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刘敏高考,考入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两年后,怀揣新闻梦的她,转入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3年,她考研“上岸”本校,留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传播学专业。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刘敏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展开了一场对未知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玉芹 延瑜
12月22日下午5点,除超过三小时或有特殊要求的科目外,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结束。“下一站,上岸”,是对考生最好的祝福。
那么,那些年“上岸”的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回看当年的选择,他们选对了吗?
刘敏:兰州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
读研让她在多元化尝试中逐渐明晰未来
2019年,刘敏高考,考入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两年后,怀揣新闻梦的她,转入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3年,她考研“上岸”本校,留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传播学专业。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刘敏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展开了一场对未知的探寻。
刘敏告诉记者,她之所以选择考研,一方面是她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专业接触时间太短,“大二转专业过来,才接触两年”,只学到皮毛,她渴望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另一方面则源于对自己职业选择的迷茫,“当时主要是希望在读研期间多一些体验和尝试,将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但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她很快发现,研究生生涯和她之前的想象并不相同。“很多人可能感觉读研会比本科轻松,实际并不是这样。”一开始,面对晦涩难懂的社会学与新闻学著作,刘敏一度深感挫败,甚至对自己的学术能力产生怀疑,但她并没有放弃。“就是一边调整心态,积极解决问题,一边积极体验不同行业的实习岗位。”她相信,只要自己积极尝试、认真探索,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刘敏说,对她而言,读研是一次找寻自我的旅程。研一下学期,刘敏先在一家MCN公司兼职线上视频剪辑,暑期时又在中国新闻周刊旗下的一个科普类公众号担任撰稿人。这两段实习经历,不仅让她意识到自身的潜力所在,更为她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撰写科普类微信推文的经历,让我重新拾起了对文字的热爱,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刘敏逐渐明确,相较于纯学术的研究,实践性强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下一次实习,我想再尝试一下互联网大厂的运营工作,希望在毕业之际能够拥有更丰富的实习经验以及相应的职业选择。”
刘敏说,相较于本科时期的无忧无虑,随大流,读研带给她更多的是更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成长。“现在的我不再盲目追随他人的步伐,而是学会了独立思考、判断,专注于自身发展路径的规划。”她说,导师也经常鼓励她专注自身,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目标,不必拘泥于他人的评价,只需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这番教导给了刘敏莫大的鼓舞,也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读研的日子里,刘敏经历了无数次的思想碰撞,每一次挑战都让她更加坚强。刘敏深切地体会到,读研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精进,更是人格的塑造与心智的成熟。“我从不后悔读研,因为它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让我有机会触摸到梦想的边际。”
卢梦瑶:山东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
跨专业考研让她找回热爱专业,还遇见爱情
卢梦瑶,山东财经大学2016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2020年跨专业考研,考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如今,已是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博二研究生。
这是一个在专业选择上走过弯路的女孩。卢梦瑶说,自己的兴趣专业一直是生物,“梦中情校”也一直是山东大学,但2016年因高考成绩不够未能如愿,便在父母的建议下改弦易辙,报考了山东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
由于读的不是自己的兴趣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卢梦瑶失落了很长时间。她一度以为自己就要与生物绝缘了,直到大一下学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学长那里听说可以跨专业考研。“那一刻,我感觉人生又有希望了。”
卢梦瑶立即给自己定下跨专业考研考回生物专业的目标。至于学校,毫无疑问,是山东大学。但从工商管理到生物,跨度之大不难想象。为了圆梦,卢梦瑶制定了周密的跨专业考研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考研,卢梦瑶顺利“上岸”,考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与医药专业。兜兜转转,终于圆梦。
当理想照进现实,卢梦瑶一边庆幸,一边开始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开始,卢梦瑶也把读研想的简单了些。“刚开始以为会轻松一些,但后来发现还是挺累的,做实验很辛苦,经常熬夜、通宵。”卢梦瑶说,读研之后,心情会随着实验进展得是否顺利而起伏。
“实验顺利的时候,心想做科研真好,以后要一辈子做科研。有时候遇到一个很难的坎儿,比如一直在做同一个实验,却怎么都做不出来,也想过赶紧毕业了就去找工作。但是,过了那个坎儿,觉得自己又行了……”卢梦瑶说着说着,忍不住笑出声来。但是,“热爱可抵万难”,硕士毕业后,卢梦瑶还是选择了继续留校读博。
卢梦瑶说,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跨专业考研,而且坚持选择自己的“梦中情校”。
“真正考进山大之后,发现这里比我想象得更好。”卢梦瑶说,在山大,在微生物技术实验室,她遇见了更优秀的人。“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优秀,他们每一个人的学识都很丰富,见识也很广。他们接触多了,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而考入山大之后,卢梦瑶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而且已经走入婚姻殿堂。她的另一半,正是山大校友。
小谭: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上海某公立初中
二本女生“逆天改命”,三战成硕,毕业入职上海公办初中
2024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小谭成功被上海市一所公办初中录用为语文教师,成了亲朋好友眼中的“别人家孩子”。从二本院校非主干专业本科毕业,到三战成硕,再到成为上海市公办初中教师,小谭走得虽慢但坚定。如今回看来时路,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谭是个不服输的女孩,从小就有个“名校梦”。尽管本科就读于二本院校,但并未阻挡她追逐梦想的脚步。而在她心底,还有一个之前未宣之于口的秘密一直激励着她——“我的哥哥保研到了复旦大学,我一定不能落后。”
但是,作为二本院校非核心专业的本科生,想考研“上岸”,又谈何容易。小谭回忆道,三年备考的艰辛有如翻山越岭。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她本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固然重要,但志同道合研友的相伴,家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都是她前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说实话,到了二战、三战,如果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根本没法坚持下来。”
小谭说,家人始终是她最坚强的后盾。哪怕是到了二战、三战,在家备考的过程中,妈妈都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每日早上的鸡蛋,夜晚的营养补充,让我在高强度的备考中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心情平稳。”回首来时路,小谭的声音有些哽咽。
考取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之后,小谭遇见了一群更优秀的人。
“读研期间,我遇到许多良师益友。他们当中,有‘offer收割机’,有同时精通韩语、日语、英语的学霸,也有从小到大连任班长的……”从这些优秀的同学身上,小谭汲取着养分,增长着见识。
当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研二时,论文、课题、实习、找工作同时进行,只能沉住气,一关一关过。”
而到了毕业季,师范院校研究生的身份,给了小谭更多的底气。
“求职路上,学历是敲门砖。我当时的目标是上海公立学校教师。”如今,小谭的目标已达成。
张恒:山东大学哲学博士 现供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
工作四年后考研,读研后发现更多可能性
与许多人“校门到校门”式考研不同,张恒是在工作四年后考研“上岸”的。硕士毕业后,他又选择了读博。2020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专注学术工作。
2007年,张恒从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入省内一家媒体工作。四年后,也就是2012年,他报考了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并且顺利“上岸”,师从黄玉顺教授学习中国哲学。
“当初选择考研,最直接的因素是工作遇到瓶颈了。”张恒说,当时做的新闻比较琐碎,比较表面,希望自己能够在知识理论和调查方法上有所提升,有能力去做一些挖掘新闻事件和现象背后的东西,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时代变迁的东西。
张恒决定考研的另一个因素是,希望能够在工作之外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我那时本科毕业就进了媒体工作,工作强度比较大,每天都要去跑新闻,每天都很焦虑。”他说,那时候就很希望建立一个既能够学习知识、又可以交到朋友的“小世界”。另外就是感觉读个研究生,将来也许能用得到。
现在回看来时路,张恒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考研。”不过,如果是现在的自己,考研时可能会再大胆一点儿,包括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因为家里一些特殊情况,他读研时并未放弃当时的工作,也没有考虑硕士毕业后要换“赛道”,“可以说纯粹是为了提升和丰富自己。”
事实上,读研三年,张恒发现自己的确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做深入的思考。”他说,以前也许有这样的想法,但你不知道怎么切入。读了研究生之后,似乎找到了这个“门”。当然,他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收获,那便是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硕士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是有偶然性的。“要毕业了,回学校见导师,导师说,你可以试试。”导师黄玉顺的建议,给张恒打开了一扇窗,通向他此前从未设想过的世界。
“那段时间,家里出了一些变故,我也希望调整一下自己的节奏,从高强度的工作中撤一撤,给生活留一点儿空隙。”多重因素交织,促成了张恒选择留校读博。
2016年,张恒考取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沈顺福教授。
与硕士阶段不同,博士研究生张恒开始更加专注于学术。他辞掉了工作,专心钻研学术。读博是辛苦的,但张恒说,他从中体味到了一种快乐——思维的快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这坚定了他走学术之路的决心。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到山东社会科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回顾来时路,张恒很感谢自己在媒体的那段从业经历。“那段经历让我与社会有一个广泛又直接的接触。”在他看来,那样一段经历,对他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
对于考研,张恒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考研是其中一条出路,不必有执念,“能考上是好事儿,万一暂时没能圆梦,也不必过分失落。因为工作几年之后,你还可以再考。毕竟现在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学无止境。”张恒说,触摸过真实的世界之后,再回过头来学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