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成交独领风骚,稻米能否全面走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10:53 9

摘要:进入5月下旬,国内大米继续处于消费淡季,稻米市场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粳稻市场供应有所偏紧,企业掌握粮源心理较为急切,推动最低收购价粳稻拍卖成交继续火爆。而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继续维持低位,我国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

本报特约分析师郑红明

进入5月下旬,国内大米继续处于消费淡季,稻米市场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粳稻市场供应有所偏紧,企业掌握粮源心理较为急切,推动最低收购价粳稻拍卖成交继续火爆。而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继续维持低位,我国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

国内稻米市场需求平淡,销区大米走货不快,储备稻谷轮换正常进行,近期市场总体平稳,部分地区稻米价格小幅波动。

5月19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6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820元/吨,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6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900元/吨,龙江县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9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鸡西圆粒粳稻收购价272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280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050元/吨,均持平,圆粒粳米出厂价3730元/吨,上涨10元/吨。吉林德惠超级稻收购价294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520元/吨,周环比持平。

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1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9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4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湖北“丰两优”中晚籼稻收购价275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0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2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6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8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2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00元/吨,周环比持平;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740元/吨,下跌20元/吨。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2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6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安徽产晚粳米4320元/吨,下跌20元/吨。

本周二,年内第8场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开拍,成交较上周略增,粳稻拍卖继续火热。本次共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61.9万吨,周环比基本持平;实际成交23.2万吨,增加1.6万吨;总成交率37.5%,提高2.6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649元/吨,下降24元/吨。

分品种看,本次粳稻共投放30万吨,实际成交23.1万吨,比上周增加2万吨;成交率77%,增加6.7个百分点,再创2021年以来最低收购价粳稻成交纪录;成交均价2649元/吨,下降26元/吨。中晚籼稻共投放30.1万吨,实际成交1000吨,周环比减少3867吨;成交均价2590元/吨,增加19元/吨。早籼稻共投放18459吨,全部流拍。

分省看,本次黑龙江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粳稻30万吨,实际成交23.1万吨,成交率77%;安徽投放2021年至2022年产中晚籼稻9万吨,成交1000吨;江西投放2020年产早籼稻18459吨、2021年产中晚籼稻30146吨,全部流拍;河南投放2021年至2022年产中晚籼稻17.7万吨,全部流拍;湖南投放2021年产中晚籼稻2967吨,全部流拍。

截至本周二,年内累计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498万吨,实际成交78.4万吨,比上年全年成交量多59万吨;成交率15.7%,其中粳稻成交75.4万吨,中晚籼稻成交3万吨,早籼稻仍无成交。

由于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同比大增,农户余粮已见底。当前地方储备粳稻轮出减少,市场流通粮源相对偏紧,推动本周粳稻成交继续火爆,预计端午节前成交仍可能保持相对活跃态势。

经过近两个月的大幅回调,国际大米价格已处于两年来低点。当前东南亚主产国夏秋稻米开始收获上市,市场供应有所增加,加之海外需求疲软,加工商和出口商尚不急于采购,推动国际大米价格小幅下跌。但国际大米价格继续下跌动力不足,后期价格将维持低位小幅波动。

5月16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下同)出口FOB报价428美元/吨,周环比下跌8美元/吨,将前一周涨幅全部回吐;越南大米出口FOB报价399美元/吨,周环比下跌1美元/吨;印度大米出口FOB报价383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出口FOB报价391美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由于国际大米价格稳中小幅回落,加上汇率小幅波动,国内外大米价差跟随波动。5月16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910元/吨,泰国大米(5%破碎率)到港完税成本3585元/吨,国内外价差325元/吨,周环比增加61元/吨;越南大米到港理论完税成本3300元/吨,价差610元/吨,周环比增加4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450元/吨,价差460元/吨,周环比减少3元/吨;巴基斯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244元/吨,价差666元/吨,周环比减少3元/吨。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整体仍较大,加上我国与东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后期我国大米进口动力仍较大。

随着国内粮价的下行,我国粮食进口同比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2025年1月至4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182万吨,同比减少39.9%。其中,小麦进口量为106万吨,同比减少83%;玉米进口量44万吨,同比减少95%;大豆进口量2319万吨,同比减少14.6%。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米进口同比大幅增加,成为主要粮食品种中唯一进口增加的品种。2025年4月,我国大米进口40万吨,环比增长66.7%,同比增长125.7%;1月至4月累计进口92万吨,同比增长90%,其中进口精米72.2万吨、碎米18.9万吨。

我国大米进口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大幅低于国内同类大米,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明显。4月份我国大米进口均价3478元/吨,同比下降17.2%,大幅低于华南港口国内大米价格。

此外,印度取消大米出口限制,我国进口出现恢复性增加;1月至4月我国从印度进口大米12.8万吨,而上年进口为零,推动大米进口大幅增加。

1月至4月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国情况:越南31.1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为33.8%,同比增加18.1万吨;泰国20.6万吨,占比22.4%,同比增加6.6万吨;缅甸16.5万吨,占比17.9%,同比增加3万吨;印度12.8万吨,占比13.9%,同比增加12.8万吨;柬埔寨4.7万吨,占比5.1%,同比持平;巴基斯坦4.6万吨,占比5%,同比增加2.5万吨。

4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2万吨,环比增长133.3%,同比增长11.9%;1月至4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33万吨,同比下降2.2%。1月至4月我国大米净进口59万吨,同比增加44万吨。

进入5月份以来,受粮源偏紧影响,国内粳稻市场走势较强,带动稻米市场整体稳中趋强,目前市场底部已基本探明,但整体上涨时机尚不成熟。

今年稻谷增产可能性较大。当前国内水稻生产有序推进,整体长势不错。目前全国早稻播栽基本结束,江南大部处于分蘖期,华南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海南进入乳熟成熟期。一季稻育秧接近尾声,栽插过二成,西南地区大部处于三叶至返青分蘖期,东北地区处于育秧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播种至三叶期。据美国农业部5月份预测,2025/2026年度我国稻谷同比约增产0.5%,即100万吨左右,市场供应将继续保持宽松状态。

大米进口增长势头较快。1月至4月我国大米进口同比增加43万吨,照此势头,预计全年大米进口将比上年增加100万吨以上,折合稻谷约150万吨,这也将增大国内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成交同比大增。根据目前的成交情况,预计全年拍卖成交同比将增加200万吨以上,这也将增大今年的稻谷供应。

国内物价数据维持低位运行。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总体仍在低位运行。更能反映供求关系的核心CPI持平于上月的0.5%,涨幅保持稳定。年内首次降息降准,预计短期对物价影响有限。

来源:粮油市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