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祁东那起68岁摩的司机性侵14岁留守女孩的案件,像把生锈的刀在人心头反复割扯。这个自幼失去父亲的姑娘,还没学会保护自己,就先被撕碎了最后的安全网。最让我揪心的不是她被迫转学的选择,而是判决书上的"三年六个月"——这个数字轻飘飘的,接不住一个少女崩塌的世界。
湖南祁东那起68岁摩的司机性侵14岁留守女孩的案件,像把生锈的刀在人心头反复割扯。这个自幼失去父亲的姑娘,还没学会保护自己,就先被撕碎了最后的安全网。最让我揪心的不是她被迫转学的选择,而是判决书上的"三年六个月"——这个数字轻飘飘的,接不住一个少女崩塌的世界。
作为每天与创伤打交道的心理咨询师,我真的忍不住想说:这样的量刑,不仅是对罪恶的宽容,更是对整个社会伤口的漠视。
14岁正是人格大厦打地基的年纪,孩子们在日记本里悄悄写着:"我值得被爱吗?""世界安全吗?"可那个恶魔的手,直接炸毁了她正在搭建的心理脚手架。
现在她的认知地基里,嵌着这些带倒刺的钢钉:
"我的身体是肮脏的"
"喊救命也没人会来"
"成年人的善意都是伪装"
这些创伤性信念就像电脑病毒,会不断改写她未来的人生程序:在恋爱时突然闪退,在社交时自动黑屏,连自我认知都会出现乱码。
很多人觉得"换个环境重新开始"就能翻篇,转学不是解药,是止痛片,这就像给骨折的人贴创可贴。她回避的每道目光、绕开的每条小巷、惊醒的每个深夜,都在证明创伤从未离开。
我接待的来访者里,有个姑娘在转学七年后,依然会在闻到机油味时呕吐——当年施暴者就是个汽修工。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像定时闹钟,总在她以为忘记时突然响起。
在咨询室里,我见过太多被困在暴风雨里的灵魂。她们需要的不是同情的眼泪,而是一整套生命支持系统。而当法庭给出三年半刑期时,我仿佛看见那个姑娘眼里的光又暗了一度。心理学研究早就证明:司法系统的态度,直接决定受害者能否完成心理重建。这个判决等于在说:"你的伤痛只值1279天"。
更可怕的是,当施暴者几年后若无其事地回归社会,而受害者还在与噩梦搏斗,这种荒诞对比会不断强化她的创伤信念:"看吧,世界根本不在乎你。"
每次看到这类案件,我都会想起那个蜷缩在咨询室角落的16岁女孩。她问我:"是不是因为我太弱小,才被选中?"我想对所有孩子说:"该羞愧的从来不是你们,是我们这些没筑好防护墙的大人。"
如果你也相信,每个孩子都该在阳光下奔跑;
如果你也愤怒,恶魔不该披着年老的外衣减刑;
如果你也愿意,成为守护者联盟的一员。
关注并分享,点赞加评论,这里没有鸡汤,只有能救命的心理急救包。我会手把手教你:怎么从身边开始,织就一张温柔的安全网。因为让孩子不再沉默的最好方式,就是我们替他们大声说话。
来源:健康幸福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