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临池镇:“人防+技防”,筑牢森林防火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15:45 2

摘要:五月的邹平市临池镇青山含翠,在晨雾未散时,大洞村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已经完成了换岗。护林员孙启联握着金属探测仪站在路口,喇叭里循环播放着:“禁止携带火种进山,共同护卫山林安全......”这是临池镇64名护林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正用“人防 + 技防”的双重守护,

五月的邹平市临池镇青山含翠,在晨雾未散时,大洞村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已经完成了换岗。护林员孙启联握着金属探测仪站在路口,喇叭里循环播放着:“禁止携带火种进山,共同护卫山林安全......”这是临池镇64名护林员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正用“人防 + 技防”的双重守护,为临池两万余亩山林筑起“防火墙”。

全天值守,织就“白+黑”防控网

沿着蜿蜒的进山公路,大洞村、北园村、梁家村3个镇级检查站格外醒目,护林板房里整齐摆放着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水桶等装备,这是护林员们24小时驻守的“战场”。镇林业工作岗副主任赵秀丽介绍:“每个站点配备护林员4名,负责站点值守及日常巡查工作,同时,我们还在东高村、东兑村设了两个临时站点,持续筑牢山林防火线。”

夜间防控是每个山区乡镇的薄弱环节,如今,临池镇将森林防火与村党支部书记奖惩进行了挂钩处理,成功构建起了“白+黑”24小时防控体系。“白天护林员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晚上我们村两委成员组成‘夜光巡逻队’,沿环山路步行排查,和检查站的弟兄们首尾呼应,再也没出过空岗情况。”北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吕厥东举着值班表介绍说。

科技赋能,让山林火情“无处遁形”

在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一块巨型屏幕实时跳动着山林各点位的画面。值班员轻点鼠标,2公里外的红外热成像仪立即锁定一处疑似火源——这是临池镇承担重要监测任务的森林防火智慧平台。“过去靠人眼跑断腿,现在靠平台就能实现对铜矿山、雪山等地的监测。”镇林业工作岗主任杨龙吉演示着系统操作,去年干旱期,借助平台成功发现多起初期火情,均在半小时内扑灭。

山地奇兵,全力缩减救援时间

“跟我走!旁边有条小路能抄近道!”白云山森林火灾应急演练活动中,镇级应急救援队队员杨云鹏带着专业救火队伍在丛林中穿行,原本半小时的路程仅用十几分钟便抵达火场。这支由35名机关干部组成的队伍,基本都有“活地图”称号,不仅能熟练操作各类灭火装备,更承担着救火向导的关键任务。“我们每月进山踏勘,每条山沟、每处拐点都记在脑子里,前几个月的实战中愣是把救援时间缩短了一半。”杨云鹏拍着身上的尘土笑道。

2025年以来,临池镇已开展3次跨部门应急演练,从夜间火情预警到串联泵接力供水,每个环节都按实战标准打磨。在最近一次演练中,队伍15分钟就完成了从接警到铺设水带灭火的全流程,默契配合度让消防救援大队前来执导的业务骨干频频点头。

夕阳西下,各村检查站的护林员开始清点装备,远处的智慧平台仍在默默扫描着每一寸山林。从晨光熹微到万家灯火,64双警惕的眼睛、35个坚实的身影、无数精密的传感器,共同编织着临池镇的森林防火安全网。这套“人防筑底、技防赋能、基建固本”的立体防控模式,正成为山区防火的“临池经验”。

“虽然今年的防火期即将结束,但是我们的日常培训、应急设施维护提升等工作还不能松懈,必须打起精神,为新一轮的森林防火做好准备。”临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立明坚定地说。

来源:邹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