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陈建华教授谈百年前的上海文艺新潮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7:32 2

摘要:早在1905年王国维提出美育概念,1912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为宗教”。在1913—1914年新文艺一时并起。文学方面报纸文学副刊发达,出现一大批杂志,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引领潮流;美术方面出现杂志封面、月份牌、百美图和漫画的西化美术潮流,导致美术专科学校的建

早在1905年王国维提出美育概念,1912年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为宗教”。在1913—1914年新文艺一时并起。文学方面报纸文学副刊发达,出现一大批杂志,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引领潮流;美术方面出现杂志封面、月份牌、百美图和漫画的西化美术潮流,导致美术专科学校的建立;戏剧方面出现新剧“甲寅中兴”、舞台上男女合演的盛况;电影方面拍摄《难夫难妻》故事片等。

5月24日,我们有幸邀请到陈建华教授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为大家讲述现代中国美育的发轫——1910年代初上海的文艺新潮,从半殖民上海与世界文明的角度对市民的文化创造作历史评估。

活动时间

2025年5月24日(周六)

13:30—15:00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合欢路300号)

7楼阅读推广区

活动嘉宾

陈建华

陈建华,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复旦大学、美国欧柏林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现为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文化史、“革命”观念史、诗学诠释学、视觉文化史、中国电影史、近现代报刊与传播文化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等。

著有Revolution and Form: Mao Dun’s Early Novels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 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以及《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李欧梵教授访谈录》《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雕笼与火鸟(三十年集)》《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史》《陆小曼·1927·上海》《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词曲中的中国》《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摩登图释》《论境界:〈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另有文学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陈建华诗选》《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凌波微语》《午后的繁花》《风义的怀思》等。

预约报名

长按识别小程序报名活动

直播预约

相关图书推荐

论境界

《人间词话》与康德哲学

陈建华 著

为什么《人间词话》经久不衰?它的现代性奥秘又在哪里?本书中,作者陈建华教授使用实证与历史脉络化方法,在王国维与康德哲学的整体构架中解读《人间词话》,指出它由于西方哲学与本土诗学的融合、碰撞而趣味横生,歧义纷纭,其中的“境界”说核心则是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含有欧洲启蒙思想的个人主义与理性精神。

《论境界》| 陈建华:为什么《人间词话》经久不衰?

陈建华 著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的学术随笔,凡24篇,既有针对中国近代思想史、都市文学与视觉文学等议题的讨论,涉及史料与理论、文学与诠释,以及文学文化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又有对国内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的深情回顾。

《凌波微语》| 文心飞翔,阴晴圆缺

陆小曼·1927·上海

陈建华 著

不同于近年来一般的陆小曼传记或影视作品,本书依据报纸杂志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讲述1927年陆小曼与徐志摩在上海的故事,不仅对于陆小曼而且对于上海都市文化史将带来一种新的认识。

文以载车

民国火车小传

陈建华 著

这本小书以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中的火车表现为叙事主角,追踪纵横交错的铁道地图的历史形成,勾画城乡分野、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的进化,同时分析由火车给人们所带来的日常生活、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

飞翔的旅驿

清末民初文学与文化

陈建华 主编

本书主要探讨晚清民初文学与文化,凡四编(“历史与理论”“作者与文本”“翻译与文化”“媒介与视像”)十五篇,各自传递历史的发现与启示,集中展示了近十年来晚清民初研究的部分成果,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关于文学与文化的飞翔。

来源:商务印书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