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幸福感,今年以来,阳泉市城区人社部门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畅通服务渠道,从大厅“高效办”到手中“一码办”,从把人社政策“送进门”,到把人社服务“送到家”,架起了政府机构与群众面对面的连心桥。
为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幸福感,今年以来,阳泉市城区人社部门从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畅通服务渠道,从大厅“高效办”到手中“一码办”,从把人社政策“送进门”,到把人社服务“送到家”,架起了政府机构与群众面对面的连心桥。
近日,阳泉市城区社保中心接收退役军人赵成转业安置的受理信息时发现,在手续办理过程中赵成的社保待遇衔接出现了两周的空档期。针对这一情况,阳泉市城区人社局依据有关政策,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当天便为他办理了建立养老账户的工作。
针对退役军人转业安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保断档问题,阳泉市城区人社局主动与阳泉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对接,推进信息共享,优化办事流程,将原先需入职单位办理完聘任手续、工资建卡等业务流程,调整为持入编文件可以直接到阳泉市城区社保中心建立养老账户,帮助退役安置人员更快将部队账户转入地方,既精简了业务办理流程,又减少了社保办理等候时间,为退役军人消除了后顾之忧。与此同时,阳泉市城区人社局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并设立退役军人服务专窗,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退役军人张佳在专窗办理完手续后,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热情态度赞不绝口:“这里服务周到,一次就能把事情办好,特别省心!”
在优化退役军人安置流程的同时,阳泉市城区人社局着力探索创新,推出高频业务办理“码上通”服务。居民王阿姨在办理社保业务时,通过扫码获取个性化材料清单,并能直接下载业务表格,原本需要现场咨询的业务,如今在家就能轻松搞定。“以前办业务得去大厅,现在手机扫一扫,在家就能弄明白,太方便了!”王阿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了这个二维码,让我办理‘退休一件事’就更方便了!二维码里面还有填表的样表,‘先空着’这种通俗易懂的话,让我可以安心地按照表中的要求准备申报资料,省得我因为填错多跑,太好了!”阳泉中环洁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专管员李丽在办理完退休业务后赞不绝口。
阳泉市城区社保中心深入推动社保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响应“高效办成一件事”文件要求,按照一表申请、一次性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五个一”的服务模式,梳理整合服务事项清单,并将办理业务需要的申报资料、业务流程融入二维码中,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详细的申报材料清单、业务办理指南等信息,让“码上通”实现一次性告知办理业务所需的全部信息,不仅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更显著提升了办事效率。目前,已有17项社保类业务实现“码上通”,群众扫码次数超200次,业务办理时间缩短40%以上。与此同时,阳泉市城区医保中心正在“复制”这一创新做法,目前累计服务群众50余人次。
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钱袋子”。聚焦群众资格认证不方便、多跑路、不精准、通过率低等问题,阳泉城区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发力,着力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通过“自助机+上门办+数字化”模式,实现全区66个村(社区)自助机全覆盖,群众步行15分钟内即可完成认证,办理时效同比提升50%。今年共开展养老保险待遇认证14909人次,实现了认证“便捷化”、服务“零距离”。同时,今年累计培训社区代办员2次、140余人次,针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特别推出了“上门认证”服务,已上门帮助20名老人完成资格认证,同步开展社保政策讲解、健康关怀等延伸服务,群众满意度达100%。
此外,今年阳泉市城区人社局联合移动公司推送认证短信,同步通过社保系统筛查未认证人员,由工作人员“一对一”电话提醒,形成“大数据预警+人工兜底”闭环。同时,实行动态台账管理,建立月度未认证人员清单,对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标注预警,确保提醒覆盖率100%。并围绕数字赋能“指尖办”,开展社区宣讲5场次,发放《手机认证操作指南》1000册,既培养老年人自主认证习惯,又强化“代父母认证”宣传,现场指导子女利用手机App帮父母完成自主认证,目前App认证占比提升至95%以上。
从退役军人社保手续的高效办理,到“码上通”服务的广泛普及,再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便捷认证,阳泉市城区人社局正在不遗余力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以智慧赋能服务,用暖心传递关怀,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心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品牌。
来源丨阳泉日报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