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736年,一场债务危机彻底改变了窣干的命运。当时,他因欠下官府巨额债款,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无奈之下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奚族向来对外族人持有强烈的排外态度,窣干刚踏入这片土地,便被奚族人毫不留情地捉住。面对生死危机,窣干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编造了一个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千条妙计,计计精妙。智谋、权谋、诈谋,谋谋独到。
大家好,我是您们的朋友qianxiang。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妙计千条系列之: 升官计——史思明是怎样从突厥逃债者到唐朝将军的传奇转变的?
史思明,唐朝叛臣、安史之乱叛军首领。
史思明本是突厥人,原名窣干。在突厥的成长环境中,窣干展现出远超常人的狡黠与机灵,这为他日后跌宕起伏的人生奠定了性格基础。
公元736年,一场债务危机彻底改变了窣干的命运。当时,他因欠下官府巨额债款,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无奈之下逃亡到北边的奚族地区。奚族向来对外族人持有强烈的排外态度,窣干刚踏入这片土地,便被奚族人毫不留情地捉住。面对生死危机,窣干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编造了一个大胆的谎言。他一本正经地告诉奚族人:“我乃大唐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若杀了我,必然惹下大祸,这将会给整个奚族带来灭顶之灾。”奚王见窣干举止不凡、气度俨然,竟真的相信了他的话,不仅打消了杀念,还以贵宾之礼热情接待。
奚王深知唐王朝势力强大,对其敬畏有加。在窣干的巧言劝说下,奚王决定派遣使者随窣干一同前往大唐朝拜皇帝,以表诚意。窣干提议派遣奚人中才华最为出众的琐高以及他手下三百精锐之士一同前往。奚王没有察觉到其中的阴谋,欣然应允。
当一行人快抵达平卢时,窣干的险恶用心开始显露。他先派人快马加鞭赶到平卢,向唐朝守将传递虚假情报:“奚族人派琐高带领精锐将士表面上是去朝拜天子,实际上是妄图偷袭平卢,你务必做好充分准备,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一举消灭。”平卢守将轻易相信了这一消息,在奚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除了琐高被特意留下,其余三百奚族精锐全部被杀。
窣干随后将琐高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处。张守珪见奚族中最具才能和威望的琐高被成功擒获,大喜过望,认定这是为唐朝立下的赫赫大功。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张守珪不遗余力地称赞窣干的“英勇”与“智谋”。凭借这份虚假的“功绩”,窣干从此官运亨通。他先是被任命为果毅,不久后又晋升为将军,朝廷还特意赐给他一个汉名——史思明。从此,那个曾经的突厥逃债者窣干,以史思明的身份,在唐朝的军事舞台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史思明就这样凭借着一连串的阴谋诡计和欺骗手段,成功混入唐朝官场。他深知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体制内,仅仅有一次“功绩”还不足以稳固自己的地位,因此更加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仕途。
在担任将军期间,史思明展现出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一定才能。尽管他的上位手段并不光彩,但在训练士兵和应对一些小规模战事时,他确实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善于观察局势,懂得把握战场上的瞬息万变,这使得他所带领的军队在一些任务中表现出色,进一步赢得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内部的政治局势愈发复杂。朝廷中不同势力之间争权夺利,官场腐败现象逐渐滋生。史思明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局势变化,开始暗中结交各方权贵,为自己积累人脉资源。他懂得投其所好,用各种手段讨好那些在朝中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而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网络中站稳脚跟。
然而,史思明内心深处的野心并未因这些成就而得到满足。他看到唐朝表面繁荣下隐藏的种种危机,心中渐渐萌生出更大的欲望。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唐朝的将军,而是开始觊觎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在唐朝边疆局势逐渐紧张的时期,史思明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权和在军中建立的威望,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他暗中招募士兵,储备粮草,打造兵器,将自己的军队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同时,他还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势力暗中勾结,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随着他势力的膨胀,史思明与唐朝朝廷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察觉到史思明的野心,对他的行为表示担忧和警惕。但由于史思明在朝中的关系错综复杂,且他表面上对朝廷依旧保持着恭敬顺从的态度,使得朝廷一时之间难以对他采取有效的措施。
终于,在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达到顶点的时候,史思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撕下了伪装的面具,公然举起了反叛的旗帜。一场震惊天下的叛乱就此爆发,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让整个中原大地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而史思明也从一个凭借智谋爬上高位的将军,彻底沦为了破坏国家和平与稳定的乱臣贼子,他的名字也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人警示权力欲望膨胀危害的典型案例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qianxiang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