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面临“购药难”困境:甘露特钠胶囊供应与价格问题引发关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6:13 1

摘要:近日,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因无法获得甘露特钠胶囊处方而现场向药监部门反馈问题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购药难”问题的广泛关注。

近日,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因无法获得甘露特钠胶囊处方而现场向药监部门反馈问题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购药难”问题的广泛关注。

据药事网搜索发现,甘露特钠胶囊不仅在医院面临处方难的问题,其在各线上购药平台也出现了供应紧张和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近几个月来,该药物的市场价格累计上涨约40%,在天猫平台上,部分药房甚至标出高达5000元/盒的“天价”。

目前,该药在美团、天猫、京东等平台的普遍售价已涨至450元/盒以上,且库存紧张。许多患者在小红书上反映,下单后常被商家以“无货”或“药方审核不通过”为由退款,退款后药品价格还会继续上调。

针对这一情况,甘露特钠胶囊的生产厂家绿谷医药科技于5月19日发布公告称,已陆续收到各地患者关于“购药难”的反馈,并正在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竭尽全力处理相关供货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有效治疗药物的迫切需求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全球患者已超5500万,且以每3秒新增1例的速度增长。中国患者总数达1000万,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将超过4000万人。然而,尽管患者数量庞大,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却极为有限。

有效药物的缺乏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治愈方法。现有的三类治疗药物包括:第一类,短期改善症状、长期无法延缓病情恶化;第二类,从理论上能够延缓疾病恶化,但患者无感;第三类,患者既感受症状改善,又延缓疾病恶化,例如甘露特钠,不改善、不恶化,这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言已是突出疗效了。甘露特钠胶囊作为对轻中度患者而言,近年来被部分患者高度认可,部分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被许多患者视为“救命稻草”。同时,也有部分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为该药物的治疗无效。

患者与家属的无奈与焦虑

一位患者家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款药对我们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库存少、价格涨,让我们非常担心。如果供应中断,患者可能会面临病情加重的风险。”另一位患者则坦言:“这是我尝试过的唯一有效的药物,即使涨价也只能继续购买。”这种无奈的处境凸显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以及对供应中断的恐惧。

临床需求与市场供应的矛盾

尽管甘露特钠胶囊的临床认可度随着国内外对于脑肠轴研究和其临床数据的完善,不断提升。但其供应从此次事件上来看,却未能及时跟上需求的增长。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与药品生产、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有关。然而,对于患者来说,任何供应中断都可能对他们的病情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购药难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业内人士向药事网解读了甘露特钠胶囊“购药难”问题背后的可能原因有三:

一、临床需求激增

甘露特钠胶囊自2019年12月29日在国内上市以来,凭借其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逐渐被更多医生和患者认可。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大,供应端可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购药难”现象出现。但药事网从其它渠道了解到,本次“买不到药”情况,并非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性的问题,患者需求不可能突然暴增。

二、供应链问题

尽管绿谷医药科技表示正在处理供货问题,但药品生产、包装、物流等环节的复杂性可能导致供应中断或延迟。此外,甘露特钠胶囊的生产可能受到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原材料部分。据悉,甘露特钠为寡糖类药物,其作为化药从褐藻中提取。不知当下褐藻供应是否会影响该药物的产能。

三、学术争议与市场信心

甘露特钠胶囊自2019年上市以来一直存在学术争议,部分专家对其疗效和药理机制提出质疑。这些争议可能影响了部分医疗机构的采购决策。此外,2022年5月,绿谷医药宣布因疫情和资金问题提前终止甘露特钠胶囊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这一决定可能影响了企业和投资者对于该药物的信心和预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计划。

来源:药事网

来源:医丁点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