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岁,她被4所国际名校同时录取,哈佛大学更是给了全额奖学金,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
18岁,她被4所国际名校同时录取,哈佛大学更是给了全额奖学金,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
为了复刻“别人家的孩子”的成才之路,她的母亲写出《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成为无数家长追捧的育儿宝典。
时隔二十年,她再次登上热搜,可大家却发现,刘亦婷现在已经定居美国,沦为普通中产。
当初说要学成归国,为祖国效力,如今却拿着美国绿卡,嫁白人律师。
为什么刘亦婷没有信守承诺?她现在在美国过的怎么样?
1999年,刘亦婷同时收到四份来自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更包含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她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哈佛女孩”,无数家长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媒体广泛报道了她的故事,她被包装成一个通过努力学习实现人生逆袭的典范。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所有家长都渴望了解刘亦婷成功背后的秘密。
为了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将女儿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方法整理成书,出版了《哈佛女孩刘亦婷》。
这本书迅速风靡全国,成为无数家长追捧的育儿宝典。
书中详细描述了刘亦婷从幼儿时期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以及刘卫华夫妇如何引导女儿一步步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家长们纷纷效仿书中的教育模式,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复制刘亦婷的成功之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刘亦婷的关注逐渐淡去。
一篇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这场持续了25年的鸡娃骗局碎了》的文章,再次将刘亦婷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篇文章指出,刘亦婷进入哈佛并非完全依靠个人实力,其中存在一些“猫腻”。
文章质疑刘亦婷的申请材料,认为她的SAT成绩、课外活动经历等方面并不突出,甚至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她最终能够被哈佛录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美国议员的推荐信。
随着媒体的深入调查和网友的持续关注,更多关于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被逐渐揭露。
人们发现,这位美国议员并非泛泛之辈,他与刘亦婷的家庭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在刘亦婷的申请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使得人们开对“鸡娃教育”的产生了质疑。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其中不乏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奇葩”做法。
她会精确控制女儿的饮食,母乳喂养的量精确到毫升,辅食添加严格按照发育表进行。
每天都会要求女儿写日记,并毫无保留地将日记内容交给她检查。
为了锻炼女儿的意志力,她甚至让女儿手握冰块长达十五分钟。
担心女儿早恋,她就禁止女儿穿漂亮的衣服,限制女儿与异性交往,甚至用“早恋会变疯子”的恐吓手段来吓唬女儿。
“鸡娃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学校。
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003年,刘亦婷从哈佛大学毕业,人们期待着她回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实现她曾经许下的“学成归来报效国家”的诺言。
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刘亦婷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留在了美国,进入一家咨询公司工作。
她嫁给了一位美国律师,获得了美国绿卡,加入了美国国籍,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
这样的结果大众当然不能接受,进入了哈佛大学,最终也可能成为一名“美国普通中产”。
这就意味着刘亦婷的努力是徒劳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刘亦婷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她最终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也提醒我们,成功并非只有单一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真正的成功。
媒体的报道和网友的调查揭示了刘亦婷申请材料的真实情况。
与大众的想象不同,刘亦婷的申请材料并非完美无缺,甚至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
首先她并没有参加SAT考试,这在申请美国顶尖大学时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劣势。
课外活动和竞赛方面,她的经历也并不突出,缺乏能够展现其独特才能和优势的亮点。
此外,在个人陈述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
其实最初刘亦婷的目标并非哈佛,而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她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希望能够进入北大深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美国参加夏令营期间,她结识了拉瑞,他对刘亦婷的才华和努力印象深刻,表示愿意为她向美国的名校写推荐信。
这封推荐信无疑为刘亦婷的申请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使她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综合来看,刘亦婷能够进入哈佛大学,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也包含了推荐、人脉以及一定的运气成分。
如今我们很难从国内媒体的报道中,看到刘亦婷成年后的踪迹,当翻看刘亦婷的LinkedIn账号时,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看的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看不出她要回国发展的迹象。
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不一样,家长们也要理性看待,不要盲目跟风。
刘亦婷进入哈佛的真相
哈佛女孩刘亦婷,是鸡娃式教育的“失败品”吗?
17年前火遍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现在怎么样了?
来源:小阿蔓的梦游记