业机器人之路。这一年,爱仕达收购了钱江机器人51%的股份,并在2019年继续通过收购将持股比例提升至90%。

作为浙江知名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同时也是国内焊接机器人龙头企业,钱江机器人已形成有效负载能力覆盖3KG~800KG的全系列产品矩阵,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的生产线。2024年,钢结构企业鸿路钢构就与钱江机器人签订了约2000台机器人的采购合同。热度居高不下的人形机器人领域,爱仕达也有所涉足。董事长陈合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爱仕达已在相关领域进行探索,并将全面展开研发。

尽管财务报表显示,爱仕达旗下的钱江机器人和上海爱仕达机器人两家子公司在2024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这条前景斐然的智能制造道路,依然有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爱仕达表示,2024年,公司机器人营收同比增长16.99%,销售量、生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66.32%、115.21%。

相较于爱仕达的跨界转型,均胜集团旗下的均普智能切入机器人赛道则更为丝滑流畅。丰富的工业机器人经验和长期的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经验,让均普智能在起步时就能获取身位的领先优势。

2024年,在主营的汽车工业智能制造装备业务营业收入显著增长的同时,均普智能通过全球业务布局优化,使亏损项目金额大幅下降,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奔跑两年,均普智能已迭代2款人形机器人产品。配备了集成激光雷达、双目摄像头等全方位感知系统,并接入了语言大模型系统的“贾维斯 2.0”已先后亮相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2025上海车展等展会。在1.0版本实现搬运纸箱、以7公里的时速行走的基础上,2.0版本在行走平衡性、运动协调性、控制精细度等方面均有质的提升。

今年4月,均普人形机器人研究院还与智元机器人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展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本体的共研、生产和销售。均普机器人研究院董事长周兴宥表示:“合资公司的成立,是均普智能从实验室研发迈向规模化量产的关键一步。”此外,有望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首条机器人本体量产中试线也正在搭建之中。

来源:《浙商》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