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海信旗下Vidda因商业诋毁小米一案终审尘埃落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维持原判,Vidda需向小米赔偿55万元,并在官方微博置顶位置连续七日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2025 年 5 月,海信旗下 Vidda 因商业诋毁小米一案终审尘埃落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维持原判,Vidda 需向小米赔偿 55 万元,并在官方微博置顶位置连续七日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此案件缘起于2021年“双十一”期间,Vidda 发布的一组海报,海报中诸如“米【mei】有问题”“米【mei】有屌丝,唯有上帝”“米【mei】有耍猴,唯有彪霸”等语句,尽管标注拼音试图规避,但法院依据行业背景、公众认知以及两者的竞争关系,判定 Vidda 此举具有明显贬损小米的意图,构成商业诋毁。这次事件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清楚暴露出海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发展阶段特有的挑战,也包含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
营销“双刃剑”:海信的华丽舞步与荆棘陷阱
营销确实帮助海信在市场中打开了局面,无论是体育赛事赞助带来的品牌曝光,还是丰富多样的推广活动开拓市场,都为海信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过度依赖广告投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品牌知名度提升的背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过度依赖营销,忽视产品本质。海信在市场营销上的投入力度非常大,特别是在体育赛事赞助领域长期发力。从连续赞助欧洲杯、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到成为改制后首届世俱杯的全球合作伙伴,这些举措确实帮助海信快速打开国际市场。据益普索调研数据显示,海信海外品牌认知度从2017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56%。受此影响,海信的海外业务表现也格外亮眼。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海信集团的海外收入为996亿元,占整体营收的46.5%。
只是,过于依赖营销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企业将主要资源投向营销推广时,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的投入自然就会减少。观察近年数据可见,海信营销支出占比持续走高,虽然研发投入也在增加,但和那些真正以技术创新见长的企业相比仍有差距。这种情况导致产品迭代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使用体验与广告宣传存在落差,长此以往难免影响品牌信誉。
另一方面,营销方式的不当,也容易损害品牌形象。此次Vidda与小米的商业纠纷绝非偶然,暴露出海信在市场竞争策略上的深层问题。部分营销人员为快速提升市场份额,采取贬低同业竞争者的不当方式,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不仅违背商业道德,更对品牌口碑造成严重伤害。事件发酵后,相关争议在社交平台持续蔓延。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价值观的今天,这种恶意竞争行为容易让大众产生负面印象。
褪去营销滤镜,海信产品的“素颜”困境
海信看似强劲的营销攻势背后,产品端却暗藏诸多问题。从主力电视产品到其他家电品类,画面表现、系统流畅度、产品耐用性等方面的缺陷逐渐显现,与广告宣传形成的落差让消费者实际体验大打折扣,品牌声誉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在画质方面,海信一直将电视画质作为主要卖点进行宣传,但部分消费者发现实际观看体验与广告描述存在差异。打开黑猫投诉平台不难发现,消费者投诉内容涉及海信电视黑屏、AI画质模式自动切换不流畅、电视屏幕花屏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不利于其留存用户。
在系统方面,海信电视的智能系统也存在明显短板。最让消费者头疼的是系统卡顿问题,使用时间越长反应越迟钝,切换节目、打开应用等操作常需反复等待。更棘手的是系统设计问题。主界面菜单层级过多,操作步骤繁琐,老年用户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完成基本设置。更影响体验的是系统内置广告泛滥,开机广告与视频插播广告不仅无法跳过,单次播放时长可达90秒。虽然出口欧洲的产品已取消开机广告,但国内销售的机型仍存在相同问题,这与用户期待的“无广告观看”形成强烈反差。
此外,除了电视产品,海信其他家电品类同样面临质量波动问题。以空调为例,某主流电商平台上关于该品牌空调的差评中,每10条就有3条抱怨制冷或制热效果不理想,两成用户提到运行噪音过大,还有15%的消费者反映出现漏水问题。产品质量的不稳定直接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修修补补的花销、频繁维修的麻烦,甚至不得不提前更换新机,这些现实问题都在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更麻烦的是质量问题带来的连锁反应。当用户发现自家购买的空调出现故障,很可能就此转向其他品牌。这种信任流失的恶性循环,正在成为品牌持续发展的隐形阻力。
破局之路:海信如何走出迷雾寻新机
当前海信面临的营销策略失效与产品竞争力不足的双重压力,正倒逼企业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只有直面产品创新滞后、营销方式陈旧、市场定位模糊等核心问题,在技术研发投入、消费者需求洞察、差异化竞争策略等维度系统布局,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是,海信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把重心放回产品本身。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在电视领域重点突破画面表现。既要持续优化现有显示技术,也要加快布局Micro LED、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缩小广告宣传与实际体验的差距,用技术创新支撑产品竞争力。
在智能家电板块,应持续改进系统性能,通过简化操作步骤、减少开机广告等干扰,让用户获得更流畅的使用体验。产品质量把控更需要前置管理,建议完善质检流程,从零部件采购到成品出厂建立全链条追溯机制。
二是,海信需要调整营销策略,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真正的营销应该让消费者清楚看到产品优势,比如通过线下体验会、工厂生产线直播等透明化展示,让真实的产品力代替广告话术赢得信任。
在品牌形象升级方面,建议重点打造“诚实守信、持续创新、用户至上”的品牌认知。可通过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环保举措,参与社区公益项目等实际行动,建立有温度的企业形象。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注重社会责任的消费品牌,其消费者好感度平均提升约两成。
三是,聚焦细分市场是海信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路径。面对消费者越来越多元的需求,企业需要像“量体裁衣”般精准定位:在电视领域,为游戏玩家开发每秒120帧画面流畅度的电竞产品,为影音爱好者打造支持杜比全景声的家庭影院方案。从市场数据来看,电竞电视市场近年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家庭影院电视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家电板块,可针对小户型家庭开发节省空间的迷你冰箱,或是为高端用户定制具备语音控制功能的全屋智能方案。
Vidda事件暴露出的营销短视问题,本质是产品创新乏力的连锁反应。海信当务之急是建立“技术深耕-精准触达”的良性循环:既要像开发游戏电视般打磨产品硬实力,也要学会用场景化体验取代广告话术。当产品力与用户需求真正同频共振时,细分市场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增长的永动机。
来源:敬老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