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黎明的敲打声自远方而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23:33 2

摘要:北野从新疆去了山东威海,这一走就是将近 20 年。在这期间,我们有几次的相遇和聚会,甚是开心。在他去威海之前,他出版的诗集《马嚼夜草的声音》我就细细读过,后来又读了他的威海之诗,在微信上也是隔三岔五地读他的诗和文。我们的三观比较接近:读书、写诗、思考。不同的是

本文作者李东海(左)与北野 2017年8月 塔什库尔干

墨坊茶座

黎明的敲打声自远方而来

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李东海美文1篇

北野从新疆去了山东威海,这一走就是将近 20 年。在这期间,我们有几次的相遇和聚会,甚是开心。在他去威海之前,他出版的诗集《马嚼夜草的声音》我就细细读过,后来又读了他的威海之诗,在微信上也是隔三岔五地读他的诗和文。我们的三观比较接近:读书、写诗、思考。不同的是:他写字,还有精准的语言表达天赋。我们都是比较早的那批写诗的人,但他出名很早,名气也很大。

北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新疆,做记者、做编辑,任职过几个报社,负责过副刊,写诗歌、散文,非常硬气,似乎浑身是胆。北野骨子里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精神。他关注社会和人生,关注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的真实生活。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历史常识的判断力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思想。除了诗人的身份之外,他先前是个报人,在省报做编辑和记者,后来到了威海,又当了大学教授,是一个多面手。因此,他对过往的黑暗、对黎明、对阳光、对万物生长,都充满热情。他的话语和诗句像黎明的敲打声自远而来,有了让读者快速走进他的诗歌文本的情绪。在此,我将把他的诗歌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评介:一是在新疆时写的诗歌,二是在山东威海时写的诗歌。这两个时期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

北野在新疆时写下的《黎明的敲打声》启发我理解了他的诗歌主题。

黎明的敲打声

仿佛要凿通死人和活人之间隐秘的路径

把结冰的河面震裂

把生命深处的生命唤醒

是谁在每个黎明敲打着混沌未开的世界

忽而响亮 忽而沉闷

动作机械得像个榔头

内心坚定有如铁钉

……

哦,黎明的敲打声

仿佛要凿通死人和活人之间隐秘的路径

把结冰的河面震裂

把生命深处的生命唤醒

这是一首哲理诗,讲述的是生命与死亡关系的形而上学。那忽而响亮忽而沉闷的响声,是黎明的敲打声吗?那将冰河震裂的凿空声,是黎明的敲打声吗?

这首诗内容简洁,叙事清楚,但是立意深沉。再看他《夜风摇响铁皮的天窗》:

夜风摇响铁皮的天窗

怀揣雨水 枯叶 碎玻璃

和九月后半夜

透心的寒凉

……

听那夜风摇晃着铁皮

敲打着门窗

就像一位老朋友

在我的墓前悲怆

我躺着 聆听着

默默分担着 你不为人知的哀伤

但愿你越过这座山冈

把我的长眠原谅

我们从黎明的敲打声走向摇响铁皮的天窗的夜风似乎不远。它们都是在敲响着声音,北野在西部的旷野聆听夜风的肆虐,默默承担不为人知的哀伤。一个男子汉,在西部闯荡,在西部立命,在西部养家糊口和写作诗歌,这经历像德国作家君特· 格拉斯敲响的《铁皮鼓》,让忧伤和勇敢合为生命的力量,让爱前行。

《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一诗被多个中国诗歌选本选用,其意义何在呢?

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

你追我赶,好像有什么喜事叼在嘴上

迫不及待地哄抢着

我羡慕其中领头的那一只

它的嗉子最鼓, 翅膀最硬

脑袋里的坏点子肯定也最多

但我最爱飞在末尾的那一只

瞧它多么依恋那个群体啊

拼着命也要跟上 自己的族类!

而我更爱,麻雀飞过的那片天空

它看着自己的灰孩子被人类仰望

辽阔的爱心里闪着 悲悯的光

这是一首只有 4 节的短诗,描写了一群飞过西部公路的麻雀。北野羡慕领头的那只,最爱末尾的那只,但他更爱的是麻雀飞过的那片天空。那是他仰望许久的天空,是他遥想生命之光的天空。

我们可以再看他的《母羊》:

我的母羊病了

洁白的牙齿突然停止了亲吻草叶

眼睛里的白云 也暗淡下来

在众鸟高飞的草原上

我愿意用最低沉的歌声

抚摸你生命深处的疼痛啊

把头放在我的怀里

看着草叶上的光 看着河面上的光

也看着 天上的光

白昼是多么爱你

大海上的天狼星也记着你的名字

我更不会让一阵风把你夺走

不管家乡的草原上有多少撒欢的牛羊

你吃过的青草总是那么香

这也是北野在新疆写作的有代表性的短诗。诗歌很短,视角很小,但充满诗人的悲悯和忧伤。母羊病了,它洁白的牙齿已经无法亲吻草叶的清香,眼中的白云也暗淡下来。但家乡的草原上,被牛羊吃过的青草永远鲜美。

秋风刮过暮霭中的田畴

也不回避一层一层被剥开内衣的

玉米的疼痛

你看码头上等待上船的那些大葱

根须抓着一点点泥土

而叶子鼓胀着小小的志气

你看一只迷路的白天鹅

坠入了荒原上沥青湖的魔境

它的梦想啊 将随那工业的尾气向上飞升

这是选录的《你能否飞得更低一些》的后三节,基本代表了诗歌的全貌。这首诗依然延续继承了北野诗歌的风格和意向:向下看,向渺小、平凡、微不足道的人、动物和生存环境看。环保现在已经不是意识问题,而是一个现代人的精神。鞭笞环境的破坏者,赞美环保的志愿者,是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到新疆,说到诗歌,北野曾在一篇《用万事万物的心灵歌唱》的随笔中这样写道:“说到我的诗歌传承,我不怕‘数典而忘祖’,但我怕忘掉新疆这块土地给予我的恩泽。”

北野的随笔充满激情,因为他爱诗歌和新疆,诗歌让他振奋,新疆让他幸福。他在新疆 20 多年,骨子里就是一个新疆儿娃子。

北野的新疆写作是黎明的敲打声从西部的远方传到内心的感觉。北野的诗歌写作是分为两个阶段的,一个是新疆阶段,一个是山东威海阶段。北野的山东威海写作主题是大海,还有对新疆的牵挂。显然,诗歌的题材和叙述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是一方水土改变一个人的有力佐证。我们看他的《有人在海边打盹》:

有人在海边打盹

有人在呼伦贝尔草原观光

我翻开洛扎诺夫,却看见勃留索夫在喊:

“噢,合上你苍白的大腿!”

我寻访以赛亚·柏林,打算请教“自由”的真谛

却听见垂死的斯多葛圣者波西多纽斯说:

“疼痛,来吧,不管你怎么强烈,我都不会恨你!”

这是他 2007 年 8 月在威海的海边看到一个打盹的人后以蒙太奇的手法所作的素描。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给19世纪 20年代俄罗斯象征主义诗人勃留索夫以什么样的启示呢?勃留索夫会用诗歌的象征性喊出:“噢,合上你苍白的大腿!”心理学的暗示似乎与艺术的象征主义异曲同工。北野在短短的一首诗里还引用了思想大师以赛亚·柏林在他的《论自由》一书中对于自由的诠释:“你将知晓真理,真理也将使你自由!” 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学派波西多纽斯在2300 多年前就说:“疼痛,来吧,不管你怎么强烈,我都不会恨你!” 这是渴望自由的欲望与节制欲望的矛盾,海边打盹的人是在内心欲望的冲突中精疲力竭,还是面对情欲的诱惑无可奈何?

寒风切割着岩石

大海上碎裂的冰山溅起了漫天雪片

盖住了一年的最后一天

一个幼儿拍打着窗玻璃

热乎乎的小手还不曾触摸过人世间的严寒

她指着一片雪花天真地叫着:鸟,鸟, 鸟

……

孩子啊,你还太小

天空中除了鸟还有冰雹

会飞的除了鸟,还有流星、酒瓶和弹药

《寒风切割着岩石》是北野在2007年底写的海边之诗。三小节诗,写了冬季的海边寒风会切割岩石。一个小孩热乎乎的小手指向天空的,不仅仅是飞过的鸟群,还有冰雹、流星和弹药。这是寒风吹彻的大海,是和平与战争、善良与邪恶纠结抗争的大海。

北野在威海的大海边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是远离家乡—— 新疆大地的孤独。就在此时,他的好友老胡因为母亲的病痛无法在威海长居,只能返回新疆,这让北野十分难过、深感不舍。于是,他在2006年4月6日,写下了《送老胡回新疆》一诗:

老胡上路的时候 威海的天空

挤出了几滴雨水 砸向

环城公路左边

呆滞 晦涩的海面

现在是四月

当地柳树迟钝的灵魂

正在海潮沟边黑色的沉舟侧畔

沮丧地发芽

老胡只带了两个小包

一对双拐和一架轮椅

老胡最重的行囊

是他八十四岁行走不便的老娘

这是一首感人的送别诗。在北野写下这首诗之后不久的某日,在老胡的母亲悼别仪式上,我代北野为老人读了这诗。从这首诗里,你可以看到北野对于老胡离开威海的依恋,短短的一首诗却满含热泪。老胡是北野的知己,“天下知己能几人啊”?老胡离开威海,让北野的心情变得沉重,而老胡带着母亲返回新疆,也让北野从内心深处对老胡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后来,新疆诗人、我们共同的朋友张侠去世,又让北野痛心不已。于是,他在2006年8月31日写下了《送别张侠》:

没有一个人像你,走得如此突然,毫无征兆

就算是去另外一个星球,就算是去赶赴投胎转世的秘密聚会

你也应该向弟兄们暗示一下,你的行程

这是我们共同的痛。我们一起在奇台的半截沟参加笔会。一周后,我在送女儿上大学的路上听到了张侠去世的噩耗。我的心情很不好,感觉不可思议。但我没有写诗,作为一个诗人在此时是应该以诗相送的。看来,我与张侠的情谊没有北野深。这是一首独特的悼念诗,诗境低沉,诗语简洁,诗歌内在的力量强大。在诗中,诗人用了这样沉重诙谐的句子悼念朋友:“我们得到消息的时候,你已经完全撤离/你曾经栖息了55年的肉身/ 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男人的悼别,是一种对于朋友深刻的怀念。作为诗人,张侠的离世显然是对新疆文学界的一次重创。诗人北野把新疆诗人对于张侠的爱和哀痛用一首饱含深情的诗表达了出来。

北野是一个有反思精神的人,他承继了休谟的怀疑论,不轻易相信学者的高论,也不追随骗子的鼓噪。他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对自己也不留情,请看他的《我担心自己正在生锈》:

我担心自己正在生锈

在多雨的海边

看见花朵一样盛开的女孩一茬茬

被生活的牛舌头卷走

看见生锈的自行车和拖拉机天天

在园子里转动

夜夜听见一只猫头鹰在黑松林的深处

发出幼小的 哭声

我大脑昏沉,不明白事物的真相

就开始担心自己是否生锈

剩下的年华啊

会不会仅仅是一层早年

旅行西藏时热爱过的

铁锈红

这首自我批判意识浓厚的诗歌,写得深刻、生动,有强烈的画面感,意象鲜活,诗歌结构的构思和铺排都很到位。这是警告自己也是警告其他诗人的一首警示诗。我们的浑浑噩噩或自我陶醉,都有可能成为“旅行西藏时热爱过的/铁锈红”!这种反思和自省的精神在他的《在尸体遍布的海滩上》一如既往地蔓延和扩张。

我看见人们扒光了衣服。

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我看 见他们面对大海露出了本性。

但是透明的海蜇——大海的精斑一样挂着血丝的透明的海蜇,也露出了本性。

大浪将它们射到海岸边,射到人类的餐桌上,射进食欲旺盛的嘴里。

而更多的小海蜇,罪证一样,溅落在尸体遍布的海滩上。

诗中反观自我、反观人类、反观现实的一切创造。中世纪的时候,上帝被认为是一切的主宰。文艺复兴以后,人变成了“万物的尺度”。现在,我们是不是需要反观人类的聪明和智慧?自我观照依然是人类的必修课。

北野在他的一篇短文里说道:“我的诗歌传承的第一笔财富,可能就来源于童年所经验的那种大自然。” 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北野倾听黎明的敲打声自远方而来的情景。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上,我与北野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我欣赏北野的沉稳、机智、博学和才华横溢。北野的诗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明朗,舒展,哲学意味深厚,接地气的语言和生活景象让他的诗更容易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我也在等待黎明的敲打声自远方而来的景象。

编者注:

本文原载李东海:《新疆诗人的那张脸:新疆诗人40家评析》,新疆人民出版社,2025年3月乌鲁木齐第一版。北野墨坊经由李东海先生授权,转载此文。

李东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自我观照的候鸟》、《心灵的守望》、《子夜的缪斯》、《在天山脚下独唱》等。诗集《子夜的缪斯》获第五届天山文艺奖。

北野墨坊是詩人北野唯一的微信公众号。主要收存与分享北野先生的詩歌、書法、攝影作品以及思想随笔和文艺评论。岁月噪杂。大音希声。请认准品牌,谨防假冒。

北野,本名刘北野,1963年生于陕西蒲城。著有《马嚼夜草的声音》等诗文集六部。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首届天山文艺奖(2003)和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2004)。曾在《新疆日报》等媒体工作二十余年。2005年入职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现居山东威海。

一個人

来源:何延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