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叶金缕梅,其拉丁学名是 Hamamelis subaequalis H. T. Chang,属于金缕梅科银缕梅属的落叶中等乔木。
小叶金缕梅
小叶金缕梅,其拉丁学名是 Hamamelis subaequalis H. T. Chang,属于金缕梅科银缕梅属的落叶中等乔木。
小叶金缕梅植株高度能够达到 6 ~8 米。其芽裸露且被有绒毛,芽与幼枝均布满星状毛。
叶子呈倒卵形,前端钝圆,叶子上面富有光泽,下面则生有星状柔毛。短穗状花序在腋部与顶部生长,雄花和两性花处于同一花序,花朵无梗,苞片呈卵形,萼筒为浅杯状,萼片有不整齐的钝齿,无花瓣,花丝修长,花谢后会弯垂,药隔向外突出,子房处于半下位状态。
蒴果近乎圆形,花柱在果期依然宿存,种子呈纺锤形,颜色为褐色且带有光泽,种脐是浅黄色的,花期在 1~2月。
小叶金缕梅花朵
小叶金缕梅原生种在中国的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有分布。它喜爱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无论是酸性、中性、微碱性还是钙质壤土,它都能够适应,不过其中以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最为适宜。银缕梅树形规整,冠幅较为宽大,遮荫效果良好,能够当作园景树、庭荫树以及行道树来种植。
它的木材极为坚硬,纹理笔直顺畅,结构细致紧密,浅褐色的切面光滑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细木工制品、工艺品、家具等的优质材料。
秋天的叶子
植物学史
1935 年秋季,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沈隽,在江苏宜兴芙蓉寺石灰岩山地进行植物考察时,幸运地采集到一份别具一格的植物标本。它初看与金缕梅有相似之处,可细致之处却大相径庭。然而,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使得对该标本深入研究的计划戛然而止,它只能被默默搁置。 [8]
1954 年,单人骅教授怀着对植物分类学的严谨态度,对这份沉寂许久的标本展开研究。他凭借自身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敏锐地察觉到它当属金缕梅科种群的一部分,只是其形态结构极为特殊,存在诸多难以解释的特征,即便单人骅教授竭尽全力,也无法最终确定其准确身份。
莫干山野生的小叶金缕梅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 1960 年,由于当时科研条件有限以及对植物分类认知的不足,这份标本被误判定为金缕梅科金缕梅属。这一误判在后续研究中逐渐暴露出诸多不合理之处。
直至 1987 年,一批专业的科技人员再次奔赴宜兴,他们在当地不辞辛劳地搜寻,终于再次发现那份珍贵的实物标本。
他们运用更为先进的观察设备和技术手段,惊喜地发现其花器构造中竟然没有花瓣,这一独特性使其在金缕梅科中脱颖而出,成为极为罕见的无花瓣类型树种。
植物学家沈隽
在 1992 年,植物学家朱德教授凭借其在植物分类领域的深厚造诣,经过对该标本全面、深入且细致地研究与分析,依据其独有的植物学特征,将其正式命名为金缕梅科金缕梅族小叶金缕梅属。
此后,植物科研团队以原生小叶金缕梅为基础,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培育工作,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改良后,最终成功培育出兼具观赏性与独特植物学价值的品种,为植物学界和园艺领域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叶金缕梅野生的古树
形态特征
小叶金缕梅这个品种的株高达 6 - 8 米。
在其生长初期,嫩枝被星状柔毛所覆盖,宛如一层轻柔的薄纱。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生长发育的进程,这些柔毛逐渐脱落,嫩枝变得秃净,其颜色也逐渐转变为暗褐色,并且表面没有明显的皮孔。而它的芽体则是裸露在外的,极为细小,被一层绒毛悉心呵护着。
小叶金缕梅树干
其叶片呈现薄革质的质感,形状为倒卵形,长度大约在 4 至 6.5 厘米之间,宽度则在 2 至 4.5 厘米范围,其中部以上部位最为宽阔。叶片的先端略显钝圆,基部呈现圆形、截形或者微心形,且两侧近乎对称。
叶片的上表面为绿色,在干燥之后会略显暗晦,不过仍能保有一定的光泽。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肋以及侧脉部位稍有星毛分布外,其余区域均是秃净无毛的。
而叶片的下表面则是浅褐色,星状柔毛清晰可见。其侧脉数量约为 4 至 5 对,在叶片的上表面稍微下陷,于下表面则较为突起,其中第 1 对侧脉不存在第二次分支侧脉的情况。
小叶金缕梅叶片
叶片的边缘靠近先端处有着数个波状浅齿,这些浅齿并不具备齿突,而叶片的下半部则是全缘的状态。叶柄的长度在 5 至 7 毫米之间,同样也有星毛生长。其托叶在较早的生长阶段便会脱落。
它的头状花序生长在当年枝的叶腋内部,通常包含 4 至 5 朵花。花序柄的长度大约为 1 厘米,上面布满了星毛。花朵没有花梗,萼筒呈现浅杯状,长度约 1 毫米,外侧附着有灰褐色的星毛,萼齿呈卵圆形,长度可达 3 毫米,先端圆润。
在其花的结构中,颇为奇特的是花瓣及雄蕊未能被观察到。子房近乎上位,其基部与萼筒相互合生,同样被星毛所覆盖。花柱的长度约为 2 毫米,先端尖锐,在花谢之后会稍有伸长。 [9]
小叶金缕梅花朵
蒴果接近圆形,长度在 8 至 9 毫米之间,先端留存有短的宿存花柱,待果实干燥之后会裂成 2 片,每片又会进行 2 浅裂,萼筒的长度不超过 2.5 毫米,其边缘与果皮之间稍有分离。种子呈纺锤形,长度在 6 至 7 毫米左右,两端较为尖锐,颜色为褐色且富有光泽,种脐呈现浅黄色,
花期:2~3月
小叶金缕梅果实
生态习性
小叶金缕梅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它对气候条件有着较为宽泛的适应性,尤其偏爱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蓬勃生长,枝叶繁茂。值得一提的是,其耐寒性堪称卓越,甚至能够耐受极限低温达到 -21℃,这一特性使得它在较为寒冷的地区也有生存的可能,极大地拓宽了其地理分布范围。
在土壤适应性方面,小叶金缕梅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性。无论是酸性土壤、中性土壤,还是微碱性以及钙质壤土,它都可以安家落户。然而,若想使其生长状态达到最优,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这样的理想土壤环境中,它能够更好地扎根,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从而促使植株茁壮成长,树干更为粗壮,枝叶更加翠绿且富有生机,为园林景观或自然生态环境增添一抹独特而迷人的色彩。
天目山里的小叶金缕梅古树
杭州植物园里的小叶金缕梅
分布范围
原生种的小叶金缕梅主要分布在江苏宜兴南部的丘陵山区、大别山海拔400-700米区间、浙江省安吉龙王山、临安龙塘山、安徽省舒城万佛山、江苏皖南绩溪清凉峰北坡等地均有分布。
园艺种小叶金缕梅‘冬日国王’可以适应河北张家口以南地区气候。
小叶金缕梅分布热力图
园林景观价值
小叶金缕梅 在园林绿化领域具备相当高的价值。在冬末初春时期,它会开花,花朵颜色为紫红色,花呈细长条状垂挂在树枝上。这一开花特性,使其在园林景观中,于该时节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风貌,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吸引人们的关注。
小叶金缕梅花朵
进入秋季,其叶片颜色发生显著变化,会转变为橙黄、橘红或者紫红色等不同颜色。这种叶色的多样变化,让园林在秋季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层次,从视觉效果上提升了园林的美观度与观赏性。
它的树皮呈现出类似豹纹的纹路,这种独特的树皮外观,使其在众多绿化树木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无论是将其单独种植作为园林中的主要观赏树木,还是成排种植作为行道树,又或是在庭院里与其他植物组合种植,小叶金缕梅都能够凭借其开花、叶色变化以及独特树皮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双重观赏价值,有效地提升绿化环境的整体品质与观赏效果,在园林绿化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秋天的小叶金缕梅
研究价值
小叶金缕梅作为古老植物物种的一员,在金缕梅科系统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原产地在三迭纪早中期曾是古青龙海浅海区与局部海陆交互地带,伴随海水的退去,该地纳入华夏植物区系范畴。
小叶金缕梅的发现为华夏植物区系理论注入了新的有力支撑,成为多学科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活体素材,对植物区系的构成、植物地理分布格局以及古生物演进历程等多学科研究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与其他无花瓣属植物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小叶金缕梅所属的银缕梅属与特产于里海南岸的某属在形态上极为相近。
小叶金缕梅独特的花形态特征被逐步揭示阐明,这一成果对于深入探究金缕梅亚科无花瓣类群的系统发育脉络,揭示其在漫长进化历程中的演变规律与亲缘关系,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揭开金缕梅亚科植物的神秘进化面纱,为植物分类学及进化学科的发展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与关键线索。
保护现状
该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5] 》(2021年)——一级。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易危(VU)。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极危(CR)。
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珍稀植物
来源:园林顺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