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EO集体下课风暴:权力地震背后的生死博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11:14 2

摘要:5月16日,诺和诺德全球CEO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突然离职,这也是这家丹麦最大的制药企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首次以这种激进的方式“换掉”CEO。

短短一个月内,全球医疗行业迎来一场罕见的权力更迭“风暴”:诺和诺德、蔡司医疗、Insulet、奥林巴斯等头部企业相继宣布CEO更迭。

5月16日,诺和诺德全球CEO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 突然离职,这也是这家丹麦最大的制药企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首次以这种激进的方式“换掉”CEO。

5月7日,蔡司医疗宣布: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us Weber博士将于2025年5月31日正式卸任,而自2025年6月1日起,现任蔡司大中华区负责人Maximilian Foerst将接任这一职位,引领企业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4月29日,全球最大的糖尿病技术开发商之一Insulet宣布,任命前强生医疗技术全球主席Ashley McEvoy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任命即刻生效。

4月25日,奥林巴斯宣布任命前美敦力执行副总裁鲍勃·怀特 (Bob White) 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该任命将于2025年6月1日生效。

这一系列变动看似偶然,实则折射出医疗行业在技术迭代、资本博弈和市场转型中的深层逻辑。

这场权力洗牌揭示多重生存法则:资本对短期业绩的零容忍、跨界领导力的价值重估、新兴市场话语权的颠覆性跃迁以及生存焦虑下的主动求变。

01、资本市场零容忍:短期业绩的生死线

在资本高度敏感的医疗行业,诺和诺德CEO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的离任,本质上是一场由临床数据引发的资本抉择。

5月11日,礼来公布的 SURMOUNT-5 研究结果成为关键转折点——这项针对肥胖症患者的头对头试验显示,替尔泊肽在72周时使患者体重平均下降20.2%,司美格鲁肽组患者平均减重13.7%。

这表明替尔泊肽的减重效果要比司美格鲁肽高出近50%,且在血糖控制、血脂改善等五个次要终点占优。

随后,诺和诺德股价下滑5.25%。再加上此前诺和诺德下一代注射剂CagriSema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投资者信心受挫。

资本市场的“零容忍”态度在诺和诺德董事会决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直接的“炒掉”CEO。

在接受采访时,诺和诺德CEO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称,“没想到公司会做此决定,我本人也是最近才知道消息。”

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回忆,当时他接到诺和诺德董事会主席Helge Lund打来的视频电话。他原以为只是一次日常交流,结果却得知自己必须离开公司。此前他一直以为,诺和诺德董事会对他非常支持。

这位34年的老将,尽管在他担任CEO的8年时间里,诺和诺德的销售额、利润和股价几乎翻了3倍,但最终没能打动投资者。

类似压力也体现在薪酬结构上。诺和诺德CEO的薪酬从2023年的952万美元降至2024年的797万美元,与礼来CEO的2920万美元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事件的背后不仅是一家百年药企的“地震”,更揭示了资本、技术与领导力的三重裂变。

对于资本而言,短期利益与长期创新出现撕裂。诺和诺德这种短期业绩的施压,也展现了资本市场逻辑的残酷。当然了,这种战略决策也让市场看到医疗行业陷入到“研发投入高风险”与“资本回报高期待”的困境。

从技术端来看,头部顶级医疗的先发优势的窗口期正在缩短。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最早于2017年FDA获批,早于礼来5年。

诺和诺德的困境并非孤例,而是生物医药行业 对核心产品依赖的缩影:一款成功药物能推高估值,但一旦竞争格局恶化,估值崩塌速度远超业绩下滑幅度。诺和诺德2024年营收的71%来自司美格鲁肽诺,所以换帅也是资本市场对 “风险” 的出清。

最后是全球化能力的差异,诺和诺德在公司102年的历史中只换过五任首席执行官,而且全部是丹麦人。

分析师普遍认为,诺和诺德在未来需要打破公司“丹麦人掌舵”的传统,引入熟悉美国市场规则的高管。如果任命一位来自美国的CEO,对于诺和诺德百年历史由丹麦人掌舵的传统将是一次重大的转变。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该公司寻求下一个突破的必要之举。

当然这也是以诺和诺德为代表的老牌欧洲药企所面临的战略抉择。

02、下行周期:“跨界”领导需求

当医疗行业进入“技术、资本、市场”三角博弈的深水区,传统的“医疗背景+研发经验”的CEO画像正在被颠覆。

部分行业对领导者的需求,从单一的技术专家转向具备“跨界”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才。

Insulet 前首席执行官Jim Hollingshead于2022年担任掌舵人,作为一位传统CEO领导人,不仅推出了旗舰产品Omnipod 5自动胰岛素输送系统,成为首个为2型糖尿病人群提供自动胰岛素输送解决方案的市场参与者,还带领公司度过了一段强劲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据数据显示:2024年,Insulet全年营收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1%,远超市场预期。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及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全球化扩张,Insulet董事会决定引入更具跨界资源整合能力的新领导者。

Insulet董事会主席Timothy Scannell毫不避讳的表示:“公司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需要找到一位医疗技术和消费者健康交叉领域具有独特见解的远见卓识者。”

Insulet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shley McEvoy

Ashley McEvoy高度契合,其在强生深耕近30年,曾管理超300亿美元业务并主导多项高价值并购,核心经验集中于糖尿病护理、外科器械等高壁垒领域。同时,她担任宝洁董事会成员,兼具消费健康市场的用户洞察能力,这与Insulet需求契合。

Insulet的换帅决策凸显了行业对跨界复合型领导者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医疗企业的竞争不单单是技术迭代,更需领导者具备跨领域资源整合能力。

领导者兼具全球化资本运作、用户需求挖掘与高壁垒领域并购经验,这种能力在保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同时,可以平衡研发风险与市场扩张的张力,为如今行业下行周期注入破局动能

03、战略权重:新兴市场地位提升

相比前两种CEO变动,蔡司医疗的CEO更迭堪称新兴市场战略权重提升的典型。

作为一家在眼科、显微外科及神经外科等多个医疗细分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淀的企业,在原CEO卸任后,6月1日,将现任蔡司大中华区负责人Maximilian Foerst提升为全球的CEO。

现任蔡司大中华区负责人Maximilian Foerst

Maximilian Foerst,在蔡司工作29年,自2009年起便担任蔡司大中华区负责人,对大中华区的医疗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运营经验。

Maximilian Foerst的晋升,无疑是对其过往业绩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蔡司医疗对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2025年,是蔡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第68个年头。4年前,中国已经成为蔡司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单一市场。

蔡司医疗董事会表示,“Maximilian Foerst的接任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深化在亚洲市场的布局,特别是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合作。”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凭借人口基数、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活力,成为驱动增长的动力。蔡司医疗此次将大中华区负责人擢升为全球 CEO,本质上是对亚洲市场增长引擎地位的战略确认。

而对于全球医疗企业而言,未来,能否培育既懂本土生态又具全球视野的领导者,将直接决定企业在技术革命与地缘博弈中的生存空间。

04、转型阵痛下:外来者破局

与诺和诺德的传统治理结构不同,奥林巴斯这家百年日本企业多次选择外来者担任要职,这一策略调整反映了老牌医疗设备商在转型期的生存焦虑以及对破局的迫切需求

中国是奥林巴斯最主要的市场之一,占了其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以上。早在1972年,奥林巴斯就已率先在中国开展内窥镜业务,但是奥林巴斯近日发布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财报,数据显示其全球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

其中中国市场营收957亿日元(约45亿元),同比下滑9%,占集团总营收比例从13%降至11%,连续两年负增长

尽管奥林巴斯仍以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占据内窥镜技术高地(尤其在4K超高清成像、3D腹腔镜领域),但其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凸显了跨国医疗设备企业的共性挑战:技术迭代压力与本土供应链需求。

奥林巴斯新CEO Bob White

此次奥林巴斯选择任命前美敦力执行副总裁鲍勃·怀特 (Bob White) 为新任首席执行官,主要是看中其市场经验,希望其助力奥林巴斯重回增长曲线。

Bob White此前在美敦力工作了14年,更早之前,Bob White在GE HealthCare、Merge Healthcare和IBM医疗保健部门都工作过,是一位医疗“老将”。

当然了,奥林巴斯的困境并非个例。

近年来,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呈现“国产替代”加速、进口品牌份额收缩趋势。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内窥镜领域国产品牌市占率已达38%,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在集采常态化等政策冲击,部分外资厂商中国区营收同比降幅超15%。

综上所述,全球医疗巨头的这一轮 CEO 更迭,是行业在技术迭代、资本博弈和市场转型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的一次深刻变革。从诺和诺德的资本审判到蔡司医疗对新兴市场的重视,从 Insulet 对跨界领导的需求到奥林巴斯的转型求变,这些案例无不揭示出医疗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全球医疗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如何在人才选拔、战略调整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将直接决定其在新的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