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吉林市船营区安顺社区,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于老旧居民楼间——她是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综合大队大队长张野,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张闺女”。2023年6月,这位曾在特警战线奋战24年的女警主动请缨,带领5名机关女警下沉到船营区安顺社区,成立船营分局德胜派出所
在吉林市船营区安顺社区,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穿梭于老旧居民楼间——她是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综合大队大队长张野,居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张闺女”。2023年6月,这位曾在特警战线奋战24年的女警主动请缨,带领5名机关女警下沉到船营区安顺社区,成立船营分局德胜派出所女子社区警务队。自此,张野带领一班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巧手编织治理,在基层社区书写着新时代的警民鱼水情。
脚步丈量出的平安经纬
“袜子磨漏,民情摸透”是张野常挂在嘴边的工作箴言。张野的“铁脚板”精神让社区焕发新生。每天数公里楼梯攀爬中,她为老人送证件、与居民唠政策,用磨破的鞋底丈量出71栋楼的温度。
为了快速融入基层群众,打开社区警务工作局面,她带领女子警务队员白天化解纠纷、夜晚巡逻值守,节假日更是全员上岗在辖区“转悠”,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沟通联络感情。正是这种“铁脚板”精神,让原本不熟悉的居民逐渐敞开心扉。社区改造期间,施工队搬走广场石凳未复原,张野得知后带着队员费尽周折搬回石凳,还自费安装遮阳伞,让群众闲暇时可以坐在伞下唠唠家常,避开风吹日晒,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平安伞”。如今“平安伞”下,总能看到居民们围坐闲谈的热闹场景。一位织毛衣的阿姨打趣道:“我织件毛衣的功夫,她能在广场跑八百趟。”
指尖绽放的治理密码
张野的治理智慧在“织心妈妈”品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走访时,在社区妇女的麻将声中,张野捕捉到治理创新的灵感。她发现社区妇女常以麻将消磨时光,便联合市草编协会创立手工编织社团。最初用个人工资购置毛线钩针,自费回收残次品激励参与,到后来争取海外订单形成产业链,这支队伍已发展至200余人,半年订单额超百万。“织心妈妈”不仅编织出“南方小土豆”“一举夺魁”等爆款产品,更编织起社区治理网络。退休大妈、全职妈妈们在飞针走线中增进交流,自发组建巡逻队参与社区安防。2024年初,社团终于有了占地200平的“妈妈之家”,白墙上的圆形logo“织心织情织就美好生活”见证着警民关系的转变。
创新开拓的蒲公英计划
张野带领德胜派出所女子社区警务队创新推行“蒲公英工作法”,将法治教育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深度融合。针对传统普法形式单一、青少年法律意识正在建立的关键期实际,警务队以“午餐普法”为载体,利用校园午餐时间,组织队员深入学校班级,在午餐过程中,面对面唠家常,解心结,开展常态化互动普法,让法律知识如蒲公英种子般播撒心田。
通过七大实践路径精准施策:调研学生行为特点与法律盲区;每周进班开展“饭香+法香”情景教学;设立“警察妈妈信箱”解答敏感问题,组织角色扮演深化防骗技巧;“一班一策”定制内容,如针对网络沉迷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推动家庭反诈、交通安全知识传播;构建“警-校-家”协同机制,开展升旗普法、家长课堂;以“警察妈妈”温情形象融合法律教育与美德培育,从职业道德、公序良俗等多维度引导青少年知法守法。这种“润物无声”的创新,助力实现校园“零欺凌、零诈骗、零隐患”,2000余名学生在“法香”中筑牢成长防线。
温情守护的平安生态
在张野的社区治安版图里,平安建设始终是核心要义。她推动建立“六队联防”机制,建立“晚霞巡逻队”“楼蓝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两年间排查隐患450处,调解纠纷70余起。群众成为警务队的“千里眼顺风耳”,2023年根据居民举报破获25人网络诈骗团伙,2024年又端掉3处传销窝点。
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最能彰显基层治理的温度。通过走访调查,张野发现孤儿小孙和困境儿童小金子等群体面临经济困难,张野多方奔走成立“蓝梦助学基金”,为辖区内困难儿童提供学习和生活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触角,为48名独居老人建立“月关爱”服务机制,组织医疗志愿者,每月登门为48名独居老人义诊,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柴米油盐,都记挂在心;联合医院对辖区老人开展系列义诊活动,累计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创新组建合唱团,常态化赴7家养老机构开展义演。这些带着温度的暖心举措,让警务室逐渐蜕变为群众心中“有事愿意来、没事经常来”的温馨家园。
如今,“织心妈妈”品牌已获央视等20余家媒体报道,女子警务队成为全省警地融合标兵。但张野的脚步从未停歇——注册商标、建立公益基金、完善工艺标准,她计划用未来十几年继续深耕社区。“群众口碑胜过任何奖杯”,望着“妈妈之家”的霓虹灯影,张野眼中映照着对社区治理更深的期许。
在北国春城的街巷里,警民共织的幸福画卷正在一针一线中延展。张野用24年从警初心证明:真正的平安,不仅写在案件报表上,更深深刻划在在群众舒展的笑容里。
来源:吉林市公安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