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鉴故事|⑧高仁林: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6:00 6

摘要:高仁林(1943—2002) 扬州灯泡(集团)厂原党总支书记、厂长。曾获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江苏省勤政廉政好干部称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人物名片】

高仁林(1943—2002) 扬州灯泡(集团)厂原党总支书记、厂长。曾获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江苏省勤政廉政好干部称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22年前,一个响亮的名字在扬州大地广为传颂。

2002年2月10日,高仁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奉献到了最后一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活着为了什么,搞企业为了什么,手中有权干什么?22年过去了,高仁林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带给人们绵延的感动: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1983年,扬州灯泡厂还只是一个濒临绝境的街道福利小厂,固定资产不足4万元,负债却高达20多万元。危急时刻,高仁林接过重担,他说:“改革,就是让大家吃上饭、吃好饭,我既然接下了工厂这副担子,就不怕得罪人。即使我失败了,也要败得光明磊落。”

到2001年,扬州灯泡厂生产的氖气指示灯覆盖了70%的国内市场和30%的国际市场,全世界年产总量大约21亿只,扬州灯泡厂一家就超过7亿只,三分天下有其一。在高仁林担任厂党总支书记、厂长的18年时间内,企业的资产整整增长了1400倍。

“企业发展好!”这是扬州市委给予高仁林同志的评价。2002年之前,高仁林避开与飞利浦、欧司朗等照明巨头的竞逐,与台商合作,闯入一个非常微利的赛道——氖气指示灯领域。“每天600万只的产量,一年20亿只以上。可以毫不愧疚地讲,老厂长去世22年了,我们的氖气指示灯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灯泡厂几百名职工,没有辜负老厂长的遗愿。”扬州灯泡(集团)厂团委副书记张迪说。

“把企业发展好,把全厂残疾职工照顾好。”这是当年高仁林的朴素心愿。

如今,灯泡厂除了独占小家电用的氖气指示灯“世界巨子”地位,还相继突破芯片与220V交流电兼容瓶颈,攻克发热导致LED产生色差的难题,开始进军LED指示灯领域。

走进扬州灯泡厂老厂区,一眼望去,仍然朴素而不张扬。“一个人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该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只有把工作装在心里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才能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在老厂区墙上,粉刷着高仁林生前说过的话。如今,这些话已成为激励全厂职工的至理名言。

享乐与奉献,在常人看来是一对矛盾体,在高仁林的眼中却是一个统一体,他生前有个“三乐观”:以苦为乐、先苦后乐、与职工同乐。

从1988年高仁林与台商黄炳源洽谈第一笔业务,一直到2002年去世,儿子高志刚从来就没有见过神秘的台商“黄先生”。而黄炳源后来在一段奠文中写道:“你(高仁林)我合作14年,从没收过我一份礼,从未抽过我一根烟,到现在您家住哪里我仍一无所知……”海峡两岸的两个企业家,一见如故,以事业为重,干干净净交往了14年。

高仁林说:“公家的东西是不能拿的,如果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很可怕。”面对金钱和名誉的诱惑,高仁林始终保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

“没有残疾职工的辛苦,就没有灯泡厂的昨天与今天。残疾职工是灯泡厂的功臣,理应受到尊敬。”这是高仁林生前的话。

高仁林的儿子,扬州灯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志刚说,“灯泡厂最不能辜负的,就是职工;最不能抛弃的,就是残疾人。老厂长一辈子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这些弱势群体。”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