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意一词据考证历史,来源于唐朝刘禹锡诗《鱼复江中》“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就是说诗意来源于古人古诗的传颂,是针对诗的品质本身而言,广义的诗学传统理论为“诗言志”。久而久之数不尽的诗类题材,读不尽的风格各异、结构格式多样的诗词绝句的诗意被更多人更多领
诗意一词据考证历史,来源于唐朝刘禹锡诗《鱼复江中》“客情浩荡逢乡语、诗意留连重物华”,就是说诗意来源于古人古诗的传颂,是针对诗的品质本身而言,广义的诗学传统理论为“诗言志”。久而久之数不尽的诗类题材,读不尽的风格各异、结构格式多样的诗词绝句的诗意被更多人更多领域所接受,将诗中之意的内在之美拟人转化为生活百态之中的诗意,包括对其它艺术门类的赞誉常称为有诗意。诗系指文学创作的一种类型、体裁,用浪漫、或浓缩、或隐喻、或委婉、或精妙的文字托出诗中的情景、言志、憧憬、思绪等。诗意的核心要义在意上,意可谓诗的意思、意会、心悟、感受、情怀等。
而摄影的诗意与诗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意,不同的是诗用语言文字表达,摄影则是用影像的视觉语言表达。两者虽凭借介质不同,但创作中要表达的特征与目的是相近的。
笔者认为摄影应注重创作立意表达的想象力、真情实感的感染力、主题思想的表现力、艺术要素的渲染力。而诗不论古典诗还是现代诗通常也强调诗的三大要素,即想象、情感、语言的深刻表达,诗也强调真实的情感、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这同摄影所讲的主题鲜明、构图严谨、注重细节,包括专题摄影的逻辑性、故事性等都有极其同源之说。
树木摄影也如同写诗一样,找到树木独有的品格、魅力、特征、环境、气氛,找到人类与树木同呼吸共命运的结合点、兴奋点加以创作。
多维度多样化选择多样性树木摄影是拍诗意作品的有效途径
拍树木可概括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以某种或多种树木为主体,客体(或叫陪体)也许是树、也许是其它物种与背景。用这种形式拍好单幅照片,作为自己最终创作成果,这类创作不需写创作脚本和拟定题目计划,较为省时省力省心,可随兴趣而行。但单幅作品要求品味诗意标准高。选什么品种的树,作品要表达什么样的审美取向,作品是否需增加人文气息加以烘托,或是要表达浓郁的诗情画意,或是要深化宁静而孤寂的沧桑之感等情绪化表达,或是选择众人欣赏度高的猎奇树木……这类单幅需要有独到的思路和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总之从形式到内容应力求唯一性、原创性。
第二种形式,以树木作为作者创作的陪体,主体是峡谷飞瀑、或是飞奔马群、或是滑雪队员登山阵容等为拍摄对象,倘若用典型的光影、造型、色彩、结构的树作陪衬和背景,将增加主体内容鲜活的诗意联想,在人与自然互映中带来灵动的生命气息和情绪化的思考。摄影史上许多经典作品常见以树为客体环境要素的好范例。树木的结构与形态语言,给读者带入自然清新、去躁凝思、深化主体诗意、意象、意境的深度和主题思想的渲染作用。
第三种形式,以大众十分喜欢、富有想象力和极具审美观赏力的丰富品种树作为系列化、专门化的摄影创作对象。注重树木构成美的造型语言、姿态的特殊气质、品位的高雅魅力、习性的格外风采、色彩的独到韵味等诗意的创作。比如松柏、胡杨、梧桐树、白桦、银杏、枫树、柳树、面包树、桃树以及丰富的花树等。这些富有个性种类树的创作行为需要有创作脚本,有季节采风的实施计划,并对各类树种有专业水平的认知与生长规律的把握,同时对不同树种有不同的创作诗意、意象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样式。
诗意性创作是拍出树木意象的灵魂所在
诗意性创作是一个大范畴的摄影创作观念、文化传统、创作构想,其它门类摄影尤其是艺术摄影、创意摄影、画意摄影乃至某些观念、新锐等时尚摄影都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诗意加以表达。树木摄影则依据作者的审美取向、价值判断来归类某一类树木摄影的个性化创作。诗意在作品影像中,或是直白用影像诸多元素构成的意象表达出来;或是以更多手法影像中意象的隐喻、暗示的诗意表达;或是抽象朦胧的意象,靠读者的文化积素与审美情趣去确定自己的诗意判断,这种含蓄手法的摄影创作更显得精妙绝伦。
有人可能会把诗意与意象混为一谈,笔者认为意象系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在影像定格中找到的“对象物”,或称物象元素,也包含符号、色彩、光影等。只有作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对象物”成功融合才生成意象。意象的汇聚才会生成完整的诗意。意象一词来源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是古典意境美学精神意蕴的概念。而意境是作者所释放的情感与拍照现场的环境、情景相得益彰的艺术境界。有了这成熟的意境才能表达出完整的主题思想,一个有想象空间的意境才能互动拓深含带意蕴的意象,而意象为影像作者的诗意表达提供了隐喻的依据。这说明意境源于意象,意象营造诗意,诗意表达作者构思。意境和意象均不是指影像的某一个特征的显示,而是综合提炼的审美与意会的概括,尤其意境常常是层出不穷繁多而无法凭空预判的个案,仅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言传可能表述不清。
从广义而言,摄影创作的诗意性多见诸于赞美的方式,富有浪漫色彩、抒情感怀,有内涵、有温度、有旋律的风景摄影,特别是本文所讲的树木摄影。但诗意也包含着批评、揭露、警示、幽默、讽刺之深意,近些年的点赞时代太缺少善意的批判思维作品。
拍树木应借鉴大家所赞赏的树木品质、姿态、习性、季节变换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借景凝思与回味人与树木的本质特征、价值意义,进行摄前或现场的构思,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用自己的思想、理性感悟生活的真谛,用自己所转换的诗句名言与树木的生命对接,用自己所牢记的古今人生高尚情操的座右铭来寄情于景,以排它性的方式选择树木品相、选择观看视角、光影,选择属自己发掘发现的影像要素,而不是抄袭模仿别人己拍过的影像构成与样式。
拍树木应借用最佳的光线视角、最佳的树木状态、最佳的情调环境、最佳的透视效果、最佳的诗意画面构成。
拍树木应凭借四季树木最靓丽的生长周期,大家喜闻乐见的季节时辰,包括不是最好季节,却令人耳目一新、惊奇斗艳的场景。还应充分运用春花、夏雨、秋色、冬雪的特殊景象,让树木情景交融、与日同辉,拍出生命的礼赞,人生哲理的诗篇。也可充分利用恶劣多变的天气,拍出多愁善感、喜怒哀乐、情仇爱恨、悲伤与抗争的情绪与心潮。
拍树木应巧用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不论是以人为主体,还是以树为主体,人恰恰是万物之灵长,最容易在画面中产生诗情画意、产生观者的联想。人生坦途宽广的路、崎岖不平的路、险境重重的路、充满阳光的路都会引喻出不同的诗意,令观者思绪万千。
拍树木应处理好诗意性与艺术性、传承性与创新性、个性化与普遍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应尽一切可能避免摄影重复别人的劳动成果和同质化的构思表达模式,以及固化的创作思维定式。把握好每幅画面鲜活的主题思想与诗意的多样性,不为盲目诗意而回潮于标签化、“高大上、鲜光亮”的形式主义陷阱。理论探索研究决不仅仅局限于树木摄影的讨论,笔者只是利用以小见大的树木缩影,拓展到它是整个摄影领域普遍应关注的摄影本质本真本色问题,伴随科技智能的高速发展,这个时代不需要用相机去复制走过的路、看过的景,体验过的风花雪月,时代需要用创新的、哲学的、理性的、超越的、科学的思维聚焦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生存质量问题、乃至人生价值诸多问题。诗意性也绝不是就诗论诗,谈诗论道所延伸的重大课题是摄影创作思想性的坚守问题,没有思想表达的摄影作品很难成为催人奋进、向上向善,赋能于智慧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精神财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根铸魂,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同心同德振兴文化强国、复兴中国梦是广大摄影人的使命担当。
图片说明:这组树木摄影是我八十年代末期至今原始积累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树木特写),或以树木为陪体(客体)环境的小部分照片。以国内风景为主,包括辽宁本土各地和辽宁大学校园风景,另外还选择了部分境外树木摄影的素材,有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肯尼亚、纳米比亚等地。因国内外纬度不同,季节不同,时节不同,拍照的环境、意境与诗意不同,读者的视觉体验也会带来丰富的差异。作者在选择时试图挑选不雷同的素材和不雷同的样式,尽可能避免审美的疲劳。另外这组照片的缺点是色彩、风格、尺寸不一致,其原因是原存档的片子保留了原制作的风格,留在这组有差别和跨度的配文中具有可读性,给读者更多参考比较的思考空间。
来源:今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