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时候,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都是随时拿着一根戒尺的。要是那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尊师重教不遵守课堂纪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那么老师手中的戒尺肯定会毫不犹豫毫不客气的打在这个学生身上的。
在古时候,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都是随时拿着一根戒尺的。要是那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尊师重教不遵守课堂纪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那么老师手中的戒尺肯定会毫不犹豫毫不客气的打在这个学生身上的。
可是宣鉴禅师更绝,他在给学生们上课时倒是从不拿什么戒尺。但是不拿戒尺,并不意味着宣鉴禅师不打人,相反,宣鉴禅师那是觉得戒尺太轻了。所以,宣鉴禅师每次上课都是手提拄杖在身的。要是那个学生不合他的意或者回答不了他的问题,宣鉴禅师立马就会施展他的成名绝技德山棒法挥舞而上,直接把这个学生打得东躲西藏满天逃窜的。
所以,每当宣鉴禅师提着拄杖来到课堂上给同学们上课时,所有的人一个个都是提心吊胆甚至心惊肉跳的。这种情况不但在校的学生如此,那些走江湖来旁听的学生同样如此,甚至是别的佛学院过来学习交流的老师同样如此。
不过,宣鉴禅师的棒子越是打得凶,就越是有不信邪的老师和学生要来和宣鉴禅师切磋功夫。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
这一天,宣鉴禅师照例提着拄杖来到教室给大家上课。
宣鉴禅师对着同学们道:“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下面的同学一听,一个个立即就傻眼了。因为道不得挨三十棒,大家都想得通,可是为什么道得了也要挨三十棒呢?既如此,这个问题又要如何道呢?又有谁敢冒着挨三十棒的风险出来道呢?
自然,在教室里的同学和在教室外旁听的同学,囿于德山棒之威凛,都没有一个敢出来吱声的。
以临济喝与宣鉴禅师在江湖中并驾齐驱的义玄禅师听闻后,马上对跟随自己学习的洛浦元安道:“你到德山去趟,问问宣鉴禅师,道得为什么也要挨三十棒?如果宣鉴禅师要打你,你就接住拄杖送一送,看他又怎么办。”
既然有义玄禅师这种绝顶高手传授了对付德山棒之绝招,洛浦元安马上就来到了德山参访宣鉴禅师。
见到宣鉴禅师后,洛浦元安问道:“请问师父,道得为什么也要挨三十棒呢?”
话音刚落,宣鉴禅师提着拄杖上来就打。
洛浦元安赶紧一把接住拄杖,然后往后送了一送。
宣鉴禅师一见如此,立即转身就回方丈室去了。
洛浦元安回去后,向义玄禅师汇报了自己和宣鉴禅师交锋的经过。
义玄禅师对洛浦元安道:“我从来就认为他的禅宗功夫不得了啊。不过,你还识宣鉴禅师吗?”
洛浦元安正要开口讨论,义玄禅师上前抓住他就打。
可怜洛浦元安躲过了德山棒,却没能躲过义玄禅师的一顿暴揍。看来,想靠着别人临时传授的一招半式闯荡江湖,实在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啊。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海印超信禅师作偈评唱道:
单于自负艺过人,小将教诏去似真。
到彼果然嬴小捷,回来未免陷全身。
北宋佛鉴慧勤禅师作偈评唱道:
譬若金笼鹦鹉儿,嘴如红玉一青衣。
虽然学得人言语,问着元来总不知。
这一天上晚自习,宣鉴禅师照例拎着拄杖来到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来到讲台上坐好后,宣鉴禅师道:“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
话音刚落,下面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出来对着宣鉴禅师礼拜。
宣鉴禅师一看,毫不犹豫的提着拄杖冲上去就打。
这个学生挨了几棒,并不服气,他争辩道:“我根本就没有问话,你凭什么打我啊?”
宣鉴禅师问道:“你是哪里人?”
这个学生道:“我是新罗人。”
宣鉴禅师不客气的道:“未跨船舷时,好与三十棒。”
对于宣鉴禅师棒打新罗僧人之公案,唐末五代时的法眼文益禅师评唱道:“大小德山,话作两橛。”
五代宋初的德山缘密禅师评唱道:“大小德山,龙头蛇尾。”
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禅师对于上述二人的评唱不以为然的道:“二尊宿虽善裁长补短,舍重从轻,要见德山老汉亦未可在。何故?殊不知德山握阃外之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的剑子。诸人要识新罗僧么,只是撞着露柱底瞎汉。”
北宋大伪慕喆禅师对于上述三人的评唱又却不以为然,他道:“德山大似清平世界锃甲磨枪,这僧不惜性命身挨白刃。法眼道话作两橛,大似药病相治。缘密道龙头蛇尾,也是金鍮不辨。雪窦道撞着露柱底瞎汉,截断众流。如今还有人为新罗僧作主么?出来与大沩相见。”说完后,慕喆禅师随即竖起拂子道:“去去西天路,迢迢十万余。”
不过,面对宣鉴禅师的这个禅机,要如何应对才能避免被宣鉴禅师棒打呢?
南宋水庵师一禅师道:“这僧以赤肉挨他白刃,也不易抵当。当时若是个汉,才见道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便好震声一喝,夺德山棒倒行正令去。直饶德山全机,也须退后三千里。”
元朝了庵清欲禅师道:“总谓德山勾贼破家,这僧把髻投衙,法眼圆明据款结案,雪窦扶强抑弱逐恶随邪。如斯理论要契他古人,直是白云万里。当时这僧见道今夜不答话,珍重便行,非唯坐断德山,亦且光扬宗眼。”
明朝大巍净伦禅师道:“我若作新罗僧,见德山才开口,呵呵大笑便出。”
这一天,宣鉴禅师同样提着拄杖来到教室给大家上课。
宣鉴禅师道:“问即有过,不问犹乖。”
宣鉴禅师的这个话语,和前面的“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其实是一个套路,那就是要学生怎么办都不行。目的就是要截断学生的思维意识,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时,顿悟自己的本来面目。
宣鉴禅师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出来礼拜宣鉴禅师。
宣鉴禅师一见,提着拄杖毫不犹豫的上前就打。
这个学生争辩道:“我才出来礼拜,为什么就打我啊?”
宣鉴禅师道:“待汝开口堪作什么。”
待汝开口堪作什么。宣鉴禅师的这个话语非常的独特,而且颇具深意。南岳怀让道“说似一物即不中”,所以别说你说不上来,就算你说上来了,也是不中的。而且宣鉴禅师频频施展德山棒,就是要截断你的语言思维,如果不及时截断,你再唾沫横飞的说上一通,岂不离题更远了啊。
对于这个公案,元末明初的云居普庄禅师评唱道:“德山权衡在握杀活临时,这僧久经行阵奋不顾身。然虽如是,未免二俱不了。还有缁素得出者么?真金自有真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明末清初的白岩净符禅师评唱道:“德山据令未到手酸棒折,为甚么便尔放过?这里也有些子誵讹。当时我若作这僧,待道待汝开口堪作什么?好与云恁么则和尚却须吃棒。”
有一天,宣鉴禅师正在方丈室端坐,忽地看见有一个游方僧人前来参访,宣鉴禅师赶紧把方丈室的大门关上了。
这个僧人大老远的跑来参访,自然是不想吃闭门羹的。于是他便使劲敲门。
宣鉴禅师在里面问道:“谁啊?”
这个僧人看来也是久闯江湖之人,有点功夫在身。面对宣鉴禅师的问话,他高声回答道:“狮子。”
佛家之狮子者,具勇猛无畏之威仪也,善于降服百兽也。所谓狮子一吼,百兽惊悚。这僧自称狮子,看来是具有正知正见之人了。
宣鉴禅师一听,马上就把门打开了。
这个僧人看到开门了,于是立马就走了进去给宣鉴禅师跪拜行礼。
不料这个僧人刚跪拜下去,宣鉴禅师猛地一下其在他的脖子上道:“这畜生,许多时向甚么处去来?”
既然你自称狮子,自然就是畜生了。既然你是畜生,那我有什么不能骑你的呢?而且你这头畜生不归家稳坐,这么多年来又曾经跑去过哪些地方呢?
面对宣鉴禅师出其不意之作略,这个僧人自然是茫然不知所措的。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木庵安永禅师作偈评唱道:
见兔放鹰,因邪打正。
脚未跨门,直须猛省。
这一天,有学僧问宣鉴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佛?”
宣鉴禅师道:“佛是西天老比丘。”
对于佛教徒而言,一提起佛,所有人的心中立即就会出现那个头戴光环让人顶礼膜拜的形象出来。对于如何是佛的问题,三藏经论里,那是有很多现成答案的呢。不过,这些答案,全部都是往高大上方面去解释的。
但是宣鉴禅师面对这个问题时,却是直奔根本而去的。在世人眼里不得了了不得的佛,不就是西方那个老和尚吗。
宣鉴禅师平淡如水的这句话,却是胜过三藏经论所有关于佛之解释和论述的话语。他既把佛从高高的神坛上拉到了跟普通出家人一样的身份,同时也在不动声色中暗示佛就是我我就是佛。更是体现了一个悟道禅师不惧权威不囿权威得大自在之心境。
对于这个公案,南宋或庵师体禅师作偈评唱道:
佛是西天老比丘,星移斗转水东流。
茫茫宇宙人无数,户贯依前百草头。
这一天,有个学生问宣鉴禅师:“请问师父,如何是菩提?”
话音未落,宣鉴禅师抓起拄杖就打道:“出去,莫向这里屙。”
对于佛及菩萨,菩提及涅槃,真如及般若等等等等,所有的这些佛教徒要顶礼膜拜的东西,要终身学习领悟的东西,在宣鉴禅师眼里,都是要从学生眼里和心里打掉的东西。
赵州从谂禅师道“佛之一字吾不喜闻”,而宣鉴禅师更是道“莫向这里屙”。看来,宣鉴禅师之呵佛骂祖,实在是足以让人目瞪口呆,足以惊天动地的啊。
来源:红尘洗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