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封杀华为,中国反制,一句话让全球197个国家噤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5:07 1

摘要:中国商务部突然在2025年5月21日发声:任何国家若配合美国对华为芯片的禁令,将触发《反外国制裁法》——全球197个国家,谁配合就制裁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中国商务部突然在2025年5月21日发声:任何国家若配合美国对华为芯片的禁令,将触发《反外国制裁法》——全球197个国家,谁配合就制裁谁。

消息一出,外媒集体炸锅。不到一天,美国商务部悄悄删改了自己的制裁条款,不再强硬“禁售”,而是变成了“风险提示”

这,不是一般的外交声明,而是一场高强度的科技博弈,也是一次对规则主导权的较量。

华为昇腾910B这颗芯片,像一枚小石子,激起了全球科技海洋中的巨浪。

没想到,一块芯片能搅得世界不安。

2025年初,华为发布自研昇腾910B,性能直逼英伟达A100,AI训练速度直接拉满。

这不是“差不多”,而是“旗鼓相当”。

而这颗芯片,正好卡在全球AI基础设施的核心位置——谁有它,谁就能跑大模型;谁没它,只能干瞪眼。

于是,美国坐不住了。

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借《出口管制条例》放话:全球只要用昇腾芯片,哪怕只是转手,都算违规。说白了,就是想让华为的芯片“出不了亚洲,进不了欧洲”。

但华为不一样了。

从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开始,硬是靠研发撑出了一条新路。研发投入年年涨、5G专利全世界第一、鸿蒙系统把安卓“请出了门”……

这几年,华为就像一台装了涡轮的卡车,一路碾过封锁线,跑出一条“去美国化”的反向车道。

而昇腾910B,就是这台卡车前面的“犀牛角”。

这次的反制,不再是“口头警告”,而是法律上直接上手。

5月2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声明,明确一句话:谁配合美国,谁就别怪我们依法制裁。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197国”

不是瞎吓唬人。《反外国制裁法》第4条白纸黑字写着:任何“间接参与歧视性措施”的主体都可能被反制。你是代工厂?你是芯片分销商?你是技术供应商?都算数。

这就像什么?就像一个人说:“你不打我我不动你,但你要跟别人一起打我,我就打你们全体。”

而这次,中国是真打算动手的。

不仅有法律撑腰,还有外交配合。王毅外长当天会见亚洲协会会长,明确表态:技术冷战,是对多边主义的背叛。

央视《新闻联播》也同步上阵,专题解读整套反制逻辑,不是喊口号,是讲规矩、摆道理——我们不是不讲理,我们是按规则来。

只过了不到24小时,美国就“自我修订”了条款。

原来的版本,直接写着:“全球企业不得向华为提供含美国技术的产品。”

5月22日之后,改成了:“若使用中国先进芯片,可能存在供应链风险。”

原来是‘你不准’,现在变成了‘你自便’。

这不是文字游戏,这是典型的“技术性撤退”。

怎么回事?这背后,其实是美国自己也怕了。

台积电、ASML这些巨头企业,联名抗议。他们说:你这样搞下去,我们连出货都搞不清楚,芯片产业链直接断了。

德国也表态了,说欧盟有权自己判断技术风险,不跟你美国玩“拉郎配”。

说白了,这次美国在盟友这边也吃了闭门羹。不是不想制裁,是“带不动”了。

这场中美科技短兵相接,不是谁打赢谁的问题,而是——谁能撑得住复杂世界的多变规则。

昇腾芯片引发的这场48小时外交风暴,不是偶然。它揭示了一个趋势:全球化在退潮,技术民族主义在升温。

中国用《反外国制裁法》筑起了规则护城河;美国则陷入了制裁疲劳、盟友信任危机。这场博弈,没有赢家,但会留下新的游戏规则。

正如黄仁勋说的那句:“芯片可以封锁,但创新无法禁锢。”这句话听起来像鸡汤,但在2025年5月的今天,它比谁说得都扎实。

读者朋友,你怎么看?你站在哪一边?还是,你希望根本没有边?

参考资料:

中国替华为出头,通告197国谁配合打谁,不到一天美国怕了

2025-05-21 自由的艺术家F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娱圈小慕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