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酒调查:120 亿,西“可”入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22:37 2

摘要: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白酒产量136.7万千升,占全国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微酒梳理发现,2024年,川酒四家上市酒企(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水井坊)实现总营收1309.45亿元。

文 | 曾琼仪

在白酒行业有一句八字箴言:东不如皖,西部入川。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白酒产量136.7万千升,占全国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微酒梳理发现,2024年,川酒四家上市酒企(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水井坊)实现总营收1309.45亿元。

川酒的实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口皆碑。

当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四川这一白酒胜地的市场表现具体如何?浓香是否一如既往占据市场?外来品牌表现如何?

为回答以上问题,微酒特别走进四川各地,一探究竟。

数据显示,整个四川白酒市场的容量大概在500亿以上(按零售额计),在这其中,浓香占330亿左右,酱香约为145亿,清香约为25亿(其中在川销售的外来清香型白酒约占10亿元)。

而川酒产业产量销量基本保持阵容坚固,形成以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酒业、剑南春、水井坊、郎酒“六朵金花”为引领,“十朵小金花”、川酒集团等原酒20强、众多的平台企业为梯队的“6+10+20+N”产业体系。

具体来看,五粮液在川份额约80亿元以上(含系列酒),为四川市场龙头,占全省白酒市场约14%;而泸州老窖则凭借国窖1573在高端市场表现亮眼,在川份额约50亿元,占全省白酒市场约10%;叙府作为“十朵小金花”之首,在川份额约25.7亿元,占全省市场5.14%;剑南春在川份额约15亿元,占全省市场3%;丰谷在川份额约8亿元。

作为酱香三大名酒之一的郎酒,2024年在四川省内营收大约15亿元以上。

那么,外来品牌在四川的渗透力如何呢?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在川销售的外省酒类品牌年营业总额约在120亿元左右。

细分下来,先看茅台,微酒走访调研发现,茅台在四川市场的销售额约为75亿元以上(包含系列酒),占据四川酱酒市场的大半江山。

汾酒在四川清香市场异军突起。2024年四川清香市场规模25亿元,汾酒销售额达5-6亿元,占该细分市场的五分之一有余。其核心单品青花20贡献约70%收入,且在四川终端渠道利润稳定,经销商反馈“卖一瓶挣一瓶”。

而同为清香的牛栏山在川也能够卖到6亿元左右。

习酒在四川酱酒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23年数据显示,其窖藏系列在成都市场销售指标超额完成50%,全年四川市场预计增长30-40%。核心单品窖藏1988在川销量占比突出,结合全国酱酒市场规模(2022年四川酱酒市场80亿元),推测习酒在川年销售额约8-10亿元。

此外,国台的销售也在2-3亿元之间。

西凤酒以凤香型差异化切入四川市场。2025年5月电商数据显示,其核心单品(如高脖绿瓶55度)月销量达1万+,推测四川年销售额约2-3亿元。

(以上数据均为市场统计销售口径)

“西不入川”的传说,似乎正在被打破。

在赤水河与长江交汇的泸州、宜宾,一场关乎川酒命脉的“攻防战”正在上演。

一边是全国最大白酒产区——宜宾,2024年规上白酒企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浓香型白酒为主力。酱酒虽非核心品类,但部分企业如高洲酒业、今良造等已布局酱酒生产,年产能约5000吨,并为贵州酱酒企业提供基酒。

另一边是地处赤水河流域,与贵州茅台镇仅一河之隔的泸州古蔺县。截至2025年,古蔺酱酒年产能突破18万吨,储能超55万吨,2024年实现产值270亿元、税收58亿元。茅溪千亿级酱酒园区作为新引擎,吸引了郎酒等头部企业布局,郎酒计划2025年酱酒年产能达8万吨。

酱酒,开始悄悄“扩散”。

数据显示,泸宜浓香型白酒产能占据全省产能的大半,但酱香型产品仍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撕开传统市场缺口。

特别是泸州,以郎酒、泸州老窖为龙头,正在带动中小酱酒企业发展。

“浓香现在是被两头夹击,”泸州某经销商坦言,“高端市场有茅台压制,中端市场也有被酱酒蚕食的趋势。”

作为四川白酒消费的风向标,成都市场正呈现“倒金字塔”结构——2000元以上的超高端白酒和100-300元的大众价格带线上销售“各自为头”。

某成都经销商透露,“现在年轻人更愿意为抖音直播买单——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买的白酒是浓香还是酱香,只是一味跟着网红推荐的性价比高的产品下手。”

不仅如此,年轻消费群体的分流也已成定局。

一边是头部品牌的低度系列白酒在成都高校周边便利店销量增长较快;另一边是通过小红书KOL种草的白酒产品,复购率高达45%。“传统渠道正在失效,”某电商平台酒类负责人表示,“消费者从下单到复购的周期缩短,这倒逼企业把研发经费砸向果味、茶味等‘跨界香型’。”

但隐忧同样存在:成都宴席市场中,浓香型占比正在下降,酱香则逐渐攀升。“现在新人办婚宴,十桌里有四桌指定用酱酒,”某婚庆公司采购主管抱怨,“习酒窖藏1988的经销商甚至承诺‘喝不完原价回收’,这让我们很难再推本土浓香产品。”

在远离核心产区的川东北,一场围绕“毛细血管渠道”的厮杀更为惨烈。

微酒走访发现,在川东北的巴中、达州,小角楼光瓶酒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异军突起。其“红高粱”系列,通过多名地推人员深入乡镇婚丧嫁娶场景,实现“每10场农村宴席有7场用酒”的垄断。

而丰谷则通过推出“买一赠一”促销活动,在绵阳、南充等地市占率不断提升。

从价格带来看,高端(800元以上)产品,如五粮液、国窖1573占比约15%,主要用于商务宴请;中端(200-500元)产品,如丰谷酒王、小角楼金角楼等本地品牌占主导,贡献超50%销量;低端(100元以下)产品,如江口醇诸葛酿、散装白酒在乡镇市场占比超30%。

其中,宴席市场(婚宴、寿宴)贡献约60%销量,但2024年受经济环境影响,宴席开瓶率下降10%-15%,消费向200-400元价格带集中。

川酒的更多机会

整体看来,四川作为白酒大省,在弱周期之中,各大酒企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站在宏观角度,川酒的机会还藏在政策之中。

去年颁发的《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正推动川酒加速转型。头部企业已经在带头开启这一波“数字化转型潮”:例如五粮液高质量倍增工程10万吨生态酿酒项目,泸州老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等。

此外,国际化也成为头部品牌的“救命稻草”。

五粮液开启2025年五粮液“和美全球行”;泸州老窖携手澳网、WCGC高尔夫全球赛等顶级赛事;郎酒多次斩获国际奖项......不仅企业都在为川酒走出去献出自己的力量,政府携手打造的“川酒全球行”也在让世界看见川酒的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渠道层面的革命也仍在继续。

某成都供应链公司开发的“区块链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基酒来源、仓储物流全流程,不少头部企业已率先接入。“未来三年,四川白酒的胜负手不在产能,而在谁能掌控终端数据,”有业内人士如此断言,“现在连地推人员都开始用AI系统预测乡镇宴席需求了。”

当前,政府主导的产区品牌建设,使小金花获得比单兵作战更高的品类溢价。地理基因正转化为小金花品牌势能:

潭酒、玉蝉酒业、三溪大曲共享泸州产区浓酱双优红利;宜宾产区的叙府酒业借势浓香腹地资源;古川、文君等酒企在成都产区·邛崃“中国酒庄集群引领者”下走出不一样的路径;川东北产区的江口醇、小角楼依靠差异化定位打开局面;丰谷酒业、金雁酒业则依托德阳产区、绵阳产区及成都都市圈建设,加快外拓步伐......

川酒的头部梯队与腰部梯队,都在不断迭代升级。

无论是来自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舍得、水井坊等头部企业的稳健发展,还是来自川酒中腰部企业蓬勃的创新活力;还是来自川酒整体产业链的完整和高效,以及政府和协会的持续赋能,都在诉说着,四川白酒市场依然活力满满,川酒依然让所有酒业人充满期待。

来源:微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