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5时,福州南RBC机房内仪器发出滴滴答答的清脆声响。一个戴着黑色眼镜框的青年手指着机柜指示灯,口中默念“绿灯,显示正常”——他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福州电务段福州南RBC工区工长张聪,此刻正赶在首趟动车发车前,对所有RBC设备进行首轮巡检。
凌晨5时,福州南RBC机房内仪器发出滴滴答答的清脆声响。一个戴着黑色眼镜框的青年手指着机柜指示灯,口中默念“绿灯,显示正常”——他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福州电务段福州南RBC工区工长张聪,此刻正赶在首趟动车发车前,对所有RBC设备进行首轮巡检。
2025年5月22日,福州电务段福州南RBC工区工长张聪正在巡视机房。吴发地 摄
福厦高铁线上,日均150余列动车风驰电掣。一趟福州至厦门的旅程虽仅一个多小时,却需完成1万多个指令包的交换,产生数十万条信息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全部汇聚于福州南RBC——这个掌控福厦高铁列车运行间隔的“神经中枢”。
“聪哥,数据又丢包了,我搞了半天没解决!”在福厦高铁开通前攻坚阶段,频发突发性数据丢包问题,一直未解决。张聪主动请缨,连续在机房熬了15天,突破单通道检验常规思路,从工作笔记中获得启发,尝试“双通道冗余校验法”。经多次试验,他成功通过对比双通道数据锁定故障点,高效解决了数据丢包问题。
2024年,在一次巡检时,DMS查询终端突然弹出G1754次列车发生无线超时报警提示信息,张聪迅速查询设备日志信息并下载相关数据。经分析,发现需同时分析两套RBC设备的日志信息及ISDN数据,要从上千个数据包中筛选出通信建立、会话结束及移交过程中与另一RBC建立会话等重要信息包,处置时间紧迫,难度极大。但他凭借自创的分析方法,仅用15分钟锁定车地通信超时故障原因,及时排除隐患,保障后续列车安全运行。
张聪业务能力强,源于背后持之以恒的努力。初入职场,非车载专业的背景让他面对满屏的二进制码曾一度发懵。师傅一句“你连二进制转十进制都不懂,还想搞明白RBC系统?”如一盆冷水浇醒了他,成为他从零起步的转折点。此后,他白天跟着师傅穿梭机房,学习设备巡检技巧;夜晚研读《列控系统原理》等专业书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结合。备赛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时,他白天钻研技规、分析故障案例,夜晚在实训基地反复模拟处置、检测电路至深夜。当管理人员深夜巡查见他仍在练习,他只说“想再熟悉几个故障点”。这份执着让他最终凭借扎实功底斩获竞赛第三名。
除了积极上进、技术过硬,张聪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在报文核对、动车拉通试验等关键工作中,他主动分享经验,深入复盘故障案例,采用现场指导、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方式,将故障处理流程、关键要点和实用技巧倾囊相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班组整体业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在星级评定中,工区有两名职工获评五星级;在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两名职工顺利通过技师考试,另有两名职工成功通过高级工考试。
晨曦微露,张聪又一次俯身检查设备。机柜上的指示灯闪烁不停,见证着这位铁路数据守护者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担当。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