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考编屡屡失败,为什么认真努力了还是这么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23:04 2

摘要:在知乎上,有个姑娘因为公考失利,满心沮丧地发了问题。搜狐的张朝阳曾说:“年轻人压力大,但别过度拼搏,世界现实又不公平,得搞清楚自己的机会在哪。” 这话看着扎心,可却道出了一个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悖的现实: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这世上大多数人努力后,收获远不及预期。

在知乎上,有个姑娘因为公考失利,满心沮丧地发了问题。搜狐的张朝阳曾说:“年轻人压力大,但别过度拼搏,世界现实又不公平,得搞清楚自己的机会在哪。” 这话看着扎心,可却道出了一个与传统教育理念相悖的现实:努力了不一定有收获,这世上大多数人努力后,收获远不及预期。

为啥很多人明知道这事儿,却还执着地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失败了就陷入沮丧呢?先说这个世界吧,它本来就不公平。就拿考公来说,普通人上大学那会儿就拼了命,毕业后一头扎进几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考试里,一次又一次折戟沉沙。可那些有门路、有资源的人呢,毕业后走特招进特殊部门,靠着家里关系轻松调到部委省直大机关,年纪轻轻就成了处长。再比如易烊千玺考编那叫一个顺利,这就是资源和机遇的差距。

再说说潮流和机遇的不公平,这也可以看作是运气问题。张朝阳办搜狐那会儿,正值中国互联网起步阶段,他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乘着时代潮流,又做出了正确选择,才有了后来的成功。假如他生在今天,再想搞互联网创业,估计也就是个互联网大厂打工人。以前老司机那会儿毕业,大家都不太看得上考公务员,那时候公务员竞争也不激烈,考上个省厅什么的并不难。可如今,社会发展到各个领域都饱和,每个行业都内卷得厉害,公务员考试更是卷得不行,北大博士去当城管,世界名校毕业生争抢着去浙江遂昌县这种地方的人才引进岗位。这时代粥少僧多,分配机制又不公平,很多人努力的价值就被大大削弱了。

不认清自己也是很多人努力没结果的重要原因。张朝阳那句话还暗示着,很多人努力了,但天赋和能力确实一般,努力的效益很低。可大家都不愿承认这一点,以前十几年的繁华让人误以为成功很容易,再加上互联网那些片面、娱乐化、极端化的内容,让不少人觉得月薪不到一万是残废,年薪百万到处都是,每个人都应该过上三室一厅、30 万车子的生活。可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那创业三五年财富自由或者打工十年成职场精英的本事。对普通人来说,有几千块钱的稳定收入,两居室、10 来万的车子的小康生活就挺好了。可有些人就是高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超出能力范围,自然努力也达不到预期。

就拿公考来说,老司机劝了多少同学要适当调低目标啊。有些人非部委、省厅、发达地区不去,事业编制看不上,年收入低于 20 万的岗位不考虑,非强势部门不干。可看看他们的学校、学历、专业、能力,跟目标差着老远呢。老司机带过一个女生,年年考部委热门岗位,学校学历、年龄都没优势,考了 4 年,3 次进面试都失败了。后来想开了,33 岁省考考到老家市直单位,现在过得挺好。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在竞争者里不是最优秀的,又不甘心去看似不好的岗位,结果理想越是超越能力,越努力越挫败。

还有一个问题是努力没找到方向和方法。很多人的努力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看起来学了三小时,其实效果很差。就像有个同学省考没进面试,申论分数越考越低,问他怎么了,就是方向和方法没找对。申论作文,大家都被网上的范文、机构模板误导了,沉迷背金句、排比对偶句,学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的风格,写出来的都是空洞没内容的东西。要是你是阅卷老师,你喜欢这样的答案吗?面试也一样,很多人年年进面试,年年花钱培训,学的都是背模板、背金句,不学着怎么思考、分析问题,怎么把自己的知识、经历融入进去,讲出真诚、有思考的答案,方向错了,努力再多也没用。

现在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我们可能正处于繁华落尽、萧条将至的转折点,过去那种机会多、易成功的时代或许再也回不来了。认清这个真相很重要,因为没人能对抗时代。在那个繁华时代,人们容易自信心爆棚,甚至自大,不愿妥协于现实,这就加剧了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焦虑。不过,我们还是得选择在一些事上努力,前提是得先认真分析,找到规律和方向。

来源:彬琪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