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
本报讯 (记者 马晓敏)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等五位自然资源领域的优秀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与记者进行交流。(详细报道见今日2~3版)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提出20周年。这些年来,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大力践行这一重要理念,构建了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耕地保护好。”王娟惠说,自担任田长以来,她就把耕地保护写入了村规民约,纳入了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了一支巡查员队伍。同时,她还带领东安村率先构建了人工监测、卫星影像、无人机等空中监测相结合的综合耕地监管模式。在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东安村还积极推进耕地建设保护,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了优质耕地超1500亩,并实现了统一流转、规模化经营,既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又提升了土地效益,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国新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 特约记者 乔思伟 摄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我的工作就是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像‘地球医生’一样诊断地球结构,探寻资源能源矿产。”丁正江说,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探获了大中型以上矿床11处,累计为国家提交金矿1300多吨。在此过程中,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把生态保护融入到地质勘查全过程,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制度”。此外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还开展了大量矿山修复工作,近年来,累计修复矿山矿坑70多处,复绿山体近500公顷。
“我从事规划行业26年,参与了‘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空间方案编制,还有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等规划工作。”陈琳告诉记者,她们始终因地制宜为市民提供身边更多的绿色空间。在城市,关注的不仅仅是景观好不好看,更倡导用自然而然的方式去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动物栖息地及小微生境。
“极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南极考察活动始终严格遵循南极条约体系要求,积极保护南极生态环境。以秦岭站建设为例,在项目启动之前,团队编制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干扰。另外,团队还在施工区实施了24小时生态监测,实时预警企鹅、海豹等动物的活动信息,全力保护当地的生物种群。”赵炎平表示。
“我的家乡就在独龙江边,自然资源很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90%。我在2016年成为了生态护林员以后,一直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山。我们发展了林下产业,种植草果、灵芝,养殖独龙牛等增加收入。现在,不仅村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且我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玉花说道。
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报新闻、中国新闻社、科技日报、顶端新闻、澎湃新闻、大众新闻、大象新闻等多家媒体单位记者参加此次见面交流会。
来源: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