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宜居福地”北京东城,各具特色的17个街道聚拢着浓浓“烟火气”。为展示东城区优质的宜居环境,东城融媒携手各街道,推出“东城融媒×街道・联名秀”栏目,积极探索地区特色,挖掘东城的历史底蕴、都市活力、人文情怀。
在“宜居福地”北京东城,各具特色的17个街道聚拢着浓浓“烟火气”。为展示东城区优质的宜居环境,东城融媒携手各街道,推出“东城融媒×街道・联名秀”栏目,积极探索地区特色,挖掘东城的历史底蕴、都市活力、人文情怀。
今天推出《胡同赏花,到东四→》,邀您到东四街道,共赴一场浪漫“花事”。
月季摇曳生姿
绿叶缀满枝桠
东四的街巷里
藏着一座“花花世界”
???? ???? ???? ???? ???? ????
???? ☘️ ???? ???? ????
这里有一群
热爱生活的“花友”
用绿意装点街巷
用花儿串联邻里
今天,让我们跟着
东四“花友汇”会长李健
打开胡同园艺生活
感受这份
充满花香的诗意与美好
“我叫李健
大家都叫我‘花头子’。”
伴随着李健爽朗的声音
我们走进了东四居民的
“花样生活”
东四“花友汇”成立于2017年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
如今成员已经接近600人
他们都是东四街道的
老邻居、老街坊
“花友汇”成员和其他居民
遇到养花难题
总爱找“花头子”出谋划策
这不,街坊沙大姐一声招呼
李健就热心地前往“出诊”了
1
在资深花友沙大姐家
各色花卉争奇斗艳
面对个别长势欠佳的植株
李健仔细端详
“长寿花不爱晒太阳
形状再修剪修剪”
短短几句便点出问题的关键
在“花友”们的帮助和影响下
沙大姐的养花技艺越来越高
2024年,她的花艺作品
还受邀参加了北京广播电视台
《一米花园》栏目
成为整个“花友汇”的骄傲
近几年,“花友汇”可谓成绩斐然
他们培育的菊花在2020年
摆进了北海公园菊花展
2024年,大家精心养护的菊花
还被摆上了长安街
……
这些都是“花友”们的高光时刻
“一会儿园艺驿站有个活动
欢迎您过来参加”
告别沙大姐
李健又赶往东四园艺驿站
准备下午的授课交流
2
推开位于东四六条43号的
园艺驿站玻璃门
就仿佛踏入了一方
蓬勃的自然天地
阳光倾泻、花卉绽放、绿植闪耀
东四园艺驿站于2019年正式授牌
作为东城区首个且唯一
扎根胡同居民区的园艺驿站
这里藏着几百种花卉植物
高大挺拔的龟背竹
舒展着宽大叶片
毛茸茸的猴尾柱
低垂而下
蝴蝶兰在光影中
梦幻一舞
窗边层层叠叠的多肉
憨态可掬
这儿还经常会办一些
园艺种植、花卉养护的
讲座、交流活动
是居民们赏花、购花、聊天的
温馨家园
本次的交流活动中
李健一边叮嘱花友们
时令花卉养护要点
一边鼓励大家分享养花经验
一盆花的烦恼
一株苗的喜悦
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
化作胡同里最暖的烟火气
3
“去看看咱们的巷遇园!”
走出驿站往东百米左右
巷遇园的缤纷
便映入眼帘
这是一个
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微花园”
2025年初,巷遇园正式落成
由花友汇骨干组成的“育林军”
负责日常照料
漫步其中
鲜花盛放、绿意盎然
孩童嬉笑奔跑
老人闲话家常
俨然成为胡同里的
“居民会客厅”
巷育园在“育林军”的
辛勤努力下逐步完善
“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目标
正随着各种花儿的绽放悄然成真
街角巷尾的社区花园,用一片绿意抚慰居民的身心;融合自然教育的共享空间,让园艺知识与生活美学在交融中焕发新的生机;聚焦生态文化的特色苗圃,为不同年龄的居民定制专属的绿色课堂……东四“花友汇”的故事是居民自治的生动注脚,更是老城更新的诗意实践。从一盆花的悉心养护到一座花园的集体创作,街坊们用双手将绿意栽进胡同肌理,让“推窗见景、出门入园”成为日常,既是都市生态脉络的延展,也是东四街道对“让园艺走进千家万户”理念的诠释与深耕。
为构建“园艺+生活”的绿色生态圈,未来,东四街道还将联动辖区学校、企业、居民,植入生态科普、园林艺术、非遗技艺等多元内容,形成“一驿站一风景”;同时创新活化闲置空间,与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机构密切协作,实现多元化合作。
此外,街道还将整合园艺师、规划师、工程师等力量,打造“播种-培育-共享”全链条服务,推出园艺诊疗、生态工坊等特色项目,以全民参与的模式,构筑集种植体验、自然教育、生态社交于一体的都市绿洲,让盎然生机渗透城市生活每个角落。
小小花草
不仅扮靓了胡同街巷
更串联起邻里间的深厚情谊
若您路过东四胡同
不妨循着花香
邂逅这份藏在烟火里的诗意
与这群可爱的“花友”
一同感受园艺生活的美好
策划:东城融媒 东四街道
文字:张冰 东四街道
图片:王耀晨 张维民 张冰 东四花友汇 东四园艺驿站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