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跨入耄耋高龄,视力减退,难于读书看报,只能借助大屏彩电和平板电脑观影。加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全是门外汉,又不喜钓鱼、打牌、种花、养宠物。因此利用尚不需借用助听器的耳朵听戏听歌,就成为我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
耄耋老翁听歌杂感
·
【邹琦新】
·
笔者跨入耄耋高龄,视力减退,难于读书看报,只能借助大屏彩电和平板电脑观影。加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全是门外汉,又不喜钓鱼、打牌、种花、养宠物。因此利用尚不需借用助听器的耳朵听戏听歌,就成为我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歌曲之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首先在于歌词具有诗意美,曲调具有音乐美。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听者,只具有七十多年前、读小学和初中时、音乐老师传授的、但大多归还给老师的简谱知识。因此不能从文学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进行多面和深入的理性探讨,只能从普通听者的感性角度谈点粗浅杂感。
虽然诗意的歌词是建构优秀歌曲的前提,动听的旋律是奠定优秀歌曲的基础,但是歌者的独特天赋和扎实功底,则是优秀歌曲腾飞的翅膀。尽管“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没有杰出歌者将其转换成美好的声乐传播给听众,优秀歌曲也只会深藏里巷、长埋泥土。
(动听旋律是优秀歌曲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无论春节晚会推出的歌曲,还是各类电影播放的歌曲,虽非不堪入耳,却也并不中听,唱词、旋律及歌者,都未在我脑海里留下些许印象。如果春晚和电影中播放的歌曲属于一次性消费,不反复观听,难于留传,似乎言之成理。但是,长达20余集,甚至多达40余集的电视剧,反复播放的歌曲,也难于留传,就不能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这些歌曲给我的感觉是:其一,有些歌者似乎抽多了烟、喝多了酒、熬多了夜、吃多了麻辣烫,嗓子嘶哑、沉闷。其二,有些歌者似乎没有学好普通话,咬字不准、吐词不清,即使张耳聆听声音,睁眼紧盯字幕,也不知所云。其三,有些歌者似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犹如口含苦果,不能放开嗓音,或如模仿快板,没有音乐旋律,有时则是故作姿态,切意装嫩卖傻……
回念新中国诞生以来涌现的歌曲,往往似为“陈词旧调”的作品,却是最能扣人心弦的、常在耳边回响的经典,当时首次听到这些歌曲,就留下较清较深的印象。
比如:郭兰英演唱的《我的祖国》,叶佩英演唱的《我爱你,中国》,王丽达演唱的《亲吻祖国》,程志演唱的《共和国之恋》,戴玉强演唱的《祖国万岁》,廖昌永演唱的《回报祖国》等等。他们用昂扬、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我为祖国而自豪,我向祖国献忠诚的浓情蜜意。
又如:才旦卓玛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胡松华演唱的《赞歌》,殷秀梅演唱的《党啊,我亲爱的妈妈》,王向荣演唱的《咱们领袖毛泽东》,邓玉华演唱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卞小贞演唱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等。他们用悠扬、明亮的歌声,唱出了党和领袖同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
(《赞歌》悠扬,吾心如醉)
再如:何纪光演唱的《洞庭鱼米乡》,郭颂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姜嘉锵演唱的《草原恋》,马玉涛演唱的《马儿啊,你慢些走》,程桂兰演唱的《太湖美》,韩红演唱的《天路》等等。他们用陶醉、清亮的歌声,展现了新中国的无限风光、无穷魅力。
优秀的军旅歌曲是军魂的体现,是国魂的象征。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八路军军歌》等,既是抗日战斗进行曲,又是抗日胜利交响曲。新中国建立以后创作的《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我是一个兵》、《人民军队心向党》等,继承发扬了人民军队光荣的战斗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阎维文演唱的《强军战歌》,郁钧剑演唱的《当兵干什么》,王宏伟演唱的《当兵的男儿走四方》,刘和刚演唱的《好男儿就是要当兵》等彰显了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的军人仍然负重前行、勇于献身的精神特质。阎维文演唱的《母亲》,郁钧剑演唱的《再见吧,妈妈》,王宏伟演唱的《儿行千里》,刘和刚演唱的《父亲》等,挖掘了人民子弟兵不忘父母恩情,牢记人民使命,胸怀保家卫国忠心的内在动力和深厚根源。
笔者既喜听高音歌者的亮丽歌喉,也爱听中低音歌者的浑厚嗓音。比如温可铮演唱的《嘎达梅林》,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关牧村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等。
笔者既喜听美声唱法歌者传来的异域风情和民族唱法歌者散发的山野风味,也爱听通俗唱法歌者洋溢的当代风潮。比如刘欢演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蔡国庆演唱的《北京的桥》,毛阿敏演唱的《思念》,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等等。
笔者还爱听一些港台和海外华人歌者抒发游子情、故国恋的歌曲。比如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演唱的《阿里山》,成龙演唱的《男儿当自强》,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等等。
笔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的湖南人,自然对湖南的一些歌者较为关注。李谷一是湖南最早享誉歌坛的歌者。她于1983年首届春晚共演唱了9首歌曲,其中《乡恋》可谓开中国大陆流行歌曲之先河。1984年春晚演唱的《难忘今宵》,后来成为历届春晚的大轴节目。她凭借扎实的传统戏曲功底和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深造,既能情意绵长地演唱“幸福的日子万年长”的《浏阳河》;又能激情四射地演唱“锦绣山河万年春”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甜》;她在《我和我的祖国》中用“心中流出的歌”,抒发了同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赤子”之情;她还在《故乡是北京》中运用“京腔京韵”吟唱了“甘美芬芳故乡情”。
(湘西苗寨,一朵散发清香的山茶花)
宋祖英刚从湘西苗寨《小背篓》里爬出来时,是一朵散发清香的山茶花。但她演唱的《辣妹子》则彰显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坚韧刚强风骨。后来她演唱的《爱我中华》,更突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雄伟气魄。张也无论在河边《洗菜心》,还是仰望《高天上流云》,总是身穿传统礼服,绽放灿烂笑容,妙用甜美歌声《走进新时代》。至于吴碧霞,既可以运用花腔女高音咏叹《湘江飞出一首歌》,又可以运用民间轻盈小调来《绣荷包》,还可以运用古典音韵吟颂《醉了千古爱》。这批湘女,在百花园中,各放鲜香,各显异彩。
笔者特别敬佩周小燕、金铁霖、谷建芬三位杰出的声乐教育家。他们分别为当代中国歌坛培育了美声唱法的廖昌永、魏松、万山红、方琼、顾平,民族唱法的李谷一、阎维文、吕继宏、吕薇、张燕和通俗唱法的毛阿敏、那英、刘欢、孙楠、韩磊等一大批优秀的歌者。
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听者,之所以爱听拙稿中列举的数位著名歌者演唱的歌曲,首先是因为他们有“老天爷赏饭”,都具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其次,是他们既有名师的严格教导,又有自己的刻苦锻炼;第三,是他们的演唱,都是字正腔圆、咬字精准、吐词清晰,我基本能够听清。
当今歌坛盛行的歌曲,受到很多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的欢迎,自然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趋势。然而,春天来了,歌唱的百花园中,纵然盛开桃花,也还有尚未凋谢的梅花。百花齐放,万木争荣,才是色彩缤纷,繁茂昌盛。笔者不爱听那些不耐听的“女泡”、“男靡”之声,仍然爱听那些耐听的宏亮、嘹亮、明亮、清亮、脆亮的歌声。这些美妙的歌声,也应当成为当代歌坛的百花园中,继续绽放的一个保留花种。
·
(2025年3月3日起笔,5月22日改定)
·
【尾韵】李谷一《我和我的祖国》.mp4(不能上传视频)
(李谷一情意绵长,我与祖国共荣昌)
·
【作者简介】邹琦新,男, 1938年生于湖南长沙,1962年毕业于湖南师院中文系,1970年调到湖南邵阳师专中文科任教,1995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在湖南邵阳学院中文系退休。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
·
来源:山径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