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厚植红色基因、传承双拥传统,三湘大地上,拥军举措落实落地、崇军风尚激荡回响。5月23日起,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推出《走进“双拥模范城”》专栏,深入15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展现军民团结的时代风貌和新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厚植红色基因、传承双拥传统,三湘大地上,拥军举措落实落地、崇军风尚激荡回响。5月23日起,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推出《走进“双拥模范城”》专栏,深入15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展现军民团结的时代风貌和新时代双拥工作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图景。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欣然
“致敬老兵!”在怀化市,每当退役军人或优待对象刷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车时,就会响起一句暖心播报。
深情致敬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对军人的礼遇。
怀化是驻军大市,也是优抚大市、双拥强市,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里是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是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这些历史印记是怀化开展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精神源泉。
如今,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党政军民同心合力,红土地上闪耀尊崇之光。
让“最可爱的人”成为受尊崇的人
“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月14日上午,会同县粟裕同志纪念馆广场上,宣誓声洪亮坚定、响彻云霄。怀化举行2025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全市300余名新兵战士即将奔赴火热军营。
来自会同县坪村镇的新兵粟佳旺说,从小听粟裕大将的故事,参军入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进了部队以后,我一定要为国争光!”
“战神故里出好兵!”“致敬‘最可爱的人’!”对于怀化老百姓来说,欢送新兵入伍是一件大喜事。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鼓掌加油,仪式俨然成了大型“追星”现场。
看着这群意气风发的少年,退役军人段明吉想起了自己15年的军旅生涯:第一次列队训练的兴奋、第一次实弹演习的激动、第一次获得荣誉的自豪,都激励他向着优秀军人的目标奋进。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段明吉与家人长期聚少离多。“参军入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人,对家庭的亏欠是军人普遍的心结。”如段明吉所说,“后路”(退役安置与就业)、“后院”(家属权益保障)、“后代”(子女教育优待)的保障,是广大官兵一直关心的问题。
为了让这群“最可爱的人”没有后顾之忧,怀化先后出台《怀化市军人子女入学工作实施办法》《怀化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试行)》等专项政策文件,保障驻怀部队官兵子女接受良好教育。2020年以来,已解决1100余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难题,官兵满意率100%;将符合随军随调条件的军人家属实现对等安置、动态“清零”,随军家属安置率100%。
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5月16日,午休结束,伴随着一声军号,怀化市湖天中学的学生课前共唱军歌。
湖天中学是怀化4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之一,听军号、唱军歌、练军操,已成为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90后”赵友东是学校国防班的教官,曾在部队服役16年。除了日常的体能训练,他还会把自己参军的点点滴滴讲给学生听。
“当兵就要在危急时刻冲在最前面,抱着身死沙场的信念,不回头、不撤退。”赵友东说,有一次接到抗洪抢险的命令,出发前,每个人都拍了遗像,以防不测。
讲台下,同学们目光炯炯,教官的亲身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军人的无畏与无私。
“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放弃’就是第一个要从我的字典里抹掉的词。”国防班高二学生王海波立志参军,训练的苦与累、教官所说的“牺牲”都不曾让他退缩,他希望自己能圆梦,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怀化青年对军人的尊崇,既是个体的价值选择,更是整座城市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近年来,怀化坚持深挖资源,打造双拥宣传阵地。粟裕双拥公园里的浮雕墙、大型红色双拥舞台剧《侗山红》等,都承载着怀化军民浓浓的鱼水情。
鹤城区15路公交线路,是全省首条国防教育公交专线,总长15公里,贯穿城市东西,途经多个部队驻地,为官兵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之前看到有小孩刷优待证,我还心存疑虑。后来才知道,他是烈士或牺牲军人的遗属。”15路公交车司机杨骐铭说,这让他对军人更增添一份崇敬。
“‘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是荣誉,更是使命。”怀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源江表示,怀化将持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这张金名片,用足用好拥军惠军政策,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强国强军作出怀化贡献。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