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首精彩七言绝句,才华横溢的官二代,满满政治抱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17:36 1

摘要:杜牧夜泊河畔,只见近在咫尺的酒家灯火阑珊,乐声与笑语透过夜的寂静,悠悠传来,带着恣意的欢愉与放纵。

【0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秦淮河畔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商,文人墨客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杜牧夜泊河畔,只见近在咫尺的酒家灯火阑珊,乐声与笑语透过夜的寂静,悠悠传来,带着恣意的欢愉与放纵。

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

《玉树后庭花》的旋律随风飘散,这曲调曾是陈后主宫闱中的靡靡之音,如今却在秦淮河畔的酒肆中再次响起。

杜牧敏锐地捕捉到这“犹唱”背后的深层意味,在这片歌舞升平之下,隐藏的是国家的隐忧与知识分子的深深忧虑。

诗人用“近”字巧妙地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也将听众的思绪从遥远的陈朝拉回眼前的酒家,历史与眼前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些看似无忧无虑的歌女,实则是时代风气的牺牲品,她们的歌声背后,是权贵们的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诗人没有直接痛斥,而是以“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为引,从到陈后主的荒淫治国到今日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委婉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与批判。

【02】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乐游原,你可能不太有印象,李商隐有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心情不适,登乐游原而作。

大抵,自古文人士大夫,政治失意,心情不爽,都爱上此地排解愁闷。

杜牧,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兼备政治军事才能,声名远播。他马上要离开京城到湖州去任刺史了,走之前,还是很留恋长安,于是登乐游原去发发牢骚。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能的人,过得很有味道,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谈经说道,好不惬意。

我将手持符节,站在乐游原上,放眼望去,只见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呈现在眼前。

杜牧所处的时代,朋党倾轧,宦官弄权,藩镇割据,民族纷争,这等乱世,怎么可能有如此闲情在乐游原欣赏风景。

“有味”或许在他人看来是生活的惬意,可对杜牧而言,却是一种讽刺。身为吏部员外郎,却无实权在手,满腔热血无处挥洒,这哪里是“有味”生活?

换个角度看,“有能”而不用,与“无能”又有何区别?不如效仿那悠然的孤云,来去无痕,或是山寺中的高僧,静心淡泊,于尘世之外找寻一片心灵的宁静。

“闲爱孤云静爱僧”,在乱世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超脱的智慧,一种自我救赎?

谈及“欲把一麾江海去”,杜牧并非真的想要归隐江湖,而是寄望于外任州刺史,希冀能在地方有所作为。

湖州,那片“江海”之地,成了他新的起点,即将踏上这片土地,心中五味杂陈。

想想唐太宗文武双剑合璧,唯贤是举,治国有方,才有了后期的大唐盛世。

他对开创盛世的明君充满了敬仰,也对自己生不逢时,才华未展而感慨万千,一切尽在不言中。

【03】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在这江南春景图中,莺语鸟啼,绿树红花,无论是绿水环抱的村舍,还是青山相依的城郭,随处可见酒旗轻扬。

何等鲜丽,何等富有生机,不论远行的旅人,还是劳作归来的农夫,一杯酒,几番笑谈,都能在此找到一份慰藉。

江南春景,不仅限于眼前的繁华,遥想南朝时期,那曾在这片土地上建立的宋、齐、梁、陈四朝,虽如流星般短暂,却也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看看那些曾经宏丽的佛寺,那些见证过无数兴衰的楼台,现在都已融入江南的迷离的烟雨中,引人无限遐思。

杜牧生活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的晚唐时代。唐宪宗当政期间,削弱了藩镇势力,重振了朝廷权威,取得一些成就,就自以为立下不朽之功,信仙好佛,寻求长生。

后继几位皇帝依葫芦画瓢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持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此时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这确实是写江南春的诗,可是诗人的视角很独特。着眼于江南的美景,有咏史怀古,也有对唐王朝统治者的委婉的劝诫。

【04】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尤以三国时孙,刘,曹的一次重大战役闻名于世。

杜牧经过赤壁之时,偶得赤壁古战场遗落的断戟,有感而发。尽管岁月已在其上覆盖了六百年风沙,但经一番磨洗,昔日的锋芒仍旧熠熠生辉。

这件三国时期的遗物,如同时光的信使,引领我们穿越回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那场曹操与周瑜、刘备联军之间的惊心动魄对决。

正是周瑜巧借东风,令黄盖诈降火攻,成就了以弱胜强的传奇。然而,杜牧在《赤壁》诗中,却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一个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杜牧看来,赤壁之战的转折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场恰逢其时的东风,如果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可能就要换成另一翻景象了。

别的且不说,大概就连“二乔”,(即大乔与小乔,分别是孙策之妻和周瑜之妻)大概都会被曹操掳去关在铜雀台里曹受蹂躏。

杜牧没有写政治情势的变化,而是通过设想二乔可能遭遇的不幸,间接反映了如果曹操胜利后的骄奢和东吴失败后的两位夫人的屈辱,整个国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这首怀古之作,不仅回顾了历史的烟云,更通过一件断戟、一场战役、一阵东风,以及两位女性的命运,探讨了历史偶然性与个人机遇的主题。

【0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这是一首宫怨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苦闷的心境。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冷冷地照在屏风上,连缤纷的的图画也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夜不能寐,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流萤本是自然界中微小的生命,总是生在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如今出现在深宫之中,可见此地荒僻与人迹罕至。

二、四两句写宫女,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大概她追逐的不仅是流萤,还有对逝去快乐与温情的渴望。

元稹的《行宫》提及白头宫女"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与之相较,本文中的宫女更为不幸,她甚至未曾有幸一睹帝王之面,她的生活,连思念都是奢侈,该是多怨恨郁结心头啊。

牛郎织女虽一年一会,却有彼此的念想作为慰藉,而深宫中的她,爱情似乎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06】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在杜牧笔下,扬州的山水被赋予了情感的色彩,青山诿迤,隐于天际,绿水悠悠,流向无尽的远方。

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此时长安落叶满地,大概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

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了。

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诗人本是问候友人(韩绰)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 女歌吹取乐。

韩绰,或许名字已随风而逝,但通过杜牧笔下深情的诗句,我们能窥见一位风流倜傥的公子形象,二人在扬州的共事时光,成为彼此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对朋友的调侃中,满是打趣他的风流,看出二人的友谊之深。

如此优美的意境,青山长水,草木葱葱郁郁,月夜下的桥及呜咽悠扬的萧声,确实能唤起那段风流放荡生活的留恋,还有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

是啊,江南的景色真美,秋尽之后尚且有如此美丽风景,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

这不仅是一首寄给韩绰的诗,更是一封写给扬州,写给那段无法忘怀的青春时光的情书。

那些爱过的人,逝去的风,有着干净的忧伤。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但是磨灭不了曾经的青春印记。

【07】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余岁,颇好宴游。

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痛定思痛,悔恨沉沦的诗。

想当年,一事无成,困顿于江湖,常常与歌女饮酒作乐,放纵而行,专爱那纤细的腰身,她们像赵飞燕一样,能在掌中起舞,体态婀娜轻盈。

扬州多年醉生梦死,好像做了一场梦,到头来,只落得一负心郎之名,任凭歌女去埋怨我的薄情。

杜牧在扬州任职期间,生活醇酒与佳人,享受着醉生的逸趣,无论是馆还是月下花前,都是一番风流连神仙般的生活。

从科及第至开,正值青年,本应展鸿鹄展宏图,却在幕府中十年,终未露角,寄人下,沉于酒色,以此消磨时,与初志相去甚远,这便是落魄江湖的写照。

十年来,尽是沉浸在酒色当中,与歌女们厮混在一起, 打成了片,最后还落得一个薄情寡幸的负心汉,在最青春的年华里,最终是一场空。

从诗中,我们看到的不单是杜牧对扬州生的悔恨,更是对政治抱负志不得志的无奈。

"扬州梦"是他的生活,也有对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以此告诫后人,人生短暂,珍惜光阴便是珍惜生命,不要老来一事无成悔恨终生。

【08】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金谷园》

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物是人非之感扑面而来。

在金谷园的遗址前,诗人驻足沉思,过往的奢华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无处寻觅。

当年的纸醉金醺,与今日的荒芜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是,这流水照样潺潺而流,春草依然碧绿,它们才不管是石崇的奢侈生活,还是他爱妾绿珠自尽的悲剧命运这样的人事变迁。

日薄西山,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突然一阵晚风吹过,带来鸟儿的啼鸣,本应悦耳的声音,在这特定的情境下,却显得格外凄切。

看见眼前的落花,便想起了绿珠那绝望一跃的身影,它们竟在这一刻重叠了。

为主坠楼的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毫无价值,她如同那落花,美丽,但命运不由己。

这首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未言情,而情自现。借景抒怀,将金谷园的荒凉、绿珠的悲剧以及诗人自身的感慨,统统融入每一句对自然的描绘之中。

来源:荔枝姑娘诗词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