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去盒马鲜生赶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2 14:00 2

摘要:在此前的“城市散步家”中,城画小分队曾打卡很多城市的特色商场。比如在成都,有以腊肠狗为主题的潮流商场GOGO EGO;在武汉,有能滑雪能坐过山车的全球最大纯商业体武商梦时代。

谁说商场过时了?2025年,拼命转型的商场正重新变回城市居民最喜爱的公共空间。

在此前的“城市散步家”中,城画小分队曾打卡很多城市的特色商场。比如在成都,有以腊肠狗为主题的潮流商场GOGO EGO;在武汉,有能滑雪能坐过山车的全球最大纯商业体武商梦时代。

有人说:“去的地方越多,越发现自己还是喜欢逛商场。”在电商产业大杀四方的年代,商场为了将人们留在线下,开始把自己改造为包罗万象的全能社交地。

攀岩、泡澡、种菜、看展、逛公园……亚洲商场已经发展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城市居民也和商场一起探索出更多可能性。

盒马赶海

商场比大海更惊喜

想去水族馆但工作繁忙怎么办?打工人选择下班直奔商场,0元入场“盒马鲜生水族馆”。彩虹鲷鱼、老鼠斑鲈、新西兰蓝鲍……美丽的水生生物让人们在紧凑生活的间隙收获一丝“小治愈”。

然而“水族馆”还没逛够,会玩的年轻人又开始在商场“赶海”了。

小红书@仙人钓鱼饭

海洋生物爱好者“仙人钓鱼饭”在为自家河豚购买晚饭的时候,偶然发现扇贝上附着了几只小海葵。于是她决定留扇贝一命,将它连带着海葵一起投入海水缸饲养。经过14天的精心照料,原本奄奄一息的海葵胖了一大圈,还长出了许多可爱的触手。

有了经验,博主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启在商场的赶海路。经过地毯式搜索,她在生鲜区的鲍鱼外壳上又发现了生蚝、藤壶、海鞘等生物。她将这些赠品丰富的鲍鱼统统买下,家里的海水缸又迎来大批新成员。

小红书@仙人钓鱼饭

在商场里赶海这件有趣又小众的事引来大批网友关注,该系列视频共收获30万点赞。很多人留言,“原来还能这么玩,我也想去”“以前不知道是什么,还用钢丝球刷掉了哈哈哈”……还有行动力极强的朋友已经收获颇丰,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的战利品。

目前,#盒马赶海#相关话题已有近3万浏览量,也让同好者聚集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赶海”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人是首次对饲养海洋生物提起兴趣。商场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大海直接送到城市居民面前。在神奇的商场宇宙里,不用远行,不用早起,下班坐个地铁,就能和朋友一起“赶海”。

变身游乐园

亚洲青年重新爱上逛商场

除了“盒马赶海”这种隐藏玩法,近年来,逛商场本身也逐渐成为一件正经事。哪怕没有购物计划,商场依旧是年轻人消磨时间的首选场所。

从建筑设计到内容陈设,商场其实就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微缩景观。在商场文化发展最繁荣的三个亚洲国家,中国、日本、泰国的商场风格各成一派。

坐拥最富足的土地资源,没有哪个国家的商场比中国商场更懂“玩”了。过去只能在户外体验到的娱乐项目,统统被豪横的中国商场搬到了室内。

小红书@深圳龙华室内飞行

以深圳壹方天地购物中心为例,60万平方米的面积虽不是中国之最,却拥有丰富的运动体验项目:风洞飞行、冲浪、滑冰、篮球等等。并且商场还深度参与、举办各种运动赛事,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

稀缺的“海陆空”一站式体验,和高度的社会服务属性,让壹方天地在竞争激烈的深圳成为客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并在2023年登顶全市第一。

与中国商场以规模和丰富度取胜截然不同,日本商场靠“小而美”的设计理念独树一帜。

2024年,商场HARAKADO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原宿开业,迅速成为这块亚洲时尚圣地的最新地标。而它的面积竟然不足2万平方米,仅为深圳壹方天地的1/30。

HARAKADO

商场整体宛如一颗长出森林的破碎钻石,哪怕在以视觉艺术出名的原宿,都让人过目难忘。而真正让HARAKADO破圈的并非它炫酷的外表,而是位于商场负一楼的日式老字号浴场“小杉汤”。

小杉汤

楼上是未来感十足的零售空间,楼下是温暖治愈的和式澡堂,日本商场以精准的取舍理念,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为消费者带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功力,或许正是日本商场打造独特魅力的秘方。

而在松弛惬意的泰国,商场则将“度假感”和“景点化”贯彻得更为彻底。

曼谷商场善于打破传统建筑的封闭感,通过广场、露台、绿植中庭等元素实现室内外场景的无缝衔接,比如EmQuartier以30%-40%的绿植覆盖率打造出“空中森林”。当商场与热带街景融合,游客便能随时随地体验到:“Wow, I'm in Thailand!”

EmQuartier

另一方面,泰国商场强大的文化叙述能力,也是这些商业体成为必打卡景点的理由。

以黄油小熊的出生地EmSphere为例,商场内不仅能欣赏到泰国艺术家的手绘壁画,还在一楼泰味十足的美食市集穿插艺术空间,通过常设展和季节性装置,为消费者打造常看常新的逛街体验,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反复到场。

EmSphere

虽然三国商场各有经营之道,但显然孕育出独有文化是它们的共通点。如何在同质化的商业环境中站稳脚跟?这些越发鲜活的商场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从载体到主角

商场成为下一个目的地

虽然全球商场都在努力转型,但线下商业体的生存压力仍不容小觑。MobiLoud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电商销售额约占全球零售总额的19.5%。如何让消费发生在线下,仍是商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曼谷The Commons

纵观上述三国的代表性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从“卖商品”向“卖空间”转变,或许是当下商场能做出的最优尝试。立足线上商业没有的实体空间,商场化身集社交、体验、文化空间于一体的居民娱乐场,才能从“消费场景”向“消费主体”升级。

比如2024年,日本购物中心协会就为了适应社区属性增强的小型商场,将“SC定义及认定标准”中的零售面积门槛从1500平方米降至1000平方米。

德基“千万厕所”小红书@唯想国际X+LIVING

另一方面,在商场空间重塑的过程中,打造差异化是重中之重。每一个被消费者熟稔于心的商场都有着特殊的记忆点,如曼谷Terminal 21以有趣的航站楼主题出圈,南京德基广场则以千万级“网红厕所”和艺术展览吸引客流。

当越来越多诸如“深圳新城市广场”的老牌商场通过概念重塑、空间升级的方式闪亮回归,我们相信无论线上经济如何腾飞,线下商场都永远不会过时。

-

就像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设计理念,建筑应该消失在自然中,商场或许也应该逐渐融化商业的外壳,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承载记忆和文化的城市客厅,商场不必再担心被时代的浪潮拍在沙滩上,而应成为城市居民心中不可取代的“目的地”。

责编 吴耀锋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