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电梯长期停运、污水横流、居民卫生习惯差,邻里纠纷不断。面对重重困难,马小梅没有退缩。她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从最紧迫的环境整治入手。争取到150万元资金对社区排污排水设施、沟渠、围墙、路灯等公共设施进行专项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的党支部书记,她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党建联建引进帮扶车间,组织邻里互助……让新居民变成“一家人”。她就是贵州省劳动模范马小梅。
人间四月,春光正酽。清晨的阳光洒在聚福新苑社区整洁的广场上,居民三五成群,或轻松散步,或闲坐畅聊,到处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
聚福新苑社区一角
然而,在三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电梯长期停运、污水横流、居民卫生习惯差,邻里纠纷不断。面对重重困难,马小梅没有退缩。她带领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从最紧迫的环境整治入手。争取到150万元资金对社区排污排水设施、沟渠、围墙、路灯等公共设施进行专项整治,彻底解决了电梯停运、污水横流等问题。同时,她创新工作方法,每周组织党员和居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通过小喇叭、广播等宣传垃圾分类知识,逐步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
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居民付少恒说:“她(马小梅)工作踏实,以身作则,亲自提扫把、拖把来打扫小区卫生,对小区的公共财物比较爱护,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每个村民都在家里避雨,她带着工作人员到处去查看,怕哪里有风险。”
马小梅入户走访社区居民
马小梅深知,就业是搬迁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只有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她多方奔走,盘活社区资源,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争取85个公益性岗位,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针对社区商铺经营困难的情况,她及时召开会议调整租金,并帮助商户申请创业补贴。
在社区治理中,马小梅创新建立“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基层党组织体系,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她注重培养新鲜血液,今年已发展党员2名,吸收积极分子3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活力。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采取“一提二审三通过”的方式处理重大事项,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志愿者团队进社区
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驻村第一书记潘校辉说:“马小梅支书对我们的驻村工作比较关心,很积极地帮我们、配合我们推进驻村工作,她对居委会的工作统筹得很好,亲力亲为地去做事情,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都是带领大家在一线亲自去解决,我们小区的短板也是亲自带我们去调研,发现问题,和我们一起申报项目,把小区建设得更好。”
针对搬迁群众中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的情况,马小梅特别关注“一老一小”问题。她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开设儿童课后辅导班,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她充分利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群团服务站等阵地,举办“邻里节”等活动,促进邻里和谐,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居民付少恒说:“搬过来有两大区别,一是在这里比老家好,医疗也方便、入学也方便,二是在马支书的带动下,我们小区从原来的‘三差’变为现在的‘三好’。”
义诊活动进社区
付少恒所说的“三差”是指卫生差、团结差、法律意识差,而现在都变成了“好”。马小梅的工作不仅改变了社区的面貌,也改变了许多居民的命运。社区团支部书记李杰就是其中之一。
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团支部书记李杰说:“我是2018年搬迁到聚福新苑的,当时由于身体原因长期失业在家,马支书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安排我到小区工作,在支书亲力亲为、细心的指导下,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居民对我的工作也非常认可,有了这份工作,我家的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马小梅与社区居民
从三线建设者子女到平寨镇平寨村文书,再到平寨镇地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到如今的聚福新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小梅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二十多年来,她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六盘水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贵州省劳动模范、聚福新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小梅表示:“能获得今年省级劳模荣誉,这得益于各级领导的支持与肯定,以及所有同事上下一致、默契合作、进取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份荣誉不光属于我个人,更应该属于我们社区每一位成员。”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