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种稻破题“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模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7:05 2

摘要:“嘟嘟嘟……”日前,在平泉市黄土梁子镇旱稻种植基地里,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穴播覆膜滴灌种植一体机正在按照预先设置的模式有序作业,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一气呵成。基地负责人、承德润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远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们优选的旱稻品种,可以像小麦一样直接

既要“涵水源” 又要“保粮仓”

全市136.85万亩节水灌溉农田年节约用水5.18亿立方米,148.17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增产10%~20%

收割旱稻。(资料片)

本网记者 冯翠昕 王畅 卢乃双

“嘟嘟嘟……”日前,在平泉市黄土梁子镇旱稻种植基地里,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穴播覆膜滴灌种植一体机正在按照预先设置的模式有序作业,播种、铺设滴灌带、覆膜一气呵成。基地负责人、承德润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远笑着对记者说:“这是我们优选的旱稻品种,可以像小麦一样直接播种,亩产上千斤,亩均节水350吨!”

口感糯香、回味甘甜的承德节水滴灌旱稻大米如今已是声名鹊起。

为何要在旱地里种稻子?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硬任务。耕地必然要用水,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肩负着涵水、治水、节水的职责使命,“涵水源”和“保粮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然而,承德人多以大米为主食,可水稻是出了名的“用水大户”,既要“涵水源”,又要“保粮仓”成了一个两难问题。

展开剩余69%

如何更好肩负起这两大政治责任?经过多年摸索,承德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在农业农村领域转移转化,出台一揽子政策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

“旱稻,又称陆稻,具有节水稳产、降污减碳等特点。”结合承德本地特点,我市农业专家将目光聚焦到旱稻这一特色品种上,并以此为突破口答好新时代农田“节水高产”题。

2022年,平泉市黄土梁子镇率先在全市进行旱稻种植。起初,农户们纷纷质疑:“稻田里没有水,能种出好吃的大米?”徐立远第一个“吃了螃蟹”,第一年,他试水自种的80亩地一举获得大丰收,亩产稻谷600公斤,亩产值达到5000元,是普通水稻产值的1.5倍。这大大激发了农户种植旱稻的热情。

“那年的旱稻一投入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客户反响非常好。”当年那金黄色的稻浪一直定格在徐立远的脑海里。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旱稻。2023年,平泉旱稻种植面积扩种到500亩,今年更是达到860亩。不仅如此,承德县、滦平县等县区的农户也陆续加入“合作种植”。目前,全市旱稻种植面积总计1300余亩,3年翻了16倍。

旱稻名称里面虽然有“旱”字,但还是要“喝水”的。如何在节水的同时满足作物用水,徐立远带记者来到稻田外100多米的水源处揭晓了答案:一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将水和肥一起通过一根根埋在地里的管道精准送到旱稻根部,一滴水都不会浪费。

从旱稻耕种到收获的全周期,都对土地和水源利用到了极致。徐立远介绍:“我们在春耕时就使用‘穴播覆膜滴灌种植一体机’,是根据冀北山区气候情况,走访国内多家种植设备生产厂家和科研团队,最终研发出的更适合承德旱稻使用的一台种植机器。它通过‘穴播’精准定位旱稻种植位置,‘覆膜’即在膜下种植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滴灌’能实现全生长周期精准用水。它能合理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在无人驾驶下每天穴播50亩都不成问题。”

“我们做过比较,北方地区水稻亩用水量约800立方米,我们旱稻亩用水量平地在450立方米,山地相对会多一些。所以,相比传统水稻,旱稻一亩约能节水350立方米。”这是徐立远通过近几年种植中的亩用水量还有电费综合科学计算出的数据。

为更好地推广旱稻种植,我市“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模式起到了关键作用,像徐立远一样的“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种植模式,为农户提供农资,并在稻农管护稻田过程中提供旱稻全生长周期的技术指导。收获季节,公司上门收购,帮助稻农解决销售难题。

“咱们的大米口感好,在承德、北京、天津等地供不应求,有很多农户因为旱地大米的口碑慕名来联系我们。”市场的认可让徐立远信心更足,稻农致富增收的新“稻”路越走越宽。

如今,以旱稻种植为代表的高效农业模式已在全市蓬勃发展。丰宁在坝上草原地区持续开展地下水管控,取缔坝上土豆喷灌圈,大力实施“稻改旱”工程;承德县建设了以管灌为主,喷灌、微喷、膜下滴灌等为辅的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区12.35万亩,年节水518万立方米……目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136.85万亩,年可节约灌溉用水5.18亿立方米。累计建成“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148.17万亩,项目建成区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许多项目区成为稳产高产的“吨粮田”,稳定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粮食总产稳定在14.5亿公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强有力支撑。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