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子是电磁波的媒介,从基本的物理原理来看,光子是电磁辐射的量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电磁波谱包含着长可大于上万千米波长的无线电波,短至小于0.01纳米波长的伽马射线,其中可见光波长约在380纳米到760纳米之间。这些电磁波不管波长长短能量大小,都是通
光子是电磁波的媒介,从基本的物理原理来看,光子是电磁辐射的量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电磁波谱包含着长可大于上万千米波长的无线电波,短至小于0.01纳米波长的伽马射线,其中可见光波长约在380纳米到760纳米之间。这些电磁波不管波长长短能量大小,都是通过光子来传播的。因此都可以称为“光”,只不过可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与许多有质量、会发生衰变从而具有有限寿命的粒子不同,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量公式E = mc^2(对于光子,m = 0,但E = h\nu,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nu是频率),光子以恒定的光速运动,其能量由频率决定。由于没有内部结构可供衰变,且不存在导致其消失的自发过程,所以只要不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并被吸收,光子就会一直存在。
因此,在物理学的奇妙世界里,光子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它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寿命。
光子在真空中的运动速度为每秒约30万千米,这就是所谓光速,也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论证了时间是相对的,具有尺缩钟慢效应,也就是说运动速度越快,尺度就越短,时间就过得越慢;直到光速,空间尺度成为零,时间停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宇宙对光子来说是没有距离的,即便930亿光年尺度的可观测宇宙,乃至比这更大的不可观测宇宙,对光子来说尺度都为零,都能瞬间到达宇宙每个角落。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因为930亿光年尺度的宇宙,光也要走930亿年,怎么会尺度为零呢?
这就涉及到相对论的钟慢效应了。狭义相对论认为,在运动速度中,时间会发生膨胀,速度较慢时这种膨胀效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速度越高,膨胀得就越大,越接近光速膨胀得就越明显,达到光速时间停止。这样,对于以光速运动的光子来说,就不存在时间概念了。
没有了时间,从光子的感觉来说(如果光子有感觉的话),再大的宇宙也就没有了尺度,任何角落都可以瞬时到达。但作为低速状态下的观测者~人类来说,光速在宇宙空间中传递还是有限的,需要时间传播的,一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可观测宇宙有的直径有930亿光年,光要穿越这个尺度也需要930亿年。
世界万物,包括组成万物的所有元素,都是有寿命的,有的寿命长,有的寿命短。如半衰期最长的元素是铋209,其半衰期为(1.9 +/- 0.2 ) x 10^19年,也就是约10亿亿年;半衰期最短的元素是砹213,其半衰期仅为0.000000125秒。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寿命最短的物质是Z玻色子,产生后大概经历10^-25秒数量级的时间就会衰变。
但光子的运动速度为光速,没有了时间概念,也就没有了寿命概念,就是永生。这样,理论上光子一经诞生就不会死,直到天荒地老宇宙毁灭。既然如此,从宇宙大爆炸以来,光子就不断地产生着,恒星核聚变、超新星爆发、天体碰撞都源源不断的产生着光子,那么光子岂不越来越密集,如今应该充塞着整个宇宙,宇宙岂不越来越亮?
那为什么如今的宇宙除了恒星星系之光,更广阔的空间却被黑暗吞噬呢?
这是因为从大爆炸开始那一刻,宇宙就一直在膨胀,根据哈勃定律,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观测者距离成正比,也就是说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就越快,足够远的距离,其退行的速度就超越光速,这些星系的光就永远也无法到达地球,也就无法被人类观测到。这样,我们观测到的只有有限的恒星之光,整个宇宙空间就不可能被全部照亮。
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宇宙不断膨胀,光在传播中会发生红移现象,也就是光波越拉越长,能量越来越降低,就越来越难以被观测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太遥远星系传过来的光就“消失”了,由此导致宇宙空间看起来就是漆黑的。
此外,光子虽然不会自然衰变和消失,但光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转化。比如两个光子在极高能量下碰撞,可以形成正负电子对,这样光子就转化成为其他物质了;再者,宇宙空间并完全真空,存在着大量星际介质,如氢气氦气等组成的星际尘埃,还有恒星和行星,光在传播中遇到这些物质就会被吸收和反射、散射、折射,能量就会被转化和消耗掉,辐射的方向也会发生偏转。
因此,光子虽然寿命无限,但并非每一个光子都能够以本来面目永远存在下去,其能量也会由于传播距离而逐渐损耗变得暗淡无光。但正是由于光子无时间概念这个性质,给人类观测宇宙提供先天自然条件,让人类通过各种观测设备仪器,能够看到来自百亿光年距离的天体,洞悉宇宙的奥秘。
来源:时空通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