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裘娜给嵊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沈小斌发来一张照片——美国营业许可证下来了!这意味着,美国首家嵊州小笼包品牌门店即将在洛杉矶开业!
5月21日,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裘娜给嵊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沈小斌发来一张照片——美国营业许可证下来了!这意味着,美国首家嵊州小笼包品牌门店即将在洛杉矶开业!
这笼漂洋过海的小吃,正是嵊州“剡食远航”计划在欧美开拓市场的登陆点之一。
“剡”字背后,藏着这座小城的千年基因。嵊州古称“剡县”,剡溪穿城而过,孕育出《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风雅,更滋养了百余种特色小吃。1933年,陈东升馒头店以“皮薄馅鲜含汁”的小笼包闻名四方;而今,这座“中国小吃文化名城”将非遗技艺锻造成百亿产业:全国3万家门店、8万从业者、年产值超160亿元,小笼包更成为“小吃出海”的破冰舰。
街头早点要去“闯世界”,嵊州小笼包的远航之路可不好走:人员签证申领问题、原材料溯源体系缺失、跨境物流的“40天困局”……转折,正是始于2024年嵊州启动的“剡食远航”计划。
炉火上的突围
2016年,裘娜在嵊州开出首家门店时,不会想到这笼蒸汽袅袅的小包子,有天会牵动半个城市的神经。彼时,全国已有1000余家小笼包门店,但90%为家庭作坊,工业化、品牌化程度不足3%。
转机伴着危机降临。2020年,堂食客流量下跌,眼见库存积压,裘娜创办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带着团队连夜架起手机支架,在蒸笼氤氲的热气中开启直播首秀,探索构建直播带货销售模式。“现包现蒸的嵊州小笼包,皮薄馅多汁水足!”第一场直播,在短短5分钟内,做到了70万元销售额。
这场意外走红的直播,让嵊州人看清预制菜风口——至2022年底,全市小笼包生产企业增至30家,裘娜的小笼包工厂年产能达5000万只,冷链网络覆盖全国。
去年,裘娜又敏锐地捕捉到了出海的“黄金机遇”。“不少身边留学生来问,小笼包能否出口?”想到浙江近几年不断深入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裘娜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嵊州小笼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然而,初次尝试小笼包出口时,裘娜才深刻意识到:这绝非易事。“肉制品出口往往需通过对方国家食品的相关认可和认证,而且原料溯源体系缺失也是阻挡企业出口的一道难关。”嵊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科长钱东海坦言。
转机再次出现。2024年春,嵊州开始谋划护航小吃出海的“剡食远航”计划。
得知裘娜“闯关”失败后,嵊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嵊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绍兴海关驻新嵊办事处,主动带着专家团队登门,摊开《主要出口国食品准入标准清单》,“建立全链条溯源系统,海外食品认证就能突破”。三部门联合通过系统查找、多方联系,找到了一家符合肉制品溯源出口条件的厂家,为小笼包出海解决了肉制品原料难关。
当年8月,当裘娜拿着嵊州小吃首张美国FDA认证证书时,车间老师傅正小心翼翼调整馅料配比——减少葱姜比例以适应欧美口味。这场小笼包“闯世界”的全球化改造,悄然启幕。
跨部门的“蒸功夫”
2024年12月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裘娜攥着护照,手心沁出一层薄汗。边检窗口后,工作人员反复核对她的信息后摇了摇头:“抱歉,您暂时不能出境。”她的心猛地一沉——美国门店选址已进入关键阶段,若错过这次考察,海外拓店计划可能功亏一篑。
“当时整个人都懵了。”裘娜回忆道。当天是周日,沈小斌正带着家人在外用餐,接到求助电话后,他立即赶回单位启动应急机制。经多部门联动排查,问题根源浮出水面:一桩民事纠纷导致的税务保全措施触发临时性行政程序。
税务部门紧急调取资料,公安出入境大队同步对接杭州边检,当天傍晚协调解决了问题。周一中午12点,裘娜顺利登机。9天后,她带着与美国合作方签下的门店协议返程,“就像坐过山车,从谷底到峰顶只用了24小时”。
这场“极限救援”,正是嵊州“剡食远航”计划的生动注脚。
2024年11月14日,嵊州发布由公安、商务、海关、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的出海计划时,政府大楼会议室的桌上摆满了“硬核”方案——商务局的《出海企业奖励办法》列明最高50万元品牌补贴;海关的《小笼包出口快速通关指南》承诺验放“不过夜”;市场监管局的《食品出口许可认证申领指导方案》将HACCP、FDA等认证分解为130余条细则;更让企业安心的,是公安的承诺——“人员出不去、货物卡关口,随时找我们”。
一套“共富警务”服务体系应运而生:与宁波机场边检、海关签订合作协议,为小吃技术人员开设“VIP通关专窗”;外事办建立紧急出境“绿色通道”,开通APEC商务卡办理服务,持卡人5年内可在16个经济体持卡入境;更联合司法局、仲裁委等10个部门,在产业园设立涉外法律服务驿站,由“法管家”团队提供从合同审查到商标维权的全周期护航。
“小笼包到国外开店直销涉及到设备出海、厂房租赁等合同签订。”裘娜说,“现在‘法管家’直接上门,连跨国劳动纠纷预案都做好了。”数据显示,这套体系已为29家“白名单”企业、154名员工提供出境便利;为企业破解外贸合同陷阱等风险6个;推动嵊州全市小吃出口检验检疫合格率升至100%,更助力53家企业通过SC认证、ISO、HACCP认证。
小笼包“飘香出海”
今年1月26日,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里,零下18摄氏度的冷冻库门前,市场监管人员审核产品封装,公安民警讲解港口通关便利政策。当“嵊州小笼包出口越南首发仪式”的红色横幅扬起,40万只小笼包在众人的注视中缓缓启程。
这场看似寻常的出发,凝结着太多“破冰”时刻。
时间倒回2024年10月,当得知裘娜拿到FDA、SC、ISO、HACCP等认证之后,越南、柬埔寨、香港等地都发来了订单。在接到首单柬埔寨20万只小笼包订单时,裘娜心里是喜忧参半:产地申报查检、口岸报关装船都需要时间,如遇抽样检测另需7天,“再加上40天的物流周期,到时候,货是送到了,但客户的满意度不会高。”
“冷链食品讲究时效,等不起!”如何提升通关速度?“剡食远航”计划专班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线下,由公安选配的小吃行业警长联合海关对出口意向小吃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和通关指导;线上,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研发“小笼包数智食安一码通”,让每个货柜拥有专属“身份证”。
扫码瞬间,原料溯源、加工环境、人员健康证等数据直通海关系统。“全流程信息透明后,变相简化了通关流程,即查即报即放,实现了‘零延时’通关服务。”海关后台数据显示:系统已为29家“绿码企业”缩短审批流程40%,冷链查验效率提升66.7%。
今年1月,裘娜接到越南订单,申报第二天,海关就完成了所有流程,通知可以发货。“过去是我们追着部门跑,现在是他们追着时效跑!”裘娜笑道。
更深远的布局,藏在“剡食远航+”机制里——商务局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际食博会;小吃办与邮政为小吃企业提供冷链物流上门邮递服务;人社局和农村农业局培训“双语包子师傅”;就连看似无关的文旅局,都在海外门店植入嵊州越剧文化元素。
“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当嵊州小笼包叩开柬埔寨、越南、日本、新加坡等多地市场,“裘娜们”知道,这场始于街边早点铺的远征,已化作一场政府与企业协奏的“双向奔赴”。当小笼包的热气飘向大洋彼岸,中国小吃的出海故事,终于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章回。
来源:小六食味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