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5月20日至21日,由《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7家中央和省级媒体新闻记者组成的采风团及环境专家首站走进扬州,寻访扬州蕴藏的“运河智慧”,开启“发现大运河里的生态文明”之旅。
采风活动现场。程宝军 摄
采风活动现场。程宝军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扬环宣 记者 程宝军)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5月20日至21日,由《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7家中央和省级媒体新闻记者组成的采风团及环境专家首站走进扬州,寻访扬州蕴藏的“运河智慧”,开启“发现大运河里的生态文明”之旅。
20日上午9点,采风团第一站来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一路浏览古运河的秀美风光,探寻河道治理的古人方略,倾听三湾公园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生态修复智慧。
三湾所处的位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扬州的东南工业区,集聚了农药厂、制药厂等89家企业,虽然经济贡献大,但沿线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周边群众苦不堪言。
“一边是百亿级的产值、十亿级的财政收入,另一边是周边十万居民对良好环境、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选择?”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利明介绍,扬州选择对19家工业企业实施“退城进园”,坚决摒弃“有味道”的GDP,重点对三湾片区实施搬迁拆除、水系疏浚、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东南片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样板。
如今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已成为扬州城市东南部名副其实的绿肺和生态氧吧。对照现场展板上修复前的三湾旧貌,采风团成员纷纷为扬州的生态修复之举点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说:“我十多年前来过扬州,这次来感到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处处是‘天蓝地绿水清’。”采风团还参观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感受千百年来大运河的变化和生生不息的伟力。
20日下午,采风团走访了京杭运河和邵伯船闸。他们由京杭运河007号趸船码头,乘船至茱萸湾公园,领略大运河的水上风光及两岸风景,听相关人员讲述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的建设情况以及打造“无废运河”的实践智慧。夏日午后,站在船上,采风团成员沐着微风,看天蓝水清,夹岸生花,美不胜收,一个个忙着将运河美景摄入镜头。
21日,在对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盂城驿采访后,采风团结束扬州之行,赶往下一站天津,继续“发现之旅”。
扬州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唯一全域划入核心区的地级市。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这里就蕴含着无穷的生态智慧。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主任姜师立表示,它的智慧体现在“与时发展、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融合”五大方面,正因为如此,千年运河才能延用至此。
“扬州之行收获满满。千年运河,至今仍在发挥着通航功能,在运力繁忙的情况下,水清河晏、岸绿人和更弥足珍贵。我特地拍了不少照片和视频,其中有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的美丽风光、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还有邵伯船闸的水工智慧……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能够更近距离、更深刻地了解扬州大运河,发掘其中的生态智慧与文明实践,并把它推介给更多的人。”光明日报科技部副主任张蕾表示。
来源:宁宁带你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