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然天成】石瑞:诗词孕育于人生 诗意充盈着张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6:48 1

摘要:石瑞,1969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一个弥漫着书香气息的家庭,父亲崇尚传统文化,激赏老庄哲学,醉心孔孟之道。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许血脉之中天生流淌着文化的基因,石瑞自幼就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诗词有着独特的天赋,唐诗、宋词,几经过目,便可熟记于心。

诗词是情感的表达、是心性的外化,意如其人、韵如其人、情如其人,瞄上一眼就可以窥视诗人的文化涵养、生活状态。

石瑞富文采、擅词章,又历经了生活的跌宕、艰苦的洗礼。当丰富的生活感悟、充沛的情感呈现于诗词,他的诗词则比那些独坐书斋“唯诗词而诗词”者更富有张力。

石瑞,1969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市一个弥漫着书香气息的家庭,父亲崇尚传统文化,激赏老庄哲学,醉心孔孟之道。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许血脉之中天生流淌着文化的基因,石瑞自幼就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诗词有着独特的天赋,唐诗、宋词,几经过目,便可熟记于心。吮吸着传统文化的奶汁,青少年时期的石瑞就带着光芒闪烁的灵思、拔萃超迈的妙悟,很有诗心、很有文艺范,常常被老师称赞,让同学羡慕。那些年,石瑞如很多著名诗人一样也憧憬着诗仙、诗圣、诗佛,并致力于“大作家”、“大诗人”而博学笃行,踔厉奋发。然而,“降大任于是人也”,必“空乏其身”,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当老板、挣大钱”成为热血青年的共识,雄鹰般壮志的石瑞也不甘示弱,他带着火一样的青春投入到仿古建筑领域,走南闯北,励精图治,他以传统文化与仿古建筑相融合的方式,游刃于商界,智慧与汗水交融,逐渐成为一名儒商,在当地颇有名气。然而,每当觥筹交错之后,独自凭栏之时,“黄鹤眼中过,彩云也么哥”、“碧天凭,清枝挂。一川暖树,数里锦霞”、“诗人恁动情,元曲撩情动”……,一首首诗意、词韵总在不经意之间涌上心田,又因骨子里实属文人本性,金钱至上的生活逐渐让石瑞感到疲倦,推杯换盏的交际也常常让他感到寂寞,强烈的人生归属感“剪不断,理还乱”,不断催生出对文化艺术本源的渴望。于是,石瑞渐隐渐离于忙碌的挣钱日子,把目光集中于传统文化,把心性安放于诗词歌赋。当神会古人之际,他的情感得到了舒展,当握手圣贤之时,他的心意也觉得畅然,渐渐地,以文载道,以诗词会友,几乎成了他的全部。本就对诗词感悟力极强的石瑞,很快就加入了湖北省诗词协会,并担任大冶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还主编了《香江诗评》《菊韵松风》等文集,引起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因此多次受邀参加全国类诗词文化活动,他也顺理成章地身居中国当代诗词界名人之列,卓然而立。

“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是一种境界。绚烂之后,回归平淡,生命才更显风采,人生才更有魅力,从没绚烂过的人绝不会感受到绚烂之后平淡对心灵的蕴藉,也不会感受到“独上高楼遥望灯火阑珊”的领悟,更不会感受到“身处桃源品味世外佳境”的人生意义。当石瑞从灯火辉煌的商界回归到境由心生的书斋,一切世俗功事的阅历也就自然而然地转换为对诗词的感悟,当他把所感所悟倾注于诗词,思绪与情感齐飞,睿智与意蕴飘扬,诗词也更能引起共鸣。

游武汉《正宫/汉东山》、卖花人《中吕/普天乐》、《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通山隐水洞游记》、《庐山瀑布》、《感题》……。笔者读了很多石瑞的诗词,每一首诗词都让笔者内心得到慰藉,每一首诗词不管是精读,还是细品,都有着不同的心得,而且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回味、流连,也都有着不同的精彩,似若散发着清香,随风而动。

也许石瑞与李白有着某种气质的暗合,也许李白是石瑞崇拜的偶像。几十年以来,石瑞总是不自觉地寻找某种精神,或者某种神韵,当有感而发之时,石瑞也总是有意无意之间把自己的情感置于某种状态、某种心境之中,如同著名演员濮存昕饰演李白一样,吃饭、睡觉、聊天,无不时时把自己置入角色之中,终得诠释经典,深入人心。石瑞似若蒙受了某种精神的启示,借助一首首诗词去寻找一种圣洁的情感,去讴歌一种纯净而深远的精神图腾,那是一颗炙热的心、一颗陶醉的心,正浅吟低唱,如歌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咏大冶》《嫦娥》《登太婆巅》《元日》《元宵》《庐山瀑布》《忆乡》《初春》《示夜》《在外》《金星合月》《月光》……,唯美主义洋溢着醇厚,浪漫主义带着苍茫,每一首诗词都是眼中之景与心中之情神遇迹化的意象景观,浑然天成,妙蕴无穷,眼中具象之景得乎寰中,心中意象之情超乎象外,那具象是具备万物、横绝太空的览物之情,那意象是真体内充的情感迸发、是返虚入浑的人生感悟。

在《嫦娥》一诗中,“月在天时云在案,银河未渡牛郎汉。浪头掀起万千秋,情不悔心不撼。”此诗韵律流畅,清幽深邃,平仄、韵律、节奏,看似随意,却字字珠玑,而意境却雄浑旷达,又不落入传统诗词之窠臼。读此诗,笔者不由自主想到历代文人墨客,却多以离愁、别恨、无奈、寂寥、惆怅之意为之,而石瑞则以新时代之情咏新时代之诗,格调清雅,耳目一新。此诗词,第一句,以月影、云天描写朦胧的意境,并以夸张比喻之法,把意境中的云作为情感的书案,物、景为实,亦为虚,人为虚,亦为实,虚实呼应,随意而出,却生动形象,寥寥七字之言,蕴含丰富。第二句,以银河浩瀚写出奇伟壮观的意象之美,却不动声色地引出主人“牛郎汉”。第三、四句,画风一转,景别一变,气势也随之迎面而来,浪头正以波涛汹涌之势掀起时光的“千万秋”、瀚海的“惊涛浪”,却无法阻止情切意浓的“牛郎汉”,以此表现出“牛郎汉”对嫦娥的痴情与执着。意象充满无限想象,具象又咄咄逼真,呼之欲出。具象与意象融成精妙,诗意空间则在动与静之间充盈着笃定之心、豪情之意、执着之情。实属当代文人诗词之经典,亦堪称当代大学校园爱情的真情表白之诗,至诚至纯,感人至深。

在《庐山瀑布》一诗中,“白云叠去挂天涯,峻峭匡庐瀑布斜。溅起浪花无数朵,其中一朵是心花”。此诗第一、二句,虽然天涯之白云、匡庐之瀑布皆为眼中具象之景,但是,苍茫浑厚、旷达清幽的画面则让人神往。第三、四句,最为妙绝,充满丰富的想象和对人生的无限感悟,“浪花”与“心花”,“无数”与“一朵”,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浪花虽无数,心花只一朵”,意境瞬间起伏跌宕,隽永悠远。全诗美景与心境情景交融,以情入景,使意境之美、情感之聚跃然字里行间,观、品、读,如身临其境,目之所及,顷刻之间,心神澄澈,物我两忘,心境也悠闲至极,似若在妙境中养心,又似若在恬淡中悟道。

纵览石瑞的诗词,可以看到,石瑞汲取了古体诗的格律、元曲宋词的节奏,还借鉴了近体散文的轻松,广收博约,融为一体,而在表达方式方面,他则多以古体诗句式、词曲句式为主,兼以其它句式,不同句式所适用的格律、规整、节奏均不相同,可是,所传递的意境、情调、气韵皆高度一致,皆很微妙,这种高度的一致性集中体现于慷慨处,心胸磊落;精深处,一语天然;隽永处,禅茶一味;浑厚处,情景生辉。倾向于李白。也许正是与李白有着接近的一致性,石瑞被众人誉为“小李白”称谓,美名远扬,而不同之处则体现于微妙,那微妙是石瑞的独特,那微妙是石瑞独有的睿智、哲理、思辨,这得益于生活感悟、人生状态、处世哲学。在此不一一列举解读。

但必须强调的是,人格决定着诗词的风格,石瑞的诗词风格总是充盈着豪放爽朗、质朴真诚、沉郁阔达的气韵,平仄、格律、节奏、词语、情调,点点滴滴,皆看不到半点矫揉造作之势,更看不到任何萎靡颓废之风,无疑这是石瑞真实的人生状态,想必,那人生状态是温文儒雅、敦厚谦和的处世风格,不圆滑、不虚伪,坦坦荡荡、磊磊落落。

也许正因那份温文儒雅、那份敦厚谦和的处世风格,石瑞才无私地走进大众,因质地洁美的诗词让大众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因为他不愿独享自己的文化成果,他深知登临高峰是时代托起的基石,他愿意把几十年来探索在诗词文化之路的心得体会传播出去,为“传播传统文化,阐发诗词意涵”做出自己的贡献,温润自己之时,也启迪他人。

如今石瑞依然偏居一隅,他不像很多名家那样喜欢走进大都市,享受喧嚣、热闹的生活,但是,以文达心,以诗适意则让他尽情,每当心有所遣,意有所适,他便纵逸情感,以“山间清风”淡泊其性,以“江上明月”雅意其心,他的精神也往来于天地之间,性情散淡,神意超然。

(文/桑干)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来源:名家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