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聚贤才,肿瘤盛会新篇开——2024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指南巡讲(杭州站)圆满召开!

B站影视 2024-12-20 21:47 4

摘要:时维葭月寒深,序属琼花漫舞,群贤毕至,共襄肿瘤治疗之盛举。2024年12月15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支持的2024 CSCO指南巡讲(杭州站)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哈尔滨血液

时维葭月寒深,序属琼花漫舞,群贤毕至,共襄肿瘤治疗之盛举。2024年12月15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及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支持的2024 CSCO指南巡讲(杭州站)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担任主席,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大会主持及讲者,与会专家就肿瘤最新治疗进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医脉通对本次会议亮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齐心协力,共促肿瘤诊疗事业进步

会议伊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梁赟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祝贺。大会主席马军教授、朱军教授钱文斌教授依次进行开幕致辞,他们表示,国内同道在淋巴瘤治疗领域已取得诸多成果,本次巡讲聚焦CSCO指南更新要点及淋巴瘤各亚型前沿研究动态,并分享临床诊疗实践中的经验。期待以持续推动规范化诊疗流程为基,强化多学科团队协同合作之力,促进淋巴瘤专科蓬勃发展,加速专业人才培育进程,最终实现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提升。

专题讲座:聚焦研究热点,共商肿瘤诊疗新策略

化疗后贫血治疗新进展,罗沙司他开创口服治疗时代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围绕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CRA)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深入解读。赵东陆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对CRA的治疗力度不足,近90%的肿瘤患者未进行贫血相关治疗,故临床医生应提高对CRA治疗的关注和重视。本次指南更新聚焦于CRA的治疗,对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输血等治疗方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并将新型小分子口服药物罗沙司他纳入了化疗相关性贫血(CIA)的II级推荐。罗沙司他从多方面综合调控贫血,如促进EPO表达,改善铁代谢等。其在中国完成的随机、开放、阳性对照、多中心III期研究,评价接受化疗的非髓性恶性肿瘤受试者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罗沙司他疗效非劣于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减少患者的输血负担上更占优势,且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更高。

赵东陆教授做精彩报告

聚焦FL诊治进展,探索未来新征程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分享了滤泡淋巴瘤(FL)的诊治进展。张会来教授指出,目前FL治疗领域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包括延缓疾病进展、预防早期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在治疗方面,张会来教授提出,含奥妥珠单抗的方案已成为FL诱导、维持治疗及二线解救治疗的新标准治疗模式,而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PI3Ki)、EZH2抑制剂、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等新型药物和组合方案仍需进一步验证,并探索最佳治疗顺序。此外,结合临床指标和分子生物指标的预后模型,有望进一步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张会来教授做精彩报告

精研指南要义,解锁CLL中MRD应用密码

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教授分享了微小残留病(MRD)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2024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指出,MRD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固定疗程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持续时间,但目前MRD检测结果尚不能作为推荐治疗时间或指导靶向治疗患者治疗决策的可靠指标。此外,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也明确指出,MRD检测不推荐作为临床决策的常规检测。本次指南更新为CLL中MRD的应用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具有规范临床诊疗过程的作用。

徐卫教授做精彩报告

深研HL前沿动态,探索多元治疗策略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丽宏教授深入探讨了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新进展。刘丽宏教授指出,基于HD10研究结果,2个周期的ABVD方案联合20Gy的放疗已成为早期HL的标准治疗方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指导的治疗策略通过减少特定患者的放射剂量实现个性化治疗。对于复发/难治性HL(R/R HL)患者,尤其是对挽救性化疗有反应的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仍是关键的治疗手段。新型疗法如维布妥昔单抗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在前线治疗和移植后治疗中均展现出显著疗效。此外,CAR-T疗法联合地西他滨为R/R HL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有望减少对传统移植策略的依赖。这些进展为H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预示着个体化精准治疗新时代的来临。

刘丽宏教授做精彩报告

注:ABVD方案:多柔比星/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

解析诊断困境,破解惰性B淋巴瘤病理谜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小秋教授讲述了惰性B细胞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挑战。李小秋教授指出,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难点在于其独特的疾病实体和灰色地带,这要求病理学家进行精确的病理学分析和风险分层。李小秋教授重点强调了惰性B细胞淋巴瘤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转化的问题。这种转化被定义为在先前或同时诊断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如FL或CLL)的患者中出现克隆相关的侵袭性淋巴瘤类型。其中FL向DLBCL转化的风险为每年1-3%,中位转化时间为2.5至4.1年。此外,李小秋教授提出,尽管高FL国际预后指数(FLIPI)评分和对一线治疗的耐药性等临床参数已被报道为转化的危险因素,但目前仍未确定可靠的免疫学或遗传预测生物标志物。

李小秋教授做精彩报告

ASCT联合CAR-T,开辟R/R DLBCL治疗新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义成教授分享了ASCT联合CAR-T疗法治疗淋巴瘤的经验。张义成教授指出,ASCT是复发/难治性DLBCL(R/R DLBCL)的标准挽救治疗方式,但能从移植中获益的患者群体有限,且对于不能进入移植或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其预后通常较差。然而,CAR-T疗法为多线复发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完全缓解(CR)率和长期生存率均较高。张义成教授提出,移植序贯CAR-T治疗策略有效克服了单纯自体移植的局限,显著提高了缓解率和生存率。对于挽救治疗达不到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若能耐受高剂量化疗(HDC)并有干细胞储备,可考虑ASCT序贯CAR-T治疗,这为遗传学高危或特殊部位受累的R/R DLBC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张义成教授做精彩报告

个体化方案精准领航,开启DLBCL诊治新征程

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分享了DLBCL的诊治进展,重点介绍了多种亚型DLBCL的治疗方案。多项研究显示,分子分型指导下的R-CHOP-X方案在疗效上显著优于传统的R-CHOP方案。Pola-R-CHP方案治疗DLBCL结外受累患者及P53蛋白高表达的DLBCL患者缓解率高,该方案与维奈克拉联合治疗B细胞淋巴瘤2(BCL-2)阳性DLBCL初治患者亦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Mosun+Pola及R-Pola-Glofit轻化疗方案则为老年或虚弱的DLBCL患者提供了改善预后的希望,且安全性可控。此外,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KTi)、CAR-T疗法、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等新型治疗药物有望成为DLBCL新的一线治疗选择。这些研究进展为DLBCL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

周可树教授做精彩报告

深度解析CAR-T耐药机制,精研创新优化策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洋教授就CAR-T治疗的抵抗机制及其向临床治疗转化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刘洋教授指出,CAR-T疗法的耐药机制主要涉及CAR-T细胞、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三大因素。为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策略。例如,在CAR-T细胞层面,通过将单靶点转变为双靶点CAR-T,以及利用表观遗传学强化CAR-T细胞的功能,以增强其疗效。针对肿瘤细胞,采用桥接方法降低肿瘤负荷,并运用HDACi改变肿瘤细胞的特性,从而降低其对CAR-T疗法的抵抗性。在肿瘤微环境方面,通过使用PD-1抑制剂等免疫疗法改变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以提高CAR-T细胞的疗效。刘洋教授还指出,通用型CAR-T面临的耐药性问题更为复杂,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寻求解决方案。总体而言,尽管目前在应对CAR-T耐药性问题上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未来会有更多的难题需要深入探索。

刘洋教授做精彩报告

剖析EBV相关淋巴瘤,洞察诊疗前沿新动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桑威教授分享了EB病毒(EBV)相关淋巴瘤的诊治进展。桑威教授特别强调了EBV在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在未来可能成为评估患者疗效的关键指标。桑威教授深入探讨了PD-1单抗在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介绍了PD-1单抗联合化疗在早期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中的探索性研究,以及PD-1单抗作为一线无化疗(chemo-free)方案在晚期NKTCL中的研究进展。此外,细胞治疗在EBV相关淋巴瘤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上述研究进展不仅为EBV相关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桑威教授做精彩报告

探索ASCT整合创新策略,开启淋巴瘤治疗新曙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力教授分享了A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经验。高力教授强调,尽管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ASCT依然是淋巴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与新药和细胞治疗的有机结合,ASCT有望焕发“新的生机”,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此外,高力教授呼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探索和提升ASCT的疗效。这包括对现有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开发与新兴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新策略。通过这些努力,有望进一步提高ASCT在淋巴瘤治疗中的成功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高力教授做精彩报告

聚焦MZL诊治更新,开启多元诊疗路径

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分享了边缘区淋巴瘤的诊治更新。范磊教授指出,边缘区淋巴瘤(MZL)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其发病与多种病原体和分子异常紧密相关。目前,MZL的治疗仍缺乏前瞻性循证医学证据,亟需更多临床试验来指导实践。不同亚型MZL的治疗方式不同。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的治疗以抗感染治疗和局部治疗为主,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治疗则以利妥昔单抗和脾切除治疗为主,而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的治疗以R-CHOP方案为主。范磊教授特别强调,新药在MZL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未来全身治疗的新方向。

范磊教授做精彩报告

解码CAR-T耐药,探寻临床转化策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莉教授深入探讨了塞利尼索与泽布替尼联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的潜力。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塞利尼索可以激活DLBCL细胞系对伊布替尼的敏感性,穿透血脑屏障,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且与泽布替尼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在动物模型中,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药治疗组。此外,李莉教授还分享了多例中枢DLBCL患者应用塞利尼索与泽布替尼治疗的临床案例,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展示了该联合疗法在CNSL治疗中的积极前景。上述研究成果为PCNSL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的治疗途径。

李莉教授做精彩报告

立足指南,深度剖析更新要点

梁赟教授对2024血液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深入解读。梁赟教授指出,本次中国专家共识更新涉及了对推荐意见格式的修改,并依据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行相应的调整。此外,指南新增了近期国内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抗体类药物及小分子靶向药物感染管理,新增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下的药物管理建议,并再次明确了治疗前筛查和预防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南针对多种不同的肿瘤提出了建设性的总体应对策略。

梁赟教授做精彩报告

新一代CAR-T出击,突破RRMM治疗困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旭照教授分享了新一代全人源CAR-T疗法破解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治疗难题的经验。张旭照教授指出,目前RRMM存在多重治疗难题,提高诊疗水平、制定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治疗策略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新一代全人源CAR-T疗法有望成为破解RRMM治疗难题的关键。LUMMICAR STUDY-1研究表明,泽沃基奥仑塞治疗三线治疗后的RRMM患者可达深度缓解,且缓解程度随时间逐渐加深,有望实现长期缓解和治愈。此外,该疗法在克服高危患者治疗瓶颈方面表现出色,对ISS-Ⅲ期、高风险细胞遗传学特征、以及伴髓外病变的MM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在安全性方面,≥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可控。

张旭照教授做精彩报告

会议总结

大会接近尾声,钱文斌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发言。本次会议聚焦于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广泛涵盖了FL、DLBCL、MCL以及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等多个热点议题。会上,专家学者们就最新研发的药物、前沿的治疗策略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探讨。此次学术会议不仅为中国的血液肿瘤研究领域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更为推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与革新注入了强劲动力。本次会议通过分享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实战经验,为应对血液肿瘤患者所面临的实际挑战探索出了更多可行的解决方案。期待未来能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实现更多的创新与突破,为增进全球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编辑:Jaden

排版:Quinta

执行:Quint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