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联完成战略升级:三项核心业务聚焦空间智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6:17 2

摘要:去年早些时候,特斯联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过战略的转型升级——大模型浪潮驱动下,科技企业在GPU裸机上层搭建框架普遍需要额外投入,传统的软件公司不具备硬件适配能力,硬件厂商缺失AI能力,而以AIoT起家的特斯联则天然具备软硬结合的基因,这使贯通顶层模型、应用,

4月30日,特斯联向港交所递交更新版招股书,首次披露全新升级的三大战略板块: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AIoT智能体,聚焦空间智能。

去年早些时候,特斯联曾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过战略的转型升级——大模型浪潮驱动下,科技企业在GPU裸机上层搭建框架普遍需要额外投入,传统的软件公司不具备硬件适配能力,硬件厂商缺失AI能力,而以AIoT起家的特斯联则天然具备软硬结合的基因,这使贯通顶层模型、应用,及底层基础设施的业务纵深向延展成为特斯联独特的优势。

2024年以来,基础模型能力的不断跃迁,使得作为第三代AI核心方向的“空间智能”加速进入行业视野。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博士的定义,空间智能被认为是机器在物理空间和实践中感知、推理和行动的能力 ,其所率领的World Labs团队通过打造大世界模型(LWM)实现从单张图像生成可交互的3D环境。而从招股书所披露的架构来看,特斯联则选择了一条软硬结合、跨模型、跨模态交互的路径。

模型+基础设施+智能体,三位一体构建空间智能

根据招股书,特斯联是中国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联产品已获全球逾160座城市的800多个客户部署,覆盖阿联酋、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围绕空间智能,特斯联聚焦AIoT领域模型、AIoT智能体,及AIoT基础设施三大战略方向。

其中,AIoT领域模型是特斯联空间智能的分析引擎,采用“多模态”及“模型+系统+应用”的商业化策略,打造专注于空间内各垂直场景的系列领域模型及智能应用,以满足不同行业和特定领域的独特需求,实现跨模态、跨场景的协同联动。

以特斯联与深圳福田携手打造的经济领域大模型 为例,经济大模型集数据挖掘与统计能力于一体,通过历史经济数据、宏观经济态势和行业动态及微观企业行为,实现经济问题解析。针对客户特定需求,模型能自动生成针对性的经济报告,并基于实时更新的数据与指标,迅速生成现状、行业、市场预测等多维度的专业报告。

同时,为满足不断增长的AI需求,AIoT基础设施及其全栈智算产品套件是特斯联空间智能生态的基础,以高效能绿色智算体为核心产品。

今年2月,特斯联推出了全新升级版绿色智算体,全面支持华为昇腾、昆仑芯、寒武纪、燧源、沐曦、壁仞等信创芯片,并适配DeepSeek-R1/V3系列、Qwen系列等前沿大模型的推理和训练任务,构建具备“芯、网、云、智”能力 的全链路工具包,实现从芯片到平台,从算力到模型的100%全国产研发。此外,特斯联亦针对异构算力的纳管需求推出了X-Stack智算云平台,以提供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资源池化、网络安全等服务。据测算,基于X-Stack,计算资源利用率最高可达97% 。

AIoT智能体,则作为特斯联空间智能解决方案的统筹交互界面,以机器人与智能穿戴设备为核心载体,作用于企业级用户级终端消费者。

2024年底,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曾在Web Summit Lisbon分享了通用智能体所需具备的四重能力——“类人”思考,长期记忆,“团队”协作,及高维感知。据特斯联首席科学家、特斯联国际总裁邵岭博士透露,公司即将推出的智能体模型亦延循此路径。

在类人思考方向,该模型开创性地引入端到端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方法,使用高质量数据微调训练出HALI基础模型,通过奖励函数(reward function)而非依赖人工,引导模型在与工具/设备/环境的交互中不断优化策略,首次实现去人为编排与定义的工具调用、子任务分解,及多智能体协同 ,极大提升了智能体的自主性、灵活性及泛化能力。在长期记忆方向,特斯联采用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压缩存储和检索技术,使模型能够既保持超长的记忆,又能快速从历史数据中恢复记忆。

在邵岭博士看来,伴随大语言模型能力的不断突破,作为其能力的延展与补充,智能体正在通过多模态工具整合、复杂决策闭环、动态环境交互,弥补大模型在空间智能中的局限性,推动其从“知识提供者”向“自主行动者”角色的进化 。“智能体产品体验的进阶有赖于底层模型能力及工程能力的“双轮驱动”,这也是特斯联推进智能体系列产品研发的核心策略。”

首年业绩亮眼:营收大涨、核心业务增幅超160%

得益于更明确的战略方向及更完善的产品体系,特斯联战略升级的首年即交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招股书显示,特斯联2024年年度收入为18.43亿元,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83.2%。 于2022年、2023年、2024年,特斯联收入分别为7.38亿元、10.06亿元及18.43亿元,三年年复合增长率达58.0%,领跑行业。

收入增长的同时,2024年特斯联三费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由2023年的76.9%下降至45.0%;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38天、23年的180天进一步缩短至104天 ,资金效率有效提升。

从收入结构来看,大模型技术浪潮驱动下,产业数智化需求激增。2024年,特斯联AI产业数智化业务收入自2023年的6.24亿元大幅提升162.9%至16.4亿元,贡献了2024年业务收入的最大涨幅。 与此同时,特斯联年度总客户数量由2023年的330个提升至342个,其中亦有255个来自产业数智化业务,约占总客户数量的74.5%。更高的客单价、更聚焦的行业战略、更精准的获客策略同步构建起特斯联业绩增长的“安全垫”。截至2024年12月31日,特斯联在手订单达23亿。

向好的业务表现亦使特斯联获得了更多资本青睐。招股书披露了2025年1月起始,特斯联D++轮投资获得所得款项6.55亿元。其中,新入股股东包含青岛汇铸、诺哲瑞英、青岛得厚、九江鄱湖、长沙经开、上海瑞力等。

2025年,DeepSeek系列模型掀起的模型性能及成本革命正加速推动全球AI产业进入空间智能时代。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空间计算市场规模约为1495.9亿美元,并预计将在2034年突破1066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7%;其中亚太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2.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能否紧抓机遇,走出空间智能的中国路径,是特斯联等中国企业在波谲云诡的全球市场格局下面临的全新课题,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