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礼拜,小区楼下碰见王大爷遛弯,他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
上个礼拜,小区楼下碰见王大爷遛弯,他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
以前觉着机会多,胆子大就能闯出一片天,现在风向好像有点变了。
他儿子前两年辞职创业,折腾一阵子,本钱都快赔光了,最近老老实实又开始投简历找工作,说还是安稳点好。
世道有常,人生有起伏,在看不太清方向的时候,最好的过法就是守住本心,少折腾。
古时候,孔夫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却始终坚守“仁”道,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在困境中能守住根本,小人一遇到困难就啥都干得出来了。
这道理,放今天,对咱们普通人过日子,也是个提醒。
01
稳住钱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个说法挺扎心:“月光进阶指南——从入门到放弃”。
不少人,尤其是刚工作的年轻人,工资发下来,还完花呗信用卡,交完房租,基本就空了。
想着要投资理财,想着要提升生活品质,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存款二百五。
真到了家里有急事,或者自己想喘口气的时候,兜比脸还干净。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有存款,不一定能让你呼风唤雨,但至少能让你在风雨来时有个遮挡。
可老话也说了:“钱是赚来的,不是省来的。”这话没错,但对多数人,开源不易,节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怎么稳住钱袋子,是个技术活。
先弄明白钱花哪儿了
之前网上有人问,为啥总感觉钱不够花?
底下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父母辈买菜,几毛钱都要讲讲价;我们喝杯奶茶,三五十块眼都不眨。
父母辈一件衣服穿好几年;我们看直播,主播一句“宝宝们”,就忍不住下单。
很多时候,钱就是这么稀里糊涂没的。
你觉得一顿外卖几十块不算啥,一天两次,一个月下来就上千了。
想稳住钱,先得知道自己的钱去哪儿了,记账是个老土但管用的办法。
一杯网红咖啡,差不多能买一周的早点。
一次KTV欢唱,可能是一个月的交通费。
别被那些“精致穷”的说法忽悠了,对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有点“痛感”,慢慢戒掉那些不必要的开销,钱才能慢慢攒下来。
别碰那些带“杠杆”的玩意儿
前几天听个朋友说,他表弟玩什么合约,梦想一夜暴富。
结果呢,行情一波动,直接爆了,几年积蓄打了水漂。
现在各种消费贷、信用购五花八门,很容易让人产生“我买得起”的错觉。
很多人觉得,别人都有车有房,自己贷款买个,面子上也过得去。
就为了这点虚荣,背上一身债,往后的日子就得勒紧裤腰带,更别提存钱了。
这几年,总听人说要“理性消费”。
过去胆子大,敢借钱消费,透支未来。
现在环境变了,收入不那么稳定了,不仅要面对眼下的开销,还得为过去的“潇洒”还账。
双重压力,能把人压垮。
东西够用就行,别为那些花里胡哨的品牌溢价掏空钱包。
买东西前问问自己:是真需要,还是只是想要?
能全款就别分期,能不借就不借。
兜里有钱,才是真硬气,是面对生活不确定性的底气。
学着“笨”一点存钱
老辈人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
意思就是,日常吃穿花不了多少,怕就怕没规划,瞎折腾。
所以普通人,还是得学点“笨”办法存钱。
简单粗暴的,比如工资到手,先划出10%或20%雷打不动存起来,剩下的再安排生活。
或者用信封储蓄法,把生活费、固定开销、娱乐的钱分开装,花超了就知道下个月得悠着点。
强制储蓄,听着不自由,但时间长了,效果惊人。
记住几个原则:先存后花;留足应急的钱(至少够3-6个月开销);零钱也别小瞧,聚沙成塔。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日子里,过得安稳踏实。
02
管住嘴
去年回老家,听三姑六婆聊天,东家长李家短,半天下来,听得人头都大了。
末了,我妈悄悄跟我说:“在外面,话别那么多,尤其是别人的事,少说。”
朱元璋当年“高筑墙”,是为了物理防御。咱们普通人“管住嘴”,是为了精神防御,给自己少惹麻烦。
《论语》里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话说多了,容易出错,也容易得罪人。
管住嘴,一方面是少说闲话是非,另一方面是别乱许诺,也别轻易吐露自己的底牌。
守住口舌,就是守住自己的清净和福气。
闲事莫论,是非莫传
之前公司里,两个同事因为一点小误会,背后互相抱怨。
结果话传来传去,越传越难听,最后闹得不可开交,影响了整个部门的氛围。
古人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你以为只是随口一说,殊不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办公室里,邻里间,少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议论。
别人的生活,好与坏,都是人家的修行,你掺和进去,除了惹一身腥,没半点好处。
管好自己的嘴,不议论他人是非,能少掉很多烦恼。
话到嘴边留三分,别把话说太满
我有个表叔,做生意还算顺利,前几年行情好,赚了点钱。 逢人就说自己明年要开分店,后年要上市,计划说得天花乱坠。
结果市场一变,资金链一断,别说分店了,原来的店都差点关门。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饭不可吃太饱,话不可说太满。”
事情没做成之前,说得越多,期望越高,万一不成,打脸越疼。
而且,你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也容易招来不必要的关注甚至小人作祟。
真正想做成的事,悄悄去做,等做成了,再说出来,那才叫本事。 守口如瓶,有时候是一种智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有能量的。 一句鼓励的话,能让人重拾信心;
一句刻薄的话,可能就毁掉别人一天的好心情,甚至造成更深的伤害。
咱们普通人,改变不了世界,但至少可以努力让自己说出去的话,多一些善意和温暖。
对家人,多些耐心和理解,少些指责和抱怨。 对朋友同事,多些肯定和支持,少些嘲讽和挖苦。
弘一法师说:“临事静观,可以免懊悔;出言思忖,可以免招尤。”
开口之前,稍微想一想,这话该不该说,怎么说效果更好。
管住嘴,说好话,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也能给自己积攒福报。
03 多走路
我记得小时候,乡下的爷爷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或者满村子溜达。 他们没什么养生大道理,但身体却硬朗得很。
现在城里人,出门坐车,上楼电梯,一天下来,微信步数常常不过千。 “
咱们普通人“多走路”,则是最简单、最经济的积蓄健康的方式。
华佗早就说过:“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意思是,人活动起来,能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疾病就不容易产生。
走路,看似简单,却是性价比最高的锻炼。
不需要昂贵的器械,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只要迈开腿就行。
每天坚持走个半小时一小时,不用追求速度,慢慢来。 能上下班走路的,就别开车坐公交。
能走楼梯的,就少乘电梯。
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
没有了1,再多的0也没意义。 多走路,把身体这个“1”保住了,比啥都强。
走出好心情,释放压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心里烦躁的时候,出去走一走,吹吹风,看看路边的花草树木,心情就能舒畅不少。
哲学家康德,每天雷打不动都要出门散步,他说散步能帮助他思考。
走出烟火气,感受生活
作家汪曾祺先生喜欢逛菜市场,他说那里充满了生活气息。 我们走路,也可以多去那些有烟火气的地方。
清晨的公园,傍晚的街巷,周末的集市。 看看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孩童,匆匆的行人,听听小贩的叫卖,邻里的闲谈。
这些鲜活的场景,能让我们暂时忘掉虚拟世界的喧嚣,感受到真实生活的美好。 脚步慢下来,心才能静下来。
多走路,多接触真实的世界,人才不容易变得浮躁和焦虑。
当我们用双脚去丈量土地,用心去感受生活,那种踏实感,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 这几年,变化确实快,很多人感到迷茫和不安。
但就像一句老话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稳住钱,是守住生活的底线;
管住嘴,是减少不必要的纷扰;
多走路,是投资自己最宝贵的健康。
把这三样做好了,任凭外面风吹雨打,我们也能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找到那份稳稳的幸福和内心的安宁。
日子嘛,过的不就是个踏实。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