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调研活动从校园“智慧食堂+智慧体育场景应用”切入,聚焦人工智能在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调研团分组走进智慧体育、校史馆及智慧食堂,全面了解育英学校在学生健康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校园膳食如何更科学?
学生身心健康如何精准护航?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在北京市育英学校
组织召开了现场调研交流会
聚焦“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家校社协同
推动学生身心健康
开展现场调研和交流展示
在学校现场
智能体“桃小健”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
相关链接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育英学校“桃小健”智能体首发
智慧赋能教育创新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PART 01
此次调研活动从校园“智慧食堂+智慧体育场景应用”切入,聚焦人工智能在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调研团分组走进智慧体育、校史馆及智慧食堂,全面了解育英学校在学生健康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智慧体育场景应用
调研团步行参观筑梦苑、小操场、小篮球场等区域,沿途察看学生智慧体育系统,了解学校如何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科学提升学生健康管理水平等情况。
近年来,育英学校在海淀区率先启动阳光跑计划,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打造“区域统筹—校企协同—场景贯通”的智慧体育新模式,研发“桃小健”智能体,实现对学生运动轨迹、体质变化、膳食结构等身心健康情况的实时记录。
“
智能系统可以记录学生每日总跑量和课堂体测数据,自动生成“运动能力雷达图”,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并进行精准指导,还可以在课间体育赛事时通过AI匹配对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赛道上挑战自我。此外,还能给家长端实时提供课后家庭锻炼计划。
”
学校体育教师王作舟认为,智慧系统的支持让体育已经从“育体”转变为“育人”,从“学校任务”转变为“全社会共识”。
“累并快乐着”,独家揭秘体育老师的工作日常》
智慧食堂
调研团来到思义楼智慧食堂,实地了解“海育E食监”系统运行情况。学校围绕食品安全全链条智能化风险防控,展示了包括家长点餐系统、健康分析系统、智能加工设备在内的多个应用场景,体现了科技在提升校园膳食营养保障水平中的关键作用。
滑动查看
育英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吴昀轩走进食堂,在点餐之前先和屏幕上的“小桃桃”打个招呼,请它给自己提出营养分析和建议。
“
以前,如果是我自己点餐可能更爱吃炸鸡、麻辣烫,有了智能点餐系统给出的建议,我会选择营养套餐,吃得更健康了!
”
学校研发的智能体“桃小健”不仅给她带来了膳食理念的变化,还会通过智慧平台为家长推送她的BMI趋势、运动强度及膳食建议,给出周末的家庭运动计划、提示周边的公园和社区体育场馆情况。
“人工智能+饮食+锻炼”
集成式推进
PART 02
2024年以来,北京以营养膳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身心健康、五育融合,先后出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中小学食堂管理办法、校外供餐管理办法,“体育八条”“身心健康二十条”等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创造性工作与整合集成,将系列有效措施更加系统化地转化成为每一位孩子身上的实际获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海淀区坚持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把校园餐和体育作为关键环节。在市教委支持下,海淀教育依托原有基础,从智慧食堂、智慧体育入手,开展了比较深入、持续的探索。
多维度改善校园膳食营养
海淀区基础教育体量大,在校在园超过41万人,这其中有90%的学生在食堂就餐,达到37万余人,外送餐就餐4万余人。校园食堂共有524个校址,其中,中小学食堂达到218个。体量大,管理难度高,既要守住底线,又要提升质量,就必须综合施策。
一方面,围绕完善机制,强化落实,实现了五项突破——
校园食堂经营管理模式
统一为学校自主经营
通过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降低管理成本,控制法律风险,更加有效的提升食堂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全面解决学生自带餐具问题
2024暑期完成36所食堂改造,实现所有学校自行清洗消毒餐具并向学生提供。
全部实现“桶餐到班”
2024年加强外送餐企业管理,实现全部更换保温餐桶,确保餐品在学生们就餐时仍能达到60度。
实现校园食品大宗采购全覆盖
通过源头控制打造“阳光食堂、放心食堂、健康食堂”。
引进第三方监管提升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效率
委托专业监管监测服务机构,通过监督、抽检、培训等方式,开展常态化食品安全巡查工作。
另一方面,海淀区始终积极坚持探索智慧食堂的海淀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对过去传统的食堂管理模式和用餐服务模式进行大胆变革。
今年以来,先后在海淀实验中学、育英学校开展智慧食堂试点,以1个智能信息中控展示平台,4个智能管理模块(包括智慧点餐管理模块、食品大宗采购管理模块、食堂后厨管理模块和食堂财务数智化管理模块),贯通食材验收、陪餐管理、满意度调查、业财档一体化、智能财务监管和智能加工等15个应用场景,实现全链条智慧管理,通过资源整合、统计分析、统一管理,让食堂运营更加透明、高效、安全,不仅有效提升监管效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还能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用餐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饮食偏好、营养摄入,科学制定个性化食谱,让学生吃得更可口、更安全,而且更健康,从菜品选择上,就能够有效协助家长,对小胖墩和小豆芽进行科学、合理干预。
依托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学校能够对原有校园食品大宗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与食堂后厨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配送验收、库房管理、结算等环节的线上监控与数据管理,为采购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建立“源头可溯,过程可控,价格可商,责任可究、满意可评”的食品大宗采购平台管理机制。
着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学期以来,海淀区认真落实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科技赋能,从兴趣激发、习惯养成、科学锻炼三个方面综合施策,既关注普遍参与,也提供竞技平台,推动学生体质的提升。
通过竞赛活动和个性化智慧体育产品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创新举办五大区级联赛(排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田径),覆盖全区170余所中小学校、超10万师生,比赛场次达3000余场。通过“班超接力”等活动推动班级赛常态化,足篮排等20余项运动在校园全面开花,形成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比赛,校校有特色,周周有赛事的生动局面。在育英学校、北外附中、实验二小、铁路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试点开展跳绳、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体育运动智能化应用,通过智慧屏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从而鼓励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
修订评价指标
搭建“阳光跑”智能监测环境
鼓励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在新修订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试行)》中增加了“运动习惯养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健康生活习惯”等相关指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在区域所属中小学校园内搭建“阳光跑”智能监测环境,动态监测学生跑步情况。截至目前,全区177所中小学230个校址已完成基础环境建设,每日约30万人次的学生通过校内操场绕圈跑、打卡跑等形式参与“阳光跑”活动,全区学生跑步参与率达90%以上,130余所学校学生的跑步参与率与达标率均在90%以上。
鼓励个性化智慧体育产品
构建“阳光跑”数据平台,通过精准的
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
通过图像识别和运动追踪技术,系统采集中小学学生跑步数据,形成多级数据驾驶舱,为全区体育教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鼓励学校探索个性化智慧体育产品,通过收集学生各类运动数据,形成个性化“健康画像”,探索“教学—锻炼—干预”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实现技术加持下的因材施教、精准指导。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强化安全性测试评估,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服务于教育过程。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表示,当前,北京市正卓有成效地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作为全国教育高地,海淀区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深度投入到全市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多元化路径与行动,为师生营造更加开放、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海淀智慧与方案。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下一步市教委将着力推动“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实施——
一方面,着眼学生成长发育需求,强化营养膳食和身心健康联动。构建“大健康”联动体系,打通智慧食堂营养数据与智慧体育运动数据,形成“膳食分析—运动处方—健康预警”闭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另一方面,以营养膳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构建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市级层面将加强顶层设计与技术规范指引,区级层面要依托智慧平台同步学生运动与营养数据,引导家长参与科学膳食管理与运动习惯培养。积极探索依托“京小宝”“京小健”等智体,与相关企业合作,探索打造“家庭养育师”“家庭健身房”等,真正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积极培育新的教育消费增长点。
在数字化浪潮下,“人工智能+饮食+锻炼”集成式推进机制的综合效能正在逐渐凸显。从“智慧食堂”到“智慧体育”,科技的温度渗透在每一个教育细节里。未来,海淀教育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守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每一位学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素材来源:首都教育 育英学校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来源:海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