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前沿技术:迷走神经刺激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B站影视 2024-12-20 17:14 2

摘要: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引言(来源于ChatGPT)

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研究热点:

1. 精神健康领域的应用

迷走神经刺激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研究者正在探索其机制及与传统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2. 代谢疾病的管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刺激在控制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方面的潜力,尤其是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和食欲。

3. 慢性疼痛的缓解

迷走神经刺激已被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包括偏头痛和纤维肌痛,研究正致力于确定其在不同类型疼痛管理中的适应症。

4. 炎症反应的调节

迷走神经在控制炎症反应中的角色正受到重视,研究者探索其在自免疫疾病和急性炎症中的应用潜力。

未来发展方向:

1. 新型刺激设备的研发

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小型化、智能化的迷走神经刺激设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使用便捷性。

2. 个性化医疗

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反应,发展个性化的迷走神经刺激方案,以优化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3. 长期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对长期使用迷走神经刺激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更为全面的临床指导。

4. 跨学科合作

鼓励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分泌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迷走神经刺激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与研究。

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将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大数据分析

检索数据库:Medline

检索工具:文献鸟/PubMed

检索时间:2024-12-18

检索词:vagus nerve stimulation

1.论文概况

近年来,国际上已经发表了12474篇Medline收录的迷走神经刺激相关研究的文章,其中,2020年发文436篇,2021年发文468篇,2022年发文478篇,2023年发文482篇,2024年最新发文560篇。对其收录的最新9990篇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使用ChatGPT进一步了解迷走神经刺激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方向。

2. 迷走神经刺激研究领域活跃的学术机构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发文78篇,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发文66篇,比利时根特大学发文59篇,美国哈佛医学院发文59篇,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发文57篇。

迷走神经刺激研究领域发文活跃的医院: 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发文62篇,美国梅奥诊所 (46篇),中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43篇),美国麻省总医院 (39篇),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 (23篇)。

3.迷走神经刺激研究领域作者发文较多的期刊

从发文来看,发表迷走神经刺激研究文章数量较多的期刊有Am J Physiol (IF=0)、J Physiol (IF=4.7)、J Auton Nerv Syst (IF=0)、Brain Res (IF=2.7)、Epilepsia (IF=6.6) 等。

4. 迷走神经刺激研究领域活跃的学者及其关系网

迷走神经刺激研究领域活跃的专家:美国诺斯威尔保健中心范士丹医学研究所的Tracey, Kevin J;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Rong, Peijing(荣培晶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Dawson, Jesse;美国哈佛医学院的Goyal,Raj K;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的Kilgard, Michael P 等在该研究领域较为活跃。还有更多优秀的研究者,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出。

本数据分析的局限性:

A. 本报告为“文献鸟”分析工具基于PubMed数据库,仅以设定检索词的检索结果,在限定的时间和文献数量范围内得出,并由此进行的可视化报告。

B. “文献鸟”分析工具的大数据分析目的是展示该领域近期研究的概况,仅为学术交流用;无任何排名意义。

C. “文献鸟”分析工具的大数据分析中的关于活跃单位、作者等结果的统计排列,只统计第一作者的论文所在单位的论文数量;即,论文检索下载后,每篇论文只保留第一作者的单位,然后统计每个单位的论文数。当同一单位有不同拼写时,PubMed会按照两个不同单位处理。同理作者排列,只统计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位作者署名发表的论文数。如果作者的名字有不同拼写时,会被PubMed检索平台会按照不同作者处理。

D. 本文结论完全出自“文献鸟”分析工具,因受检索词、检索数据库收录文献范围和检索时间的局限性,不代表本刊的观点,其中数据内容很可能存在不够精确,也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正。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