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鱼竿变成招魂幡!老钓友含泪总结:小心驶得万年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05:47 2

摘要:钓友群里就像被一层阴霾笼罩着,突然安静了好几天。原来是重庆一家三口钓鱼时不幸溺亡的新闻,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每个钓友的心上。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钓友群里就像被一层阴霾笼罩着,突然安静了好几天。原来是重庆一家三口钓鱼时不幸溺亡的新闻,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了每个钓友的心上。

35岁的父亲带着15岁的儿子和12岁的女儿去钓鱼,一去不再复返,遗体被打捞上来时,身上还穿着防晒服,鱼护里的两条鲫鱼还在无力地扑腾着。看到这个画面,我不禁想起曾经在东川口水库看到的一幕,一钓友钓鱼结束往岸上搬钓台,脚下一滑穿着的水裤进水,越挣扎越下沉,最后……

今天,咱们先不说钓鱼的收获,就实实在在地聊聊:为什么每年在水边出事的,很多都是会游泳的人呢?

先讲讲那些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些要命的“我以为”。在成都,有个8岁孩子在河滩溺亡,那地方枯水期水深刚过膝盖,大家都觉得水浅没事,可没想到暗流能一下子把人吸进石缝里。

还有福建,有个捞独木舟的小伙,他可是校游泳队的主力,却因为水草缠住了脚而发生意外。在出事的那段河边,有长满青苔的石板,人要是穿着普通运动鞋,沾水后摩擦系数会急剧下降70%,站都站不稳。

根据消防部门的数据显示,90%的溺水者其实距离岸边都不超过5米;70%的施救者因为盲目下水,最后导致连环溺亡;而穿了救生衣的溺水者,存活率能提高9倍。这些数据都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再说说钓鱼人千万不能碰的几件事,简直就是“死亡套餐”。有些家长带孩子钓鱼,就像去春游一样放松警惕。

去年在汉江边,有个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钓鱼,还开着直播。他让孩子去抓鱼,结果孩子滑倒的时候,他正盯着手机选BGM呢。大家记住,在水边,一定要时刻牵紧孩子的手腕,如果钓箱比河岸高,就让孩子坐在钓箱上。还有,千万别为了一条鱼,或者一根卡住的鱼竿,就赌上自己的性命。

曾经有个钓友为了捞卡在树根的鱼竿,探身出去,结果整个人掉进了三米深的水潭。大家要记住“丢竿保命四步法”:首先,赶紧松手把竿子放了;然后,往后撤三大步;接着,用抄网或者失手绳试着打捞;要是实在够不着,就别冒险了,就当把鱼竿喂龙王了。

选钓位也很关键,别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那些网红钓点看着很刺激,背后是峭壁,左右是急流,其实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提前用长竿戳戳水底,测测水深;还要确认身后有可以撤退的空间;特别是在雨季,一定要远离“U型回流区”。夜钓的话,头灯、防水打火机、防滑鞋这三样东西比饵料还重要。

接下来讲讲老钓手的“救命秘籍”,可以立马自制一个“溺水救生器”,在钓箱上绑一根10米长的伞绳,另一端系上空矿泉水瓶。要是发现有人落水,马上把瓶子扔过去,这可比直接伸手安全多了。

还可以把打窝竿变成救生杆,7.2米的长竿绑上泡沫板,就是现成的救生工具。另外,存一个本地救援队的电话,关键时刻可比打110快5分钟。

还有,要学会看懂“索命水流”。要是看到水面平静,但是有树枝在打转,那水下八成有暗涌。记住这句口诀:“泡旋向东,人往西冲;水面起皱,鬼在拉手”。

最后说一下,救人可不是逞英雄,有些正确的动作比喊救命更有用。发现溺水者时,先找个漂浮物扔过去,然后再大声呼救,千万别直接跳水救人。

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要在黄金4分钟内做心肺复苏,先清理口鼻里的水草,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节奏可以跟着《最炫民族风》的节奏来,每分钟100 - 120次。

我钓鱼二十年了,听到或者见过很多起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好好的漂盒最后变成了骨灰盒。其实真正厉害的钓鱼人,不是看能钓起多少大鱼,而是每次出去钓鱼,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家。

希望大家都能把安全放在首位,每次钓鱼都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悠渔乐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