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55年5月21日(满清乾隆二十年四月十一),翰林胡中藻因《坚磨生诗钞》中多“悖逆讥讪”语被处斩,被称为胡中藻诗案或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是乾隆时期知名的文字狱之一。
1755年5月21日(满清乾隆二十年四月十一),翰林胡中藻因《坚磨生诗钞》中多“悖逆讥讪”语被处斩,被称为胡中藻诗案或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是乾隆时期知名的文字狱之一。
🗡️满清文字狱之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
人物生平
胡中藻(1712年—1755年),字翰选,号坚磨生,吏役胡大祉之子。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
胡中藻于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清书。散馆授检讨。乾隆六年(1741年),任广西乡试副考官。乾隆九年(1744年),任陕西学政,一年后补授通政使司右通政,升任左通政,詹事府少詹事。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月,任广西学政。以奏报言过其实,下旨严加斥责,回京接受调查。
乾隆十六年(1751年),孙嘉淦奏稿案发,人多疑与胡中藻有关。适胡中藻《坚磨生诗抄》刊刻,其中“一把心肠论浊清”“一世无日月”“天非开清泰”“斯文欲被蛮”等句,被解读为讽刺诽谤朝廷。加之其院试所出试题乾三爻不象龙说,被指责有对皇帝不好的隐喻。
乾隆二十年(1755年),胡中藻被押解入京,按律应凌迟处死。乾隆帝为表现宽大,改为斩首🙂。一个月后,胡中藻被斩。
文字狱
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乾隆下了一道密诏,要求广西巡抚卫哲治,将胡中藻任广西学政时期所出试题、与人倡和的诗文以及一切恶迹彻查后上奏,并一再叮嘱其慎重、保密。卫哲治不敢怠慢,两日后,即严密调查了胡氏在广西的踪迹,并十分庄重地陈奏乾隆帝,其中指出“凡考试于扃门后复查号卷极其繁琐,至为人办事刚愎自用”,“诗文摭拾子书中怪僻之语以自炫其新奇,并不归于清醇雅正”,并且将胡氏在广西学政任上所出之试题、倡和之作、刊刻诗文一并呈上。
三月,乾隆帝再度下谕,要求陕甘总督臣刘统勋亲往鄂昌抚署,将其与胡中藻的往来应酬诗文、书信严加搜查,另外,鄂昌与他人往来字迹中涉及讥刺、嘱托的内容也一并查封,送达京师。与此同时,乾隆帝又下令军机大臣,指出“胡中藻所著《坚磨生诗钞》悖逆讥讪之语甚多”,而张泰开提督学政时为其作序编次刊刻,虽在内廷行走,见到胡氏的悖逆之作不知痛心疾首,反而为之刊刻传播,“实乃丧心之尤”,要求在京总理王大臣会同阿里袞严加讯究。嗣后,乾隆帝下旨严厉指责胡中藻:
我朝抚有方夏,于今百有余年。列祖列宗,深仁厚泽,渐洽区宇,薄海内外,共享升平。凡为臣子,自乃祖乃父以来,食毛践土,宜共胥识尊亲大义,乃尚有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蜮为心,于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诋讪怨望如胡中藻者,实非人类中所应有。其所刻诗,题曰《坚磨生诗钞》,坚磨出自鲁论,孔子所称磨涅,乃指佛肸而言。胡中藻以此自号,是诚何心?从前查嗣庭、汪景祺、吕留良等诗文日记,谤讪诪张,大逆不道。蒙我皇考申明大义,严加惩创,以正伦纪而维世道。数十年来,意谓中外臣民,咸知儆惕,而不意尚有此等鸱张狺吠之胡中藻。
乾隆无视满清入关后屠刀滚滚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却以光鲜亮丽的辞藻夸耀满清的“光荣”历史,怒斥胡中藻“鬼蜮为心,于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并开始充分发挥多年文字狱功底,开始从其诗稿中寻章摘句逐字剖析。说“坚磨”二字本出自《论语》,指出是“晋国赵简子的家臣佛肸准备叛乱,召孔子加入其中,孔子则以磨、涅自喻,以示自己不会与佛肸同流合污”。然后他就以反叛作为突破口,说胡中藻以“坚磨”为号就是有反叛之心,并拿他和雍正年间把《维止录》杜撰为雍正断头的查嗣庭、因《西征随笔》被雍正题词“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并下旨“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罪名砍头后头被悬挂在菜市口十年的年羹尧好友汪景祺、死于康熙年间却在雍正年间被剖棺戮尸的吕留良诸人的情形对比。
《西征随笔》上的雍正题词
紧接着,乾隆又正式解读胡中藻的诗文,提出胡中藻的诗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讥刺本朝,私议国政。乾隆帝指出:
如其集内所云“一世无日月”,又曰“又降一世夏秋冬”。三代而下,享国之久,莫如汉唐宋明,皆一再传而多故。本朝定鼎以来,承平熙皞,盖远过之。乃曰又降一世,是尚有人心者乎?又曰:“一把心肠论浊清”。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至《谒罗池庙》诗,则曰“天匪开清泰”。又曰“斯文欲被蛮满洲”。俗称汉人曰蛮子,汉人亦俗称满洲曰鞑子,此不过如乡籍而言,即孟子所谓东夷西夷是也。如以称蛮为斯文之辱,则汉人之称满洲曰鞑子者,亦将有罪乎?再观其“与一世争在丑夷”之句,盖可见矣。
乾隆认为,胡中藻诗集中“一世无日月”“又降一世夏秋冬”是否定满清通过屠杀取得天下的旷古功业,与当下承平之世的局面极不相符,而“一把心肠论浊清”这句更是死抠细节,说是在清前边加浊是居心叵测,“天匪开清泰”也是非议满清。
插一句,幸亏清明节不叫明清节,不然乾隆分分钟给改名,然后再找个先贤拉下马。
诗句里的“斯文欲被蛮满洲”“与一世争在丑夷”则是挑动夷夏问题,质疑满清高层建州女真的蛮夷身份。他还提出《语溪照景石》诗中用“周时穆天子,车马走不停”“武皇为失倾城色”两句与所咏之物并无关联,说他就是为了这碟醋包的饺子,肯定就是拿周天子和武则天就是讽刺首脑,至于“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则是在讥刺乾隆不开门听政,“白雪高难和,单辞赞莫加”“三才生后生”皆带有指斥之意。他还认为“一川水已快南巡”“周王淠彼因时迈”是暗自用昭王南征之事来指责自己,而“那似偏灾今降雨,况如平日佛燃灯”一句则是私议蠲免之事。
总之乾隆就是充分发挥阅读曲解和主观能动性,看啥都不顺眼。二是,诗语险僻,心术叵测。乾隆又指出:
朕初见其进呈诗文,语多险僻,知其心术叵测。于命督学政时,曾训以论文取士,宜崇平正。今见其诗中,即有“下眼训平夷”之句。下眼并无典据,盖以为垂照之义亦可,以为识力卑下亦可,巧用双关云耳。至其所出试题内,《孝经》义有“乾三爻不象龙”说。乾卦六爻皆取象于龙,故象传言,时乘六龙以御天,如伊所言,岂三爻不在六龙之内耶?乾隆乃朕年号,龙与隆同音,其诋毁之意可见。又如“鸟兽不可与同群”,“狗彘食人食”,“牝鸡无晨”等题,若谓出题欲避熟,经书不乏闲冷题目,乃必检此等语句,意何所指?其种种悖逆,不可悉数。
乾隆认为,胡中藻作为学政,其所出的试题中“乾三爻不象龙”,乾卦六爻本取象于龙,是故象传言,时乘六龙以御天,而乾隆乃年号,龙与隆同音,有诋毁之意,至于“鸟兽不可与同群”,“狗彘食人食”,“牝鸡无晨”等题则完全是悖逆之语。
第三就是,依草附木,攀援门户。乾隆责难道胡中藻在鄂尔泰门下,“依草附木”,诗中乃有“记出西林第一门”一句,“攀援门户,恬不知耻”。他还痛批胡中藻、鄂尔泰阴结门户:
胡中藻系鄂尔泰门生,文辞险怪,人所共知。而鄂尔泰独加赞赏,以致肆无忌惮,悖慢诪张。且于其侄鄂昌,叙门谊,论杯酒。则鄂尔泰从前标榜之私,适以酿成恶习耳。胡中藻依附师门,甘为鹰犬。其诗中谗舌青蝇,据供实指张廷玉、张照二人。可见其门户之见,牢不可破。即张廷玉之用人,亦未必不以鄂尔泰、胡中藻辈为匪类也。
此案最后的处理是,胡中藻被立斩,鄂尔泰则被撤出贤良祠,鄂昌则被削职,最后赐死。此外,刊刻胡氏诗集的张泰开遭降职,知情不报的李蕴芳被处死,与胡氏有文字通信的裘曰修遭革职。
最后在针对乾隆的处置,署理湖南巡抚杨锡绂特上陈奏,加以颂扬跪舔:
窃逆犯胡中藻狂悖性成,肆行讪谤,为覆载所难容、臣民所共愤,蒙我皇上如天之仁,免其寸磔,仅肆市曹,并免缘坐株连,恩施法外,凡稍有人心者无不感激圣主鸿恩,共敦人伦大义,惟是江西士习民风浮薄嚣凌已非一日,经大学士、九卿等奏请将江西一省乡会两试暂行停止,以示儆戒,实属罚所应行,乃复蒙皇上天恩,不忍因逆犯胡中藻一人而阻通省士子上进之阶,降旨所奏不必行,臣籍隶江西,身忝卿列,沐圣主矜恤全省之恩,感激难名,惟有率先子弟,诫语乡闾,期于痛改积习,仰副高厚深仁。
意思就是老板的一切都是对的,这个胡中藻罪大恶极,本来该凌迟处死的,幸亏乾隆如天之仁德,免了他的凌迟仅仅只是砍死他还没乾隆家人,真的是圣主鸿恩,实在是巴拉巴拉一通赞颂。
然而正常人的反应是,,时任吏部尚书的梁诗正感慨“总之笔墨招非,人心难测,凡在仕途者,遇有一切字迹必须时刻留心,免贻后患”“从不以文字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如此小心翼翼,生怕因文字招惹是非🙃。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来源:历史有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