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金黄色的面包如云朵般膨胀时,她用手语向同事比划:“这次发酵湿度控制得很好。”玻璃窗映出她眼里的星光,也倒映着十五年前那个蜷缩在聋校教室角落、拒绝与外界对视的孤独少女。
凌晨六点,鄂尔多斯麦琪食品厂的烘焙车间里,缕缕麦香便开始弥漫。杨倩楠站在烤箱前,手指轻触玻璃门,感受着温度的细微震动。这是她与面团特殊的对话方式。
当金黄色的面包如云朵般膨胀时,她用手语向同事比划:“这次发酵湿度控制得很好。”玻璃窗映出她眼里的星光,也倒映着十五年前那个蜷缩在聋校教室角落、拒绝与外界对视的孤独少女。
2008年的秋天,11岁的杨倩楠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怯生生地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六十二班,指甲几乎掐进布料,仿佛要把自己缝进那件衣襟里。
在教室里,班主任郝瑞娟老师蹲下身,拉起杨倩楠颤抖的手,持续用手语比划:“不要害怕,学校就是你的家,老师就是妈妈。”
三个月后,当杨倩楠把一块糖放进老师手里时,老师告诉全班同学:“这是我吃过最甜的糖。”那一刻,杨倩楠开心地笑了。
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涵盖聋童学前康复教育、智障、听障、视障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2000年挂牌“吕梁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承担对全市特殊教育的指导、带动和示范性工作。目前,该校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89人。为了帮助特殊群体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孩子们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促进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开设了国家规定的全部文化课课程,以及编织工艺、裁剪缝纫、美术、书法、美容美发、按摩理疗、烘焙、盲人摔跤等十个专业的劳动和竞技训练课程。
在这里,受听力障碍困扰的杨倩楠仿佛踏入了一个魔法城堡。烹饪教室里飘着水煮肉片的香气,职高部的李老师用手语为她讲解“剔尖面”的和面手法;汽车美容实训区,张老师手把手教她感受水流的强度,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芒。在烘焙教室里,杨倩楠站在操作台前,用手掌感受面团的呼吸,用眼睛观察发酵的过程。当裱花袋在蛋糕上绽放出玫瑰时,那抹笑容,与初入校时那个胆怯的小姑娘已经判若两人。
如今,在鄂尔多斯麦琪食品厂的烘焙车间,杨倩楠的工位上也开始围起了年轻的学徒。从学校的操作台到工厂的流水线,从最初对烘焙的懵懂无知到如今指尖流淌出的麦香,从曾经的恐惧无助到如今的自信绽放,杨倩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市特殊教育学校那十二年的默默陪伴与悉心培育。记者 刘少伟
吕梁日报
来源:黄河新闻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