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美国F-35战斗机项目深陷成本超支、技术缺陷和交付延迟的泥潭。面对这一困境,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抛出“双发版F-55”计划,声称要以此替代问题频出的F-35,并升级F-22为“超级猛禽”。然而,这一提议究竟是政治噱头,还是洛马公司力挽狂澜的转机?
近年来,美国F-35战斗机项目深陷成本超支、技术缺陷和交付延迟的泥潭。面对这一困境,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抛出“双发版F-55”计划,声称要以此替代问题频出的F-35,并升级F-22为“超级猛禽”。然而,这一提议究竟是政治噱头,还是洛马公司力挽狂澜的转机?
F-35自诞生以来便争议不断。其最初定位为“三军通用”的低成本五代机,但实际单价已从预设的3000万美元飙升至1.6亿至2.2亿美元,远超预期。更严峻的是,该机型存在871项软硬件缺陷,包括隐身涂层易脱落、超音速飞行受限、航炮故障、发动机供电能力不足,制冷能力不足等,严重削弱战备能力。美国海军甚至因F-35C性能不达标而计划另研新机,而盟友如加拿大、意大利等国也纷纷削减订单。
特朗普提出的双发版F-55,实为单发F-35的“魔改版”,宣称通过双发设计提升推力、安全性和载荷能力。然而,这一设想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是技术重构难题:单发改双发需彻底调整气动布局和动力系统,几乎等同于重新设计。法国曾尝试将单发“幻影2000”改为双发“幻影4000”,终因成本过高失败,F-55恐步其后尘。
其次成本与效率矛盾:F-35的Block 4升级计划因为技术困难和预警受限,若叠加双发改造,成本将进一步失控。洛马虽承诺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价,但全速生产阶段仍未实现8000万美元单价的早期目标。
最后,F-35原为兼容三军需求而生,却因性能妥协沦为“三不像”。双发版若延续此模式,可能重蹈覆辙。
可以看出来,特朗普的F-55,大概率是洛马公司未拿 到NGAD项目后求生的结果。F-35项目直接关联美国45个州的就业,涉及近百万岗位,一旦项目前景暗淡,特朗普政府的政治阻力极大。此外,五角大楼对F-35后勤维护无自主权,故障修复完全依赖洛马,进一步固化其垄断地位。
未来出路:妥协升级还是另起炉灶?洛马的现实选择可能是“小修小补”而非颠覆性创新:
比如,推进Block 4计划,逐步解决隐身涂层、航电系统等问题,但进度缓慢。
再者,洛马计划将六代机技术移植至F-35,以“五代机成本提供80%六代机性能”,但被质疑为“新瓶装旧酒”。
与美国F-35的挣扎相比,中国歼-35凭借模块化设计和专注海空需求的定位,正快速推进舰载型与陆基型量产,并有望打开中东市场。若F-55计划停滞,美国或面临五代机代际优势被追赶的风险。
特朗普的F-55设想,本质是政治博弈与军工利益妥协的产物。洛马公司虽在技术积累和产业链控制上占优,但双发改造的复杂性与成本压力恐使其难破困局。在六代机竞赛已启的背景下,F-55或许只是F-35“续命”的过渡方案,而非美国空中霸权的终极答案。道理很简单,中国两款六代机已经向世界证明采用无尾气动总局的战斗机,才算是真正的六代机。F-35就算改出双发版,也必将面临成本超支,与F-22定位冲突,进度迟缓,隐身性能不佳,作战半径不能满足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这件事唯一的受益者就是洛马公司,甚至有可以直接威胁F-47或FA-XX项目,我们只能说,当F-55出现之时,就是美国航空军工永久落后中国一代之日。
来源:瞩望云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