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有着千年尚武基因的成都,超200万人“拳脚”过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8:08 2

摘要:聚光灯劈开黑暗。赛场中央,成都本土格斗选手阿牛迎战身高臂展皆优的对手,一路防守,频遭重击。突然,他猛地拧身反击,一套组合拳将对手逼至笼边,围栏随之轰然震颤,观众席上的嘶吼几乎掀翻成都西村LIVE的穹顶。

聚光灯劈开黑暗。赛场中央,成都本土格斗选手阿牛迎战身高臂展皆优的对手,一路防守,频遭重击。突然,他猛地拧身反击,一套组合拳将对手逼至笼边,围栏随之轰然震颤,观众席上的嘶吼几乎掀翻成都西村LIVE的穹顶。

以茶馆、火锅和熊猫闻名的成都,揭开了她安逸外壳的一角,露出深藏其中的硬核气质。

5月中旬,这场名为“西格FC”的赛事,虽不属高级别,却吸引了1500余名观众。主办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月一赛,场场爆满!”从三星堆、金沙遗址、成都体院博物馆中出土的兵器,到近代风靡一时的“打金章”,再到今日林立的武馆拳馆,成都平原的尚武血脉穿越千年,从未间断。

据介绍,目前成都参与武技运动者的人数保守估计超200万,各类场馆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正迈入稳步发展阶段。

即将于成都举行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武技项目是一大看点。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将在柔术、空手道、自由搏击、泰拳、桑博、武术六大项目中同台竞技。千年的尚武精神,是如何走入世界赛事名城的日常?对此,红星新闻记者展开多日走访。

▲5月中旬,西格FC赛事现场

从象牙塔到泰拳馆

经济学副教授的跨界人生

玻璃幕墙外,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披上世运主题灯光;幕墙内,空气中回荡着拳靶被击打的“噼啪”声。绷带缠手、身披“战甲”的梁媛挥肘出拳,一记扫腿猛然踢出,带起一阵风,掀起摄影师额前几缕碎发。她的眼神沉静,动作凶猛,若非刻意介绍,没人会将她与“经济学副教授”“拳馆老板”“两个孩子的母亲”这几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七年前,为了让儿子学一门既能强身又能自卫的运动,梁媛选了泰拳。原本是为孩子,练着练着,自己也入了迷。“泰拳有趣,它带来持续的正反馈。”

从兴趣到热爱,再到事业,梁媛走得坚定。那时她发现,成都本地的泰拳馆专业性不足,于是亲赴泰国做田野调查,向职业泰拳体系取经,并将多名泰籍职业教练带回成都。2019年起,她创办的“魔易泰泰拳搏击俱乐部”,从文殊院一路拓展到东郊记忆、金融城。

“创业对我来说,是冒险,也是成长。”梁媛说,过去她身在象牙塔,教学生宏观经济、微观决策,却难以感知现实经济世界的温度。自从开拳馆,她实打实地感受到了经济的冷暖,在周期波动中吃过亏,也摸索出生存之道。那些真实的市场体验,也反哺了她的课堂与研究,“选址、定价、推广,每一步都是微观经济学的实践。”

▲既是泰拳手,又是副教授的梁媛

魔易泰能在成都众多拳馆中站稳脚跟,梁媛称靠的是“差异化”三个字。

“卷价格只会走向死循环,我们不拼价格,而是专注课堂质量。”她坚定地说,“无论是我,还是其他拳馆,要活下来就只有差异化。”

在她的课堂里,经济学不再是抽象的数据与模型,而是血肉饱满的现实叙事。2022年初,她主讲的“经济学概论”被评为电子科技大学“核心通识课”示范课程,同时她也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经济学”的主讲教师。多年来,她为本科生、研究生、MBA及IMBA等上千名学生授课,深受欢迎。

梁媛以拳起势,以学筑基,在象牙塔与格斗场之间自如切换,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现实经济学”。

▲梁媛

从三星堆到本土格斗俱乐部

千年尚武血脉,一直在城市燃烧

在城市的晨曦与灯火之间,成都悄然练武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近日走访多个行业协会及俱乐部,综合各方数据,成都参与各类武技运动的市民保守估计已超200万人。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增长,这一行业如今正步入沉稳发展的新阶段。

成都市武术跆拳道运动中心副主任、市武术协会会长向沛介绍称:“近年来,校园武术、群众太极、青少年散打等,参与热度都在攀升。”该协会正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探索“医武结合”,用科研数据去理解武术的健身效果。

记者注意到,清晨时分,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门口,医生与武者常共同公益教授八段锦,众多市民随来随学。

▲国医馆门前,市民打八段锦 资料图 摄影 王效

自由搏击、综合格斗、泰拳——这是四川省搏击运动协会着力推动的三大项目,该协会党支部书记彭鸣昊介绍,十年间,成都的搏击俱乐部从约5家增长至约150家。儿童是主要参与群体,女性比例也逐年提升,占比已达10%至20%。官方赛事数量也从无到有,近年来每年已近20场,各类商业赛事更是数不胜数。无论俱乐部密度,还是赛事频次,成都比肩京沪,次于广州,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拳击的发展也颇具代表性。成都拳击协会副会长岳斌回忆,十年前,成都仅有一家拳击俱乐部,如今已增至三十多家,每年约有20万人次参与训练,其中长期保持训练的人群达4.5万人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成都武技运动的崛起,既得益于国民经济发展,也受益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推动,以及大运会、世运会等国际赛事落地成都带来的深远影响。此外,市民对武技的理解,从“打打杀杀”的刻板印象变为强身健体、自我保护的正向选择。

回溯历史,成都平原温润的表象下,其实一直流淌着千年的尚武血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戈、金沙遗址现世的战国长骹铜矛,或是漫步于成都体院博物馆,刀枪剑戟锋刃未泯,虽静卧于展柜,却无一不诉说着古蜀人尚武的风气。

“这和大家印象中的有些背离。”成都体育学院首席教授郝勤曾说,自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起,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富足安逸似乎没有太多理由拳脚相向。但一件件文物,却生动地映照出成都人骨子里的尚武精神。比如三国时代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个个武艺超群。武侠小说中频频出现的峨眉、青城二派,也并非空穴来风,峨眉武术流行于明代,发展出大小八十多个拳种;青城武术以道门气功、拳术、器械见长,盛于清康熙年间。

▲战国长骹铜矛 图据金沙遗址博物馆

二十世纪初,忠烈祠街上的“四川武士会”成立,成为四川首个官方武术组织。1918年春,成都举办首次“打金章”擂台赛。今天,尚武基因仍在成都这座城市里燃烧:

2023年7月,成都体育学院培养的武术运动员曹茂园,夺得成都大运会武术男子南拳金牌;

2023年1月,陈珈瑜在2022年全国跆拳道冠军总决赛中夺得女子53公斤级冠军,成为成都籍跆拳道运动员在全国大赛中获得的首个冠军;

数年来,成都本土格斗俱乐部“恩波格斗”,接连培养出王赛、刘平原、苏木达尔基、宋亚东、茸主、马哈沙特、求伦共7名明星选手,征战全球顶级MMA综合格斗赛事UFC……

作为中国在UFC中新生代运动员的佼佼者,四川打进UFC的第一人苏木达尔基还很年轻,但他在UFC已经征战多年,他把父母接到了成都居住。求伦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011年,少年时的他第一次从阿坝州来到成都,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此后他在成都长大,将成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求伦

从“西格FC”到世运会

赛事经济助推城市发展

5月中旬,“西格FC”赛事落幕后的夜色里,观众们意犹未尽。一名外地游客告诉记者:“没想到以新秀为主的比赛,都这么火爆,成都人太热情了!”一名怀抱女儿的父亲则说:“她在学习格斗,带她来看看真实的擂台是什么样。”

据成都体投集团介绍,这个在全球设计地标“西村大院”中的西村LIVE举办的赛事,是全年度赛事,融合格斗竞技、文旅体验与消费场景。赛事组织机构拟打造“西格FC”城市漫游,未来观众或许可以通过AR导航打卡选手训练基地、格斗主题餐厅等20个城市地标,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持久文旅资产。

▲西格FC赛事中的长兵格斗 图据西格FC主办方

而在官方层面,即将开幕的成都世运会,武技项目也是一大看点。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将在柔术、空手道、自由搏击、泰拳、桑博、武术六大项目中同台竞技。

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进程中,成都正从“大运之城”,走向“世运之城”。梁媛对此分析道,这可以撬动上下产业链,刺激餐饮、文旅消费,是“赛事经济”。她希望,赛事经济能够持久地助推城市经济。“这对于我们创业者、老百姓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契机。”

梁媛表示,“我期待能去世运会,看一看泰拳比赛。”

彭鸣昊介绍称,世界赛事名城品牌的持续擦亮和大型赛事的举办,将对搏击运动带来积极的宣传、带动作用,其协会也将加入世运会的裁判、助理工作中。恩波格斗教练潘湖则说,成都格斗市场已经发展出上百家格斗馆,参与人群不断扩大,而成都不断举办的大型赛事也将推动体育文化传播,促进综合格斗运动的持续发展。

如今,体育精神已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为“巴适之都”增添拼搏奋进的城市气质。这个夏天,当古蜀之光点亮世运,体育精神将照亮每一个奋斗的身影。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